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77|回复: 5

晚节渐知“声律细”(三.拗对诗)

[复制链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22-8-25 20: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晚节渐知“声律细”(三.拗对诗)2022.04.16
拗对诗又称平头诗。正体诗出句对句平仄相反,称为换头诗,不换头诗即称平头诗。
平头诗,自齐梁有之。唐兴近体,格律井然。然诗人兴之所至,亦常为变体,平头诗其一也。盛唐诸公,多有佳作,历代传承,不乏可诵之篇。入宋词,楹联,亦发扬光大也。
平头诗既为变体,切不可以正体之格律衡量,
前人论诗,少有论及平头诗,近代因王力先生之误,致遗害诗坛诸公,视平头诗为左道旁门,而责前人诗不合法度,实误也。
。。。
【律联】:上下句由律句构成的联,有两种形式:
【换头联】为律联正体;
【平头联】律联变体:(不换头的联)
【换头】联之单句,偶句第一二字平仄不同称之换头。正体第二字必换,否则称为失对(即平头)。一二字同换最好,古称“双换头”。一字可以同平,但不可同仄。
【平头】联之单句,偶句第二字平仄相同称之平头。
【平头诗】:诗中含有平头联的诗称作平头诗。平头诗属律诗变体。
雨梦按:正体诗约占律诗的百分之八十左右,变体诗包括用韵,对仗,对粘与正格不同形成形式繁多之体,但总数相对正体还是“少数民族”。
。。。
【平体诗探讨】
平头律诗是换头律诗的孪生兄弟,从现有资料来看,应数白居易的诗论【金针诗格】最早提及。
白居易言:诗有齐梁格, 四平头,谓四句皆用平字入是也;两平头,谓第一句第三句用平字入是也。
白居易在这里说:诗有齐梁格 【四平头】,这种诗格四句都是同声起的。
今举四平头诗例二:
1.四平声起
夜雨(唐·白居易)
早蛩啼复歇,残灯灭又明。
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
2.四仄声起
微雨夜行(唐·白居易)
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
但觉衣裳湿,无点亦无声。
四平头诗非律绝正格,亦变体也,归入平头诗。
律诗首四句若同声起,亦称四平头,四平头与清人诗论同名而异,不是一回事。唐人四平头指四句同起诗,见【续金针诗格】:(所举例即为四平头律诗也。)
诗有齐梁格  
四平头格。《曲江感春》诗:“江头日暖花正开,江东行客心悠哉。高阳酒徒半凋落,终南山色空崔嵬。” 
其全诗为: 曲江春感 唐·罗隐
江头日暖花又开,江东行客心悠哉。
高阳酒徒半彫落,终南山色空崔嵬。
圣代也知无弃物,侯门未必用非才。
一船明月一竿竹,家住五湖归去来。
此诗四五句失粘,但非折腰体诗。折腰体诗要求前四句及后四句俱为律绝也。
。。。
律诗首联平头诗又称江左体。
[诗人玉屑]卷之二诗体下:江左体:引韵便失粘,既失粘,则若不居声律;然其对偶特精,则谓之骨含苏李体。
杜甫--卜居
【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沉浮。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雨梦按,失粘指不合律,此处即指“浣花流水水西头”,这句平头了。即为江左体诗。
另白居易在诗题上直标(齐梁格)诗,见下:
九日代罗樊二妓招舒著作(齐梁格)(唐·白居易)
罗敷敛双袂,樊姬献一杯。
不见舒员外,秋菊为谁开。
这首诗仅第三句句式不合正体,形成平头联,平头句位于首尾句外,其它句位将造成不粘现象。
刘禹锡将这种诗体标作“吴声”,也是说明此诗与律诗正体不同,不可用律诗正体来衡量。
三阁辞四首(吴声) 其三(唐·刘禹锡)
沉香帖阁柱,金缕画门楣。
回首降幡下,已见黍离离。
。。。
平头诗实常见,但多被人忽视而遗忘。致王力先生发出:“失粘事小,失对事大”的感慨。
。。。
我们再来看王力先生对平头诗的观点。
王力先生为当代诗论泰斗,他对近体诗的推广功不可没。但他时不时要发点未经过深思熟虑的诗论,而又爱说过头的话。
他在诗律余论中承认:在《诗词格律十讲》中说:“至于失对,则是更大的毛病,从唐宋直到近代人的诗集中,是找不到失对的例子的”。“在《汉语诗律学》和《诗词格律》里也有类似的话。这话未免说得太绝了。
王力先生说“从唐宋直到近代人的诗集中,是找不到失对的例子的”,后又改说“失对”的情况非常罕见”,不免仍在为自己的误论辩白。真奇怪的是:王力先生难道沒有读过【唐诗三百首】?这其中就收有一首烩炙人口的乐府七言绝句:
杂曲歌辞 金缕衣(唐·无名氏)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
五言绝句就更多:
新嫁娘词三首 其三(唐·王建)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秋夜寄丘员外(唐·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辋川集 鹿柴(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长干曲四首 其二(唐·崔颢)
家临九江水,去来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
【唐诗三百首】收唐人五言绝句29首,归入乐府五言绝句的8首,总共37首中就有5首平头诗,占比率为为百分之十三点五,怎能说“失对”的情况非常罕见”呢?
再从【唐人万首绝句】来看,总共收有五言绝句2724首,其中仄韵诗467首。则平韵诗有2267首。平韵平头五绝有207首,
则:207/2267=9%。
仄韵平头诗有128首。
则:128/467=27.4%
仄韵诗中的平头诗实在不少,王力先生是认可仄韵近体的,怎么可以说:“如果我们说‘失对’的情况非常罕见,也还是可以说的”?
平头诗五,七言绝句有,律诗也有。五律王力先生举了温庭筠的《春日》诗。
。。。
杜甫平头诗选
夔州歌十绝句 其八(唐·杜甫)
【忆昔咸阳都市合,山水之图张卖时。】
巫峡曾经宝屏见,楚宫犹对碧峰疑。

承闻河北诸道节度入朝欢喜口号(唐·杜甫)
【渔阳突骑邯郸儿,酒酣并辔金鞭垂。】
意气即归双阙舞,雄豪复遣五陵知。

黄河二首 其二(唐·杜甫)
【黄河西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
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野望
【金华山北涪水西,仲冬风日始凄凄。】
山连越巂蟠三蜀,水散巴渝下五溪。
独鹤不知何事舞,饥乌似欲向人啼。
射洪春酒寒仍绿,目极伤神谁为携。

简吴郎司法
【有客乘舸自忠州,遣骑安置瀼西头。】
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古堂本买藉疏豁,借汝迁居停宴游。
云石荧荧高叶曙,风江飒飒乱帆秋。
却为姻娅过逢地,许坐曾轩数散愁。
首联为玄律句平头联

见萤火
【巫山秋夜萤火飞,帘疏巧入坐人衣。】
平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忽惊屋里琴书冷,复乱檐边星宿稀。
却绕井阑添个个,偶经花蕊弄辉辉。
苍江白发愁看汝,来岁如今归未归。

114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诗乐斋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688
贡献
21423
金钱
25472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8-26 11: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箭蛙 于 2022-8-26 11:36 编辑

谈谈我对此诗的看法,首先在大家要承认一个现实,在古时候,入声是可以代平的。那么怎么区分是代平还是本事就是平声,就靠诵读。依照这种说法,我们来分析一下:

新嫁娘词三首 其三(唐·王建)

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入平仄,仄仄入平平。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只需在诵咏的时候把“日”长读,就是一首完美的五绝了。

我曾经用入代平法分析过大量唐诗,都符合这个原则。可以深入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4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诗乐斋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688
贡献
21423
金钱
25472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8-26 11:4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箭蛙 于 2022-8-26 12:07 编辑

也就是,当读唐诗的时候,遇见不和近体诗规则,先考察出律的字词,是否是入声,入声短促,为入声,把音拖长,就可以代平声了。在古代“上声”长读或短读也可以代平声,这更证明了,诗最开始是用来歌唱和朗诵的。
比如:黄四娘家花满蹊,千压枝低。

两个朵,一个长读一个短读,就分出平仄了。

点评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第一个朵应该是短读,短读类似“多”的音,为平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8-26 12: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4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诗乐斋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688
贡献
21423
金钱
25472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8-26 11:4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填词的人都知道。在填词过程中用入代平是件很普通的事。比如,声声慢,本来是平声韵。李清照就是把它变成入声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4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诗乐斋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688
贡献
21423
金钱
25472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8-26 12:06:25 | 显示全部楼层
雨箭蛙 发表于 2022-8-26 11:43
也就是,当读唐诗的时候,遇见不和近体诗规则,闲考察出律的字词,是否是入声,入声短促,为入声,把音拖长 ...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第一个朵应该是短读,短读类似“多”的音,为平声。

点评

按我这样操作,全唐诗里不合平仄的诗,就很少了。这我以前有过论文。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8-26 12: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4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诗乐斋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688
贡献
21423
金钱
25472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8-26 12: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雨箭蛙 发表于 2022-8-26 12:06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第一个朵应该是短读,短读类似“多”的音,为平声。 ...

按我这样操作,全唐诗里不合平仄的诗,就很少了。这我以前有过论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3 13: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