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论格诗(二)2019.10--2019.12.14 四【 瓯北诗话 】 卷四 香山《长庆集》以讽谕、、感伤三类分卷,而古调、乐府、歌行各体,即编於三类之内;後集不复分此三类,但以格诗、律诗分卷。 古来诗未有以"格"称者,大历以後始有。"齐、梁格"、"元和格",则以诗之宗派而言;"辘轳格"、"进退格",则律诗中又增限制,无所谓"格诗"也。兹乃分格、律二种,其自序谓"迩来复有格律诗"。 《洛中集记》亦曰:"分司东都以来,赋格律诗凡八百首。"《序元少尹集》亦曰:"著格诗若干首,律诗若干首。"是"格"与"律"对言,实香山创名。此外亦无有人称格诗的。既以"格"与"律"相对,则古体诗、乐府、歌行俱属格诗矣。而俗本於後集十一卷之首格诗下,复系"歌行、杂体"字样,是直以格诗又为古诗中之一体矣。汪立名辨之甚晰。 。。。 雨梦按:《瓯北诗话》,清代中国诗歌理论批评著作。共十二卷。赵翼撰。 赵翼1727~1814 清代诗人、史学家、学者。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又号裘萼,晚号三半老人,曾一度主讲扬州安定书院。 赵翼与袁枚、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与袁枚、张问陶,合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因为创作活动多在江右地区,所以又称"江右三大家"。 1.【 瓯北诗话 】明确指出:香山《长庆集》,後集但以【格诗】、【律诗】分卷。 2.又说,古诗不分格,大历以后分格是 以诗之宗派而言; 3.又言"辘轳格"、"进退格",则律诗中又增限制。 雨梦对这个观点不敢苟同,知格即可用邻、近韵相押,似将单车道改为多车道,作诗较一韵到底宽松多了。唐人邻韵之同用,实为词韵之祖也。用词韵写诗填词,邻韵互押不再称落韵。 。 《洛中集记》《序元少尹集》亦阐明 格诗与律诗并称,创名自香山。 又言:既以"格"与"律"相对,则古体诗、乐府、歌行俱属【格诗】矣。 又言:俗本於後集十一卷之首格诗下,复系"歌行、杂体"字样,是直以格诗又为古诗中之一体矣。认为格诗应划入古诗了。 。。。。。。 五.【二酉缀遗】 (明)胡应麟 撰 律诗诸小说罕载,亦难于佳者。 西望呉王阙,云书鸟篆牌。 连江张蕙幔,择土葬金钗。 满地红心草,三层碧玉台。 春风何处到,凄恨不胜怀。 【牌:九佳】【钗:九佳】 【台:十灰】【怀:九佳】 此首亦类晚唐而韵用辘轳格。 (雨梦按:此辘轳格为单辘轳格。甲甲乙甲式) 。。。。。。 雨梦按: 【二酉缀遗】《二酉缀遗》是明代胡应麟撰写的笔记。胡在书中谈到,小说中也采用格诗。言用晚唐辘轳格(甲甲乙甲式)。 。 杨万里有题作《寄题刘凝之坟山壮节亭用辘轳体》一律,也为单辘轳格。甲甲甲乙式,实即进退格也) 寄题刘凝之坟山壮节亭用辘轳体 南宋 · 杨万里
七言律诗
见了庐山想此贤,此贤见了失庐山。◆山【十五删】
胸中书卷云凌乱,身外功名梦等闲。◆闲【十五删】
一点目光牛背上,五弦心在雁行间。◆间【十五删】
欲吟壮节题崖石,笔挟风霜齿颊寒。◆寒【十四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