咏秦穆公(古风)
处僻政中欲自强,谋深志大慕贤良。 降阶下士拜二相,破格礼才赎五羊。 坚嘱诸臣晏由余,遗女离间绵诸王。 布德施恩赦马贼,短兵相接救危殃。 东平晋乱三置君,西霸戎夷一世长。 伯乐荐来东方皋,相得名马错黒黄。 不合弃民坏良臣,黄鸟哀鸣止棘桑。
(注;秦穆公(?-前621年),嬴姓,赵氏,名任好,秦德公少子,秦宣公、秦成公之弟,雍城(今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 南郊)人。春秋时期政治家,秦国第九位国君(前659年-前621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 秦穆公元年(前659年),秦穆公正式继位,继位后广求贤良,任用百里奚、蹇叔为“二相”,励精图治,击败晋国,俘获晋惠公,灭亡梁国、芮国、滑国等。秦穆公二十三年(前637年),帮助晋怀公回国即位,秦穆公二十四年(前636年),帮助晋文公回国即位,实现秦晋之好。秦穆公三十三年(前627年),秦穆公派兵攻打中原,经历"崤之战"和"彭衙之战"的惨败,东进之路行不通。秦穆公三十七年(前623年),秦穆公向西发展,任用由余为谋士,逐渐灭掉戎人国家,受到周天子赏赐金鼓,继续攻打蜀国和关西(函谷关以西)的国家,开辟国土千里,被周襄王任命为"西方诸侯之伯",称霸西戎,对秦国的发展和古代西部的民族融合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羊皮换贤-- 秦穆公思贤,公孙支推荐百里奚。秦穆公派人打听到百里奚怀才不遇,在楚国喂牛马,备了一份厚礼,想派人去请求楚成王把百里奚送到秦国来。公孙支说:"这可万万使不得,楚国让百里奚看马,是因为不知他是个贤能之士。如果您用这么贵重的礼物去换他回来,不就等于告诉楚王,你想重用百里奚吗?那楚王还肯放他走吗?"秦穆公问:"那你说说怎样弄他回来?"公孙支答道:"应该按照一般奴仆的价钱,花五张羊皮把他赎回来。" 秦穆公说:“用五张羊皮买了他来却委任他官职,恐怕要被天下耻笑吧!” 公孙枝回答:“信征贤人而任用他,这是君主的英明,让位贤人而自己甘居贤人之下,这是臣子的忠诚。君主是英明的君主,臣子是忠诚的臣子。他如果真的贤德,国内都将顺服,敌国都将是惧怕,谁还会耻笑呢?” 于是秦穆公派使者去见楚王,说:"我们有个奴隶叫百里奚,他犯了法,躲到贵国来了,请让我们把他赎回去办罪。"说着献上五张黑色的上等羊皮。 楚成王就命令把百里奚装上囚车,让秦国使者带回去。秦穆公亲自召见,看到百里奚是个七十岁的老头,不觉脱口而出道:"可惜啊,年纪太大了。"百里奚说:"国君,如果您让我追逐天上的飞鸟,或者去捕捉猛兽,臣确实太老了;但如果和国君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臣还不算老呢。"秦穆公一听,不由肃然起敬道:"我想让秦国超过其他的国家,您有什么办法吗?"百里奚说:"秦国虽在边陲地区,但地势险要,兵马强悍,进可以攻,退利于守,我们要充分利用自己有利的条件,乘机而进。"秦穆公听了,觉得百里奚确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就要封他为上卿,治理国事。谁知百里奚连连摆手说:"国君,臣有个朋友叫蹇叔,他的才能远远胜过我,请国君封他为上卿吧。"秦穆公一听还有比百里奚更能干的人,连忙派使者带着重金,到蹇叔隐居的鸣鹿村请他出山。 蹇叔淡泊名利,为了让自己的好友百里奚能一展抱负,便随着使者来到了秦国。秦穆公高兴极了,他对蹇叔说:"百里奚多次对我说到你的才能,我很想听听你的意见。"蹇叔说:"秦国之所以不能立于强国之中,主要是威德不够。"秦穆公说:"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呢?"蹇叔说:"治法要严,别的国家就不敢欺负您;对百姓要宽容,人民就会拥护您。要想国家强盛,必须教民礼节,贵贱分明,赏罚公正,不能贪心,也不能急躁。我看许多强国,霸业已经衰退,秦国一步一步富强起来,称霸的日子就不远了。" 秦穆公被蹇叔的一番话说得心服口服,心花怒放,于是封百里奚为左庶长,蹇叔为右庶长,称为"二相"。二老谋无不当,举必有功。五张羊皮换来贤人的事,成为千古佳话。 孔子说秦穆公:"其国虽小,其志大;处虽僻,而其政中。其举也果,其谋也和,法无私而令不愉,首拔五羖,爵之大夫,与语三日而授之以政。此取之,虽王可,其霸少矣。"
秦穆公揽由余-- 由余,本是秦国人(有说晋人),姬姓,名由余,字怀忠,是周武王之子唐叔虞的十五世孙。流落到西戎部落。这个人精通战略和管理,又熟悉西戎的环境,对于秦穆公来说,这个人是争霸西戎的关键人物,适逢绵诸王派他使秦,因此,秦穆公想留住他。一方面秦穆公要求诸臣人人都有宴请由余,以学习管理经验为名。另方面,又派人給绵诸王送去女乐,松懈其志。等由余回去已经一年多了。绵诸王白天听歌,夜夜淫乐。由余屡谏不听,二人之间有了隔阂。这时秦穆公派去的人及时做通工作,把由余弄回秦国拜为上卿。此后根据由余的意见,收服了西戎大小12国,开地千里。(据传,由余后世子孙,形成由姓、余姓二姓。) 穆公亡马-- 秦穆公在岐山有一个王室牧场,饲养着各式各样的名马,有一天几匹马突然逃跑,管理名马的牧官大为惊恐,如果被主公知道,便要斩首,因此四处寻找,结果在山下附近的地方找到了部分疑似马的骨头,心想一定是被这些农民吃掉了,秦穆公的牧官于是大为愤怒,把附近三百个农民全部抓起来,交给秦穆公定夺。 牧官怕秦穆公震怒,于是带着这些农民向穆公报告说,很对不起,这些农民把名马吃掉了,因此我判他们死刑。秦穆公听了不但不怒,还说这几匹名马是精肉质,就赏赐给他们酒。结果这三百个农人免除了死刑,捡回一条命高兴的回家,心里永远感谢穆公的恩德。 秦穆公与晋惠公交战,平常在战场上战无不胜的秦穆公,这次却冲得太厉害,陷入绝境,士兵被敌军包围,眼看快被消灭,穆公已认识到自己有战死的可能性。这时敌军的一角开始崩裂,一群骑马的部队冲进来,靠近秦穆公的军队协助战斗,这些不知从哪里来的部队非常勇猛,只见晋军节节败退最后撤走了,援军保护秦穆公脱离险境。到达安全地点后,秦穆公向这些勇敢善战的士兵敬礼,并问他们是何方的军队?他们回答说:我们是从前吃了您的名马,而被赦免死罪的农民。这些农民比穆公的部队更勇猛,他们是为了报答救命之恩才拼命奋战。秦穆公的得救,完全是他以前救三百条性命的恩德救了自己。 问贤伯乐-- 秦穆公问伯乐说:"你的年纪已经这么老了,子孙中还有能够派出去挑选良马的人吗?" 伯乐回答说:"良马能够从外表的体态、筋骨看出来。我有个朋友,名叫九方皋,这个人相马的本事不在我之下,请您接见他。" 秦穆公接见九方皋,派他外出挑选千里马。三个月后回来,向穆公报告说:"挑选到了,在沙丘那里。" 秦穆公说:"什么样的马呀?" 九方皋回答说:"母马,毛色纯黄。" 秦穆公派人去牵马,却是公马,毛色纯黑。 穆公不高兴,叫伯乐进来,说:"你所推荐去挑选马的人,竞然连马的毛色是什么、公母都分不清,又哪里谈得上能挑选千里马呢?" 伯乐长叹一声,说:"达到这样一种地步了啊!这正是相马能力超过我千万倍的地方哩。如九方皋之所看视的,是天机不显的妙处,掌握的是内质之精,往往忽略外表之粗,"九方皋选定的马牵来了,经过骑试,果然是一匹天下难得的千里马。 短兵相接-- 秦穆公是位治军有方的人。秦人自古就有养马的传统,可以说是个马背上的民族。秦穆公当政后,发挥这一优势,建立骑兵部队并为每一位士兵配备一把匕首。这比赵武灵王赵雍胡服骑射的改制要早得多。 成语"短兵相接"亦因之而来。 秦穆公三十九年(前621年),秦穆公去世,安葬于雍城(今陕西省凤翔县东南),殉葬的人数达一百七十七人。《左传》载"秦伯任好卒,以子车氏三奄息、仲行、针虎为殉,皆秦之良也,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