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由下流成正统 词,本是伶工之词,专门写作供乐师、歌者表演的,在茶座酒席之间演唱,纯属娱乐。因此内容也以唱美人为主,形成美人歌(由美人歌唱)、歌美人(歌唱美人)的格局,按今人政治术语叫萎靡之音、黄色歌曲。 宋朝文人言志说理都在诗文中,词是非正式文体,就是用来排忧、解闷和抒情的。所谓“诗言志,词缘情”,借助词这种形式,可以毫无顾忌地抒发诗和文不能言、不便言以及不便多言的个人心绪和儿女私情。 文人诗人虽为之,也只是消遣文字,不屑言之,编文集时也不愿收入,即使收入,也打入附册。笔记文集中甚至记载了利用词打击对方,说的是有一个人写了一本词集,出版时却用别人的名字做作者,目的就是给对方抹屎,使对方名声受损。 第一部词集名称便是《花间集》(花前月下之意,够暧昧的题目吧)。可以说,词那时确实是单纯的文字游戏。 到李煜出,破国亡家,刻骨铭心,于是在拿手好戏的词中灌进了亡国之痛,凄凉之情,一反唱美人的靡靡之音。 从此,词的思想性与诗无二,到宋朝有柳永、晏殊、苏轼、周邦彦、李清照、张孝祥、辛弃疾、姜夔、陈亮等众多词人,形成一场声势浩大的创作活动,词终于堂堂正正的挤入了文学殿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