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中国古代十二圣人之四“慈怀天下”——诗圣杜子美 文/丛延春 诗圣神尊,少陵野老,工部草堂。 感布衣寒士,三层茅舍;位卑墨客,九曲肝肠。 爱国胸怀,思民肺腑,重笔浓描黎庶荒。 朱门外,听吟风悲壮,荡气苍凉。 - 冷风屋破难当, 胸涌血,慈心润锦章。 纵箴言叙事,诗怀愤懑;玄毫论道,韵带昂扬。 眼界无尘,文辞有骨,尽显平生烈与刚。 吟《三别》,赏《春望》《三吏》,格品高芳。 注释: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