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18-2-20
威望933
金钱3450
贡献2280
金牌会员
 
威望- 933 点
贡献- 2280 次
金钱- 3450 枚
|
发表于 2023-1-2 14:23: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放棹江湖 于 2023-6-30 21:39 编辑
新年新气象,以后理论版块不需发作品,不需发新旧韵之争,不需发格律之争,,,
前几天,在老金的一个帖子里,跟帖说了以下几点,现在找不见了,重新做个整理,抛砖引玉,备录于此,
(1)关于平水韵的问题,不要迷信这个,一个汉人写自己的汉诗,却要用金代人编排的平水韵,唐人不用平水韵,宋人不用平水韵,金代人、清代人都是异族统治,现在人仍然在平水韵里走不出来,中华民族在融合,语音也在融合,岂有你平水韵不变的道理,
(2)我并没有研究过切韵,最近老金和各位诗友讨论平水韵和切韵的关系,谈到了陆法言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包含了新旧韵的融合,今天的诗韵新编也是可以接受的,也是在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说什么新旧韵不能混押或者混用,胡说八道,伤天害理,
我的理解,南北是非,就是南是北非,或者南非北是,陆法言编撰切韵是在做南北语音的调整融合,形成书面的、统一的、可传承的韵书,古今通塞,就是古音、今音、交通发达地区发音、偏远地区发音,陆法言编撰切韵是在做古音、今音的融合,交通发达地区、偏远地区语音的融合,形成书面的、统一的、可流传的韵书,
(3)这一次老金和各位诗友的讨论值得肯定和鼓励,几年前,我记得老金发文讲述押韵和平仄的关系,具体记不清楚了,主要说的押韵是押韵,平仄是平仄,押韵和平仄的关系是分开的,两者的关系,还可以再谈谈,
还有就是,我提供一个思路,唐代诗人们写诗在切韵200个韵的范畴上,押临韵是比较宽泛的、宽松的,具体可到唐诗里找找诗例,然而后来的平水韵,虽然说简化了100多个韵,有形无形的束缚了诗人们的用韵发挥,
(4)再说一下普通话,普通话是现在官方人为的规定,而不是通常的语音发展融合,普通话里没有入声,没有入声不成诗歌,普通话腔调学不来大汉族的入声发音,人为的消灭,各个地区不论南北的发音都是有入声的,诗歌是表达情感的文学,其中的入声发音也包含了情感的传递,
(5)韵书一定是以语音为基础的,是历史的、文化的、时代的,陆法言的切韵正是以此为要领,融合古今南北音韵,明白了这一点也就明白了平水韵只是做了一个归纳,是教条的、顽固的、不开化的,也就明白了诗韵新编值得认可和推广,
诗韵新编也一样融合古今南北音韵,是进步的、开化的,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