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10|回复: 1

[探讨争鸣] 我学要旨之二

[复制链接]

766

主题

361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词风曲苑首席版主

Rank: 5Rank: 5

威望
1704
贡献
3980
金钱
661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8-24 22:32: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千年老猢狲 于 2022-8-24 22:41 编辑

我学要旨之二


      某些人提出要文艺复兴和回归古典不仅仅是因为太喜爱传统文化,而是基于对新文化的失望和自信力的丧失,甚至也可以说这本身就是对现实和自我的否定。其实他们当中的大多数对所谓的传统文化也未必有很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只不过是将连鲁迅笔下的“我”也恋恋不舍的那一碗“清炖鱼翅”做了进一步的想象,也就因此而忘记了那其实只是一碗“乌鸦炸酱面”,实在是可怜得很。因此,对现实和自我的肯定便是摆脱这可怜的唯一办法。于是有我学。
      儒家要“克己复礼”。“礼”是维持西周奴隶社会秩序的制度,那其实是较之后来的封建更为落后、非人道、“吃人”的社会制度。后来的封建统治者之所以要时不时地尊孔,自然是也想复兴和回归,因为复兴和回归更有利于他们的“吃人”,但反过来也证明生活在封建社会中的人们是要比生活在奴隶社会中的人们幸福多了。但那些所谓的统治者和被他们统治的百姓一样都是人,他们其实也一样会感觉到生活在一种相对较好的社会制度下的轻松和愉快,也因此他们的尊孔也有时会反过来变成反孔,有很多时候也同样是因为要实现对现实和自我的肯定。最可恶的是那不好的社会制度,是被人们的愚昧和无知喂养出来的恶魔,人因此而被异化成非人,人间也因此而异化为非人间,而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也就无情地被克制,甚至要被摧残殆尽了。
      道家要回归自然。人本身虽然也是自然,但因为有了高智慧,便将自己与其它的自然对立起来。人在认识自然的同时认识自我,最终还会将自我放在自然之上,但这也就与其组成的社会发生了矛盾,因此有了儒家的“克己”而成了对自我的摧残,也因此又有了道家的“无己”而成了对自我的颠覆,所谓的成仙,是连做人的权力也放弃了。最终成就的只是一种制度,一种有利于少数人的制度。这些少数人要么强悍,要么阴险,更多的时候强悍与阴险兼而有之,他们正好利用这种制度来将自己的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但他们也还是人而不是魔鬼,他们也会时不时地利用手中的权力对社会进行这样那样的改良,否则他们也同样有被魔鬼吞噬的危险,而不仅仅是被被统治者推翻。所谓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已将人放在了地底下,而那不愿屈从于众人的“我”也自然就没有存在的必要而只好去做逍遥游,也正为恶人留下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世界也因此而被黑暗所统领了。
      除此之外还有杨朱的“拔我一毛以利天下而不为也”是对自我的固守,但精神没有了只剩下一个肉体,即便落得个毫发无损又有什么意义?
      儒家“知其不可而为之”,通过对社会的肯定而摧残自我,是对制度的肯定也是对邪恶的忍让。道家知其不可为而不为,通过对自然的肯定而颠覆自我,是对制度的否定也是对邪恶的逃避。释(佛)家或许走得更为极端,即通过对来世的肯定来否定现世,因此又常常反过来成为邪恶的帮凶。儒释道三教正如同压在人们头顶上的三座大山,人且做不成更别提什么“我”了。也因此人们总会问出一个问题:我是谁?没有谁回答得出。于是有我学。
      相对于这个世界来说,只有我才是本体。虽然是因为有了这个世界才有了我,但我一经出世,或当我一经认识到自我的存在,一切就都可以被颠倒过来了,即这个世界是因我而生并且要因我而存在的。因此,我将尽可能地发挥我的聪明才智,来证明我的存在,要努力在尽可能大的空间和时间内让世界服从于我的意志。弘扬自我的同时尊重他人,立足现实的基础上创造未来。我既是我也是你,同时也是全人类,相互之间畅通无阻。
      于是,复兴与回归之说或可以休矣,精神的独立和思想的自由将成为人类文明的最高境界。


                                                                                        2012-4-11

113

主题

583

帖子

3964

积分

首席版主

百家论坛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71
贡献
829
金钱
161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8-25 08: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文化运动提出了这个问题,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3 13: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