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22-8-31 18:04 编辑
再论诗写真实诗写个性诗写小我
首先,必须诗写真实。个性、小我,都是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的。离开真实,一切个性、小我都是虚假的。我在这里所强调的是诗这种文学艺术,并非别的文学艺术。别的文学如小说,则是把各种真实提炼成虚构的典型环境、典型人物,用“虚构的”组合去反映社会的真实。然而这虚构,同样一旦违背了社会真实,则一切虚构的艺术就都成了不真实的,不可信的!影视艺术,舞台艺术,对观众展现的都是虚构的,演员也不是社会真实的那个人那件事;舞台导具,蒙太奇手法,都是假的,而观众则当做真的在看。但影视艺术,舞台艺术必须来源于社会真实,不反映社会真实的影视艺术、舞台艺术,观众是不相信的。所以,一切文学艺术所依据的都必须是社会真实。不同的是,诗这种文学艺术,只产生于个人的观察、思想、感情,这观察、思想、感情,只是通过语言中的音韵、句式、对仗等等格律来完成的。因此诗这种文学艺术有别于别的文学艺术! 诗这种艺术还特别反映着诗人自己的个性!李白不同于杜甫,韩愈不同于王维。别的文学艺术也反映着作者的个性,只是其表现在文学作品中的形像有所不同:托尔斯泰不同于果戈里,巴尔扎克不同于大仲马,马克吐温不同于佚更斯。罗贯中不同于吴承恩,笑笑生不同于曹雪芹。巴金不同于茅盾。汤显祖不同于王实甫,曹寓不同于老舍。 诗,着重于写主观认识、主观感情,因此诗写小我,没有小我的感情就没有诗。 一切文学作品都是艺术真实,一切自然真实、社会真实,即使吸引人,也存在着文学作品的取舍;文学作品只选其所取进行加工改造使之成为艺术真实。一切虚假的编造都成不了艺术真实。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今天就凭一部手机就能办到。但反映在他手机里的必须是自然真实和社会真实,收录于手机的第一手材料所反映的都必须真实。一切艺术真实都来源于自然真实和社会真实,离开这两个真实的所谓“艺术”都是虚假的。
大我文字多数表现为代表一群人,一个集体、一个国家说话,发言者的身份是这个团体、这个国家的领导者或代言人,他所表达的内容中心是这个团体这个国家的追求和利益。小我则是表达个人的思想感情,喜怒哀乐都只是他个人的。虽然有时他的这喜怒哀乐也代表着一群人、一个团休的思想感情,但他的出发点首先是个人的,首先是出自小我的思想感情。好比题材写日本侵犯东北,张寒晖的《我的家在松花江上》,与光未然的《黄河大合唱》中的“张老三我问你”,所表现的松花江就不尽相同。这就是“诗写个性”。只有诗人的个性表现,才有千千万万的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如果文学只去写共性,则一个主题只须一件作品就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