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22-7-7
威望181
金钱496
贡献197
高级会员

威望- 181 点
贡献- 197 次
金钱- 496 枚
|
本帖最后由 思无邪a 于 2025-1-11 10:28 编辑
思无邪漫谈之十四:道可道
人类是在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中“有所前进”的,这个发现、发明、创造······很多,属于经验、规则、公理、真理、规律之类,按照中华国故的一个表述,就是“道”。对于道,须秉敬畏,且要“勇敢的理直气壮的拥护并把它告诉给别人”——这是对道的唯一正确态度。
对于国粹之诗词之道,有关“写什么”的诸如“诗言志”、“思无邪”、“温柔敦厚”、“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缘情”和“境生于象外”······诸如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诸如文学的爱国主义、人民性、真善美和时代性等等,无疑应该虔诚的学习与继承。
对于诗词“怎么写”的有关形式方面诸如“赋、比、兴、风、雅、颂”、“兴、观、群、怨”以及诗之格律、音韵之类,也无疑要按照约定俗成,按照世代传承和所处时代要求,在实践中严格遵守。如用韵的“双轨制”,如同“一国两制”,这须要执行而无须争论。论坛对此有所宽松,适当放宽一些有深度的理论研究交流未尝不可,倘若有人总作极为浅层次又无休止的车轱辘嘴仗则无一点意义,而对此完全进入虚张声势、故弄玄虚、招摇撞骗、自欺欺人的癫狂表演,这已完全无异于江湖骗子,属于荒唐低劣,这其实是学风文风的堕落。
在讨论交流中,对我们传统的、规则的、规律的诗文圭臬,对于这些道,可取的态度是老老实实来不得半点偷巧,是孜孜以求的探求本源本义而不可浅尝则之或望文生义,是旗帜鲜明、立场坚定的奉行、坚持以至捍卫——这是文以载道的一种责任,亦是诗家文人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良心。
理论研讨当然需要百家争鸣,但这种百家之争是在依道、循道、奉道、布道的基础上,不是分道、下道、背道和离经叛道以至于大逆不道。譬如“诗言志”,这是中华文艺理论的第一要义,是千百年的总结和遵依,如果有人否定,那已不是争鸣,而是颠覆。再如文学的人民性,这是文学的根本问题,如果有人反对,那无疑是文化的反动。如出现这些异见,是绝不允许的,对此不能含糊,就是批判和遏制。
诗词论坛是大众平台,当然允许有各种层次的交流和争鸣,只要是诗词的、说理的、健康的、善意的,都有交流的权利,尽可自由翱翔。网上理论版块的诗词讨论,整体是好的,集结了一些资深的理论研究与理论爱好者,对传统的诗词理论有较为广泛的探求与交流。
但也该看到,理论交流的问题应该不少:
一知半解不懂装懂俨然专家好为人师者有之,诱人眼球出语惊人滥放卫星自欺欺人者有之,虚无历史怀疑一切一味犯上不在理论阴鸷纠缠者有之,大言不惭颇缺敬畏一反传统否定名作无知无畏者有之,低层次的交流还较为普遍,类似于扯淡没话逗话为了刺激一下点力量还很活跃,对现代文艺理论所知甚少,不能正确对待评论动辄便骂有的从没有放下,理论的学风和讨论的风气还有待改进。
以上问题,有属于一般问题,扯淡而已 ;有属于 底线以下,反传统,大批判,虚无历史 ,太岁动土;还有的 的是流于纠缠射骂、痞气流氓气。后两种,大违底线,应予制止打刹。
研讨理论、文学争鸣必须有底线。不能颠覆传统,不能招摇撞骗,不能低级趣味,不能陷入惯性纠缠,不能搞大批判,不能闻异便骂。如果有把这些乱七八糟的也奉为理论、当做营生,无聊荒唐且要把这进行到底,那委实是一种悲哀——这是离道和大逆不道。
(2020-05-2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