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1
注册时间2013-11-28
威望2837
金钱10002
贡献5490
金牌会员
 
威望- 2837 点
贡献- 5490 次
金钱- 10002 枚

|
这篇精悍的大实话,精准刺痛了部分高知群体![color=rgba(0, 0, 0, 0.3)]张文木 [url=]斐君大视野[/url] [color=rgba(0, 0, 0, 0.3)]2022-08-22 19:51 [color=rgba(0, 0, 0, 0.3)]发表于安徽
斐君按: 近期,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新加坡国庆群众庆祝大会演讲中,呼吁新加坡人“现实一点”,为地区出现问题做好心理准备。事实上,当前世界正处于冲突性剧变的危险时刻,战争与和平问题,生死与存亡问题,都在逼近,尽管多数人还浑然不觉。这种浑然不觉,或许在研究领域尤为明显。
本文作者张文木指出,长期以来,我们已经失去了战争年代的那种生死感,以至于研究者往往自足于逻辑推演,而丧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认为,世上最大的问题莫过于生死,生死使世界瞬间真假分明。
吃饱饭后,讨论粮食安全,研究者们会说有广义粮食、狭义粮食,还造出一些模型和数据来,一套一套的。但如果饿三天,不用教就明白什么叫粮食安全。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不到艰难时,特别是不到生死关头,就不容易被理解。
生死关头,人会迅速接近真理。张文木认为,好学问是把学问变成改变世界的刀子,不好的学问是把改变世界的刀子变成无问西东的“学问”。
本文原载《经济导刊》2021年第5期,原题为《学问要有生死感》。以下为正文。
张文木:学问要有生死感
▍做学问不能讲空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