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10|回复: 0

明镜非台国学讲义——诸子百家之道家

[复制链接]

156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大中华诗词论坛功勋诗友

Rank: 6Rank: 6

威望
2695
贡献
12454
金钱
19956

中坚诗友勋章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5-5-6 21:25: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明镜非台 于 2015-5-6 23:18 编辑

明镜非台国学讲义——诸子百家之道家(进阶班部分讲义摘录)

诸子百家(五)
上次,咱们说了庄子,说了一半,多数是说庄子的一些轶事,庄子的思想,咱们也说了一些。这节课,咱们继续把庄子说完,然后说一下道家思想中的一些东西。如果时间有富余,再顺便提一下百家中的其他家。
庄子认为,儒家的思想,是违背人性的,并且是非常虚伪的。他有一句惊世骇俗的名言,咱们以前提到过,叫“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这句话是从哪来的呢?庄子说,你们儒家的思想,就是江湖大盗的指导方针,意思是说,几个小偷去偷东西,一个小偷先去踩点,一猜就猜到别人家有什么东西,这叫圣明。他第一个冲进去偷,这叫勇。他最后一个撤退,这叫义。他知道能不能偷到手,这叫智。在分赃的时候,一人一份,分得很平均,这叫仁。因此,儒家所说的,仁义啊,圣明啊这些东西,都是造成小偷变大盗的根源。原文是说“妄议室中之藏,圣矣。入先,勇也。出后,义也。分均,仁也。因此,圣人生,而大盗起。也因此,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好玩吧?拿儒家的理论攻击儒家。
而他为啥说儒家的东西违背人性呢?就说,儒家说仁,是亲亲之爱,
父爱子,子爱父,那么,儒家的仁是什么仁呢?“虎狼之仁也”。老虎,狼,生了崽下来,他们也爱自己的孩子,因此,他们也有道德,所以,儒家的道德是道德么?这叫以儒家之矛攻儒家之盾。如果虎狼是没有道德的,那么,你们儒家说的仁义,就不是道德。如果你们儒家说的仁义是道德,那么虎狼也有道德,没啥了不起的。因此,道家认为,儒家所提倡的这些东西,完全是乱人性的东西。天地万物,原本活得都很好,你们儒家,自以为是,狂妄无知,以救世主自居,这就是最大的自私。仁义,如果是天性,就不需要提倡。仁义,如果不是天性,那么,儒家就没有必要提倡。
庄子的天道篇里说了这样一个事情:说孔子写了很多书,但没地方收藏,他就去找老聃[dān],老聃是当时周朝负责藏书的官员,不一定是老子
不一定是写老子这本书的人,之前我说过了,老子是谁,已经弄不清楚了
那么,他跑去找老聃,去说他的书。老聃说,你简要一点,你这些书到底说了什么,孔子就说,我的书的精髓,就是仁义二字,君子不仁则不成,不义则不生。老聃问,那什么是仁义呢?孔子说,中心物恺,兼爱无私
而老聃说了他一句,“咦,夫子乱人之性也”。而为啥会这么说呢?在老子的道德经里有叙述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也就是说,在社会不安定的时候,你们这些东西都出来了这个思想,我个人认为,是有道理的为啥这么说呢大家想一想就以一个例子来说中国的忠臣,有几个,大家举得出名字的给我列举几个出名的忠臣谁知道?岳飞,中国忠臣第一人。除了岳飞,还有文天祥吧。那么好,大家再想一下岳飞,文天祥,杨家将这些人,都生活在什么年代混乱的年代。南宋北宋什么辽国啊,金国啊都跑来入侵了皇帝也不圣明奸臣当道然后他们是忠臣然后他们死了。
咱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老子的话,“国家昏乱,有忠臣“老子啥时代的人
把一千年后的事情都预言准了的。那么,说这啥意思呢?意思就是说,出了乱子了,才需要榜样。如果大家都是忠臣,那么就没有忠臣;如果大家都是孝子,那谁是孝子?因为有那么多不孝的人,才有孝子;都是好人,就不需要标兵,不需要榜样。据传说,榜样是大家学习的对象,但正因为有榜样,才乱人性,而没有榜样,不需要榜样的时代,才是最好的。
比如汉武帝时期,有忠臣么?大家也没听说过,文景之治,康乾盛世,出来几个忠臣榜样是不?
那么,回过头来,又说道家,就回到无上面去了。无,是最好的,不做,比做好;不树立榜样,比树立榜样好;不崇拜圣人,没有圣人,比崇拜圣人,学习圣人要好。因此,这就是道家“无”的思想。
咱们现实生活中其实也是这样,越是卖不掉的东西,嚷嚷的声音越高,超市打折的,多数是滞销货,卖得掉,卖得很好,他会打折给你么?因此,又回到道家的思想上了。“明道若昧,进道若退”。上节课咱们讲过的,后两句是啥,谁知道?看大家认真听了没?“上德若谷,大白若辱”我觉得大家要学这些啊,最好把最经典的一些给记下来不然你们和别人聊天,
和别人说过你们学过道家思想,别人问有哪些主张呢?回头张口结舌,就丢人了哈。
咱们继续,庄子,其实是主张寡欲的。他说,人类最大的欲望,就是名和利,那些小国家,为啥会被灭掉呢?就是因为太崇名利,那些名臣,最后是什么下场呢?多数不得好死。其实这话说得是有道理的。大家看一下历史:那些名臣,良将,大多数是得了个好下场,还是坏下场?同时代的,比如说韩非子,商鞅,一个被秦王杀了,一个被车裂。跑得快的,范蠡,最后得了个善终,他若是和他那个大夫朋友一样,那么最后也是被卧薪尝胆的那个勾践赐一把剑杀死,而范蠡,就是遵从了道家思想。而韩非,商鞅,就是没继承道家思想,而不得善终。当然,那是法家的人,咱们以后的课会讲到的。因此,庄子说“罪莫大于多欲,祸莫大于不知足”。
你不知足,祸患就来了,你欲望多,那么罪恶就来了。其实这点,有类似于佛家思想,佛家和道家都是主张寡欲的。因此,我曾经和念念说过,佛道一体的,但我个人,更偏道,不偏佛。为啥呢,因为道家没有惩罚机制
而佛家有。因此,我个人认为,道家比佛家更善良。而庄子就说,不要去卖弄小聪明,不要去充当君主和当权者的智囊。(念念:没规矩不成方圆)
为啥呢?还是儒家,儒家就是致力于规矩,为啥呢?因为你说的已经不是佛家思想了,佛家没有明确的所谓规矩,有的,是体悟。佛家三原则是啥你知道不?好了,不说佛家了。不然就扯远了。庄子说,你充当君主的智囊,你出九个好主意,是你应该出的,你并得不到什么好结果。而你出了一个馊主意,那么,你就有可能引来杀身之祸。因此,不要卖弄小聪明,不要承担大责任,是道家所提倡的,一切顺其自然。
老子就说“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这里的为,是追求事,是动作;
味,是成就感。啥意思呢?以不追求,为追求;以不动作,为动作;以没有成就感,为成就感。说,你看:刮大风先倒下的是谁?肯定是大树,不会是小草,小草永远是安稳的。这就是中国俗语中的“枪打出头鸟”。你站得高了,容易被折断。但这个说法,我也不完全赞同,就是因为小草,通常是被人踩在脚下的。因此,他们讲求的是:“虚,静,淡”。这是道家思想三原则。因为,有追求,就有动作,有动作,就有成就感,因为动作成功了,成就感就来了,而有了成就感,就会激发你有下一轮的追求,所谓好了还要好,成功了还要更成功。这也是为啥有些人,明明有一个亿的身家了,几辈子都够了,非要去贪那一百亿,结果把自己给贪进去了的原因
老一辈的贪官,都没祸,贪多了的,贪心不足的,现在都出大问题了。
因此,老子说“上多欲则下多贼”。啥意思呢?就是,一个社会,如果当权者,统治者,物欲横流,那么必然就大乱,上多欲,就是君主欲望多,下多贼,老百姓跟着有欲望,那么又没有君主的那种手段,他不当贼当啥。
老子还有几句名言,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眼花缭乱的东西,是会让人盲的躁动的音乐,是会让人耳聋的这里的口爽,不是现在说的爽的意思
而是分不出味道,难得之活,是说那些珍奇异宝,因为你树立了那些珍奇异宝,所以才有人有行窃的行为,这个说法,我个人也是部分赞同的。
大家想一下,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的时候,大家都一样穷,有抢银行的么?
现在生活富足了,贫富分化大了,那些穷人就不甘心啊,那么,人家可以有,我为啥不可以有?那些奇珍异宝,为啥只能给富人享受?穷人也要享受,那么,行妨的就来了。妨,是妨碍的意思。因为有了分化,因为有了欲望,才有行妨的出现,因此,老子说“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那些盗贼哪来的呢?就是你在那展览珍奇异宝你促发了别人的欲望所以才产生了盗贼才让民心乱了你到处去树立标兵,去树立典范人人都要当典范啊那么,竞争的就来了竞争来了,争夺就来了争夺来了,手段和阴谋也都来了因此,社会的阴暗面,其实是你过多地去树立了社会的光辉面因为大家都贪图光辉都想让自己登上光辉的顶峰所以造就了阴暗如果没有光辉的诱惑呢不就没有阴暗了么因此,道家思想是完全体现了社会的两面性的很有辩证法但他也有他局限性的一面。比如,道家就主张
治理天下就应该是“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就是说,让人不要有追求,不要有欲望,叫虚其心;让人吃饱穿暖,叫实其腹;让人不要有志向,大家庸庸碌碌,叫弱其志;大家把身体锻炼好,健康成长,叫强其骨。这是一种愚民方式。就是说,老百姓,要有健康的身体,要过幸福的生活,但不要有志向,不要有追求,这样,就天下太平了。这点是典型的愚民方针。但反过头来说,咱们老百姓追求啥呢?我想在现代这个社会,谁要是说我要追求当个总理,总统啥的,肯定是被人笑话的,至少绝大多数人是这样,那么,大家真正的追求,我觉得也脱不开这四句话吧。不然谁试试去大街上嚷一句,明天我就把习大大给替换了,看街上人啥反应
过好你小日子算了吧
而这点来说,儒家就不这么想。咱们之前就说过孔子,是“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之前解释过啥意思,就不在这重复了
而孟子是啥想法呢?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啥意思,谁能给分析一下。好,大家注意了,古文功底,这很重要。“穷”,在古文中,不是没钱,而是没路走,所谓穷途末路就是这意思。“达”呢,是有路走。
穷,达,在古文中是反义词。相对而言,“贫、富”,也是反义词。大家刚才说的没钱,古文中是贫,有路走和没路走,有钱和没钱,分别是“穷,达,贫,富”。所谓贫穷,最初的意思,是既没钱,又没路走,穷,有时候又是到尽头。比如,靳柯刺秦里面,荆轲刺秦王,图穷则匕现,图到尽头了匕首现出来了,到尽头了,也就是没路走了。因此,大家还要继续加强古文功底哈。而孟子讲“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但比庄子,前进了一步,孔子是挖空心思当官,孟子呢,就说有当官的机会我就去当官,没有的话,也无所谓,我可以独善其身,当隐士也无所谓,而庄子呢,就是干脆反对当官。咱们上节课说过,他认为当官,就是比舔痔疮更肮脏的事,就像猫头鹰叼死老鼠那么脏,而凤凰,是不屑干这些事情的,因此,老子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混乱,有忠臣。大家注意,这里的伪,不是伪装而是行为。伪这个字一个人,一个为是人为,作为的意思。
然后说一下道德经吧。大家都熟悉的一句话“道可道,非常道“。
谁给我解释一下啥意思,有人知道么?谁研究过道家的这句最著名的学说,
看来没人研究道家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道”,是最高的标准,“道”如果是用来说的,用来宣扬和提倡的,那么它就不是道,真正的道,不需要去说,不需要去提倡,也不需要拉着别人去做。不需要给别人制定行为规范。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是儒家的思想,但在道家这,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因为道家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啥意思呢?上德,是最高的道德。最高的道德,是不需要提倡道德,所以才道德;下德,是下等的道德,下等的道德是生怕丢掉道德,所以最后会变成没有道德。听起来有点绕口哈。但这是道家辩证法,道家的意思是,越是追求,越是没有,越是执着,越是虚妄,因为没有了,才去提倡,如果有,何必要提倡呢?没有道德了,才靠仁义去弥补。什么仁啊,义啊,礼啊,都是下等的道德,是为了不让道德沦丧,才提出来的下德。但这种要求,不是人的天性。真正天性的东西,是不需要去提倡和约束的。因此,道家把德,分为上德和下德,上德是啥呢,就是无为,叫无为,而无以为。
意思就是不做,也不想做,而下德呢,就是仁义礼,这三样。仁是啥,是为之,而无以为,就是做了,但是不想做的;义是啥,为之,而有以为。
就是既做,也想做;礼是啥,“为之而莫之应,攘臂而扔之”。也就是你在那提倡礼啊,人家不愿意,不回应,你非跑去拉着人家,让人家按照你制定的礼去做。大家可以看出来,道家认为,礼最差,而我们之前分析过礼,的确是最差的。为啥呢,因为,有礼,就有不平等。老百姓见到封建君主,见到当官的,要下跪,这就是礼。为啥要下跪?因为不平等,不平等,就是最差的,是抹杀人性的,正因为有了礼,才有了不平等的社会。大家注意哈,这里的礼,和我们现在说的礼貌的礼,不是一个意思哈,见人讲礼貌啥的,那是应该的,但这里的礼,是说等级中的礼。
咱们之前说过五服制度,那么,反过来想一下:为啥爸爸死了,儿子要服三年斩衰,而妈妈死了,是一到三年的齐衰呢?爸爸和妈妈本身就不平等了。而孔子说,要爱君主,爱爸爸,爱妈妈,爱儿子。但大家注意到一点没?他为啥不说爱老婆?为什么呢?因为男女不平等,女人如衣服嘛,随时可以换,可以休的,这也是礼啊,因此,礼的 产生,本身就带有着极大的不平等,其实在当时的人中间,很多人是反对的,所以才会有道家说的
“为之而莫之应,攘臂而扔之”人家不理他,他硬拽着让人家去干这是最坏的所以老聃才会说“咦,夫子乱人之性也”。你把一个本来都大家平等的社会,硬是要分出个什么君啊,臣啊,嫡长子啊,庶子啊平等的社会都被你搞不平等了你不是乱人性是啥那么,大家知道有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道家的意思是啥呢?是己所欲,也勿施于人即使这是你想做的也是你正在做的但不一定是别人想做的你硬是按照你的想法,去要求别人跟着你做这是最下等的。道家说“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啥意思呢最高层次的道,是天下为公的
天下为公是没错的吧,是道德吧,而且是最高层次的道德。但最高层次的道德没了,这叫大道既隐,没了怎么办呢?那么,就天下为家了,就有所谓的家国天下了,家国天下,是低层次的道,把天下私有化了。那么,你君主把天下私有化,把天下当做自己的家,对自己的家才好,那么老百姓必然也一样啊,都只顾自己的家了。于是便有亲亲之爱,儒家最提倡的仁义就出来了。亲亲,第一个是动词,第二个是名词,就是对自己的亲人亲爱,道家称这种情况叫什么呢?叫失道而后德,没有道了,那么德就来了
因此,道德道德,道是最高层次的,而德是下层的,因为没有道了,所以才会出现以德治国,以德服人。通过这些分析,大家知道道家的思想是啥了吧。道家先说到这里。
下节课说说法家,今天再说几个其他家。但只大致说,说详细了就没谱了,太多。所谓百家,除了这四大家之外还有其他的不少。大家知道三教九流,谁告诉我是哪三教,哪九流?三教:儒教,道教,佛教。
九流: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其实说儒教,是不准确的,儒家并没有形成教派,有孔子庙,但香火也一般 。而春秋时期其实有很多家,比如,还有兵家。咱们一个一个说,简单介绍。
名家上次咱们讲过了,以惠子为代表,惠施,但没太多传人,学说被继承度不高。
那么说兵家。兵家的代表人物,比如,孙武,孙膑,吴起,赵奢,白起等,代表的著作,孙子兵法,大家都是耳熟能详的了。兵家的人,多数都是将军战略家类的,而且多数在春秋的战争史上,占过一席之地。他们的学说,都是以怎么统御军队,怎么攻伐天下为主,其中带有一定的权谋,或者叫兵谋的思想在里面,比如三十六计,他们是属于实用主义的科学观
对道德层面的东西不甚了了,而且充斥了很多诡诈之道。有句话叫,兵者,诡道也,怎么欺骗,迷惑敌人,让自己在最小的代价下,杀伐敌人最大的数量,或者获取最大的收益,是兵家的特点。他们有纵横家的思想,但和纵横家却不太一样,一个是战术层面,一个是战略层面。比如说,六韬,也是兵家的著作,韬略上去论述,但没有纵横家那么彻底,之前谁告诉我说道家是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的,其实兵家才是。道家是唯心,并不唯物。
然后,说易家,又叫阴阳家这个家呢,说老实话,我也搞不懂它的代表人物是齐国人叫邹衍谁看过寻秦记那个琴清的师傅白发老头就是这个人化身出来的有人认为,易家是道家的一个分支比如他们说道生阳,阳生阴,阴阳生八卦,太极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里面就有道家的影子但他们和道家的主张是不一样的,
他们信天命,却不是无为,据说易经是他们的根源。后世衍化出什么咒术,占卜术,星相学之类的东西,我了解的只有占卜术,知道的有两种方法:一是拿个乌龟壳,在上面涂一种类似于漆的东西,然后放火上烧,烧了之后就会开裂,然后看那开裂的纹路,来推测吉凶啊,啥的,具体是怎么推测的,我也不知道。然后还有一种,就是算草。一种草,通过什么长短,排列之类的来进行占卜(迷信吧)嘿嘿,不一定,我可告诉你,那东西真是科学,只是是不被老百姓掌握的科学。从春秋战国之后,这种科学只为皇家所用。
好了,之后说纵横家。这个家呢,起源于战国后期的合纵连横那时候秦国最大然后其他诸国,分别结成联盟。具体什么是合纵连横,怎么合的,怎么连的,回头咱们有机会说战国再说,这里一句话说不清楚。
而他们的主要代表是张仪、苏秦,而他们的先祖是谁呢?可能有人听过,
叫鬼谷子。民间称他是王禅老祖。这人已经被神化了,传说很多。张仪是纵横家的鼻祖,而纵横家有四个鬼谷子的门生,很出名,苏秦,张仪,孙膑,庞涓,如果大家想了解他们,可以去看战国策里有他们的详细事迹。
那当然,还有一些二线人物,这个家人很多:比如毛遂啊,就是那个自荐的人。还有乐毅啊,也是战国时期名将。而作为纵横家,他们是没有政治立场的,更没有道德立场,他们做事情,往往反复无常。他们所崇尚的,很多是战略上的东西。比如,怎么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政治或者军事收益。他们往往精通兵法,武术,甚至有些精通奇门八卦,那东西我也不明白,说是鬼谷子传下来的。不明白的东西不敢瞎掰,而他们主要做的事情,很多是从君主的政治立场出发,结合外交和军事两项职能,来为国家获取领土或者物资上的收益。当然,战争,在这里只是一种手段,他们不同于兵家,战争只是纵横家元素中的一部分,不需要通过战争实现的,他们不会运用战争来获得。比如在诸国之间去挑拨离间啊,通过其他国的战争使自己获取收益啊之类的。
然后说农家。代表人物许行,有人说是墨家的学生。大家知道墨家重视生产劳动嘛。据说是墨子的学生禽滑釐的学生,也就是墨子的徒孙。他们的主张,是重视和奖励农业生产,以农兴国,以耕养战。值得一提的是
他们这一家,挖了儒家的墙角,有俩兄弟,陈相、陈辛,这俩人原本是儒家的,被弄去了农家。农家其实也没太多好说的,后期出名的人很少,和名家一样,也是中道没落一族。
最后是杂家,这个家,啥都研究,对诸子百家算是兼容并蓄,啥思想都有。代表著作,最早的是有一个叫《尸子》的,那人叫尸佼,咱们可能不熟悉,说实话我也没看过那本书,说的是啥不清楚,回头有空去翻翻。
但有两本书很出名,一个吕氏春秋,吕不韦。还有一个就是西汉的了,淮南子。但那已经不是春秋战国时代的著作了。吕不韦大家都是很熟悉的了
原本是个商人,后来当官。野史说秦始皇还是他的儿子,这个没考证的东西,我也不知道,咱们还是尊重正史吧。
所谓诸子百家,真正算来,其实没有一百家,百家只是一个称呼,大概主要的,也就是上面那些家吧。但一百个人肯定是有的。如果把每个人算一家的话,那百家也差不多了,有多没少。上面说的这几家,他们的影响范围和在后世的影响力,肯定没有之前说的儒墨道法这四家强,这四家是主流,他们算二线。只在部分领域发挥作用,比如纵横家和兵家,孙子兵法无论在后世,还是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影响力,但只局限于他们的那个领域,对普通老百姓作用意义不大。当然,也许对商战有意义。至于阴阳家之类的,和我们就更无缘了,咱们大致了解一下,以后在和人吹牛的时候,知道有这几家就行了。再次强调,法家思想,并不是现在的法律,和现在的依法治国不一样。并不要看到个法家,就认为他们是搞法律的。
法,是他们学说中的一部分。
下节课要说到法家李斯,韩非,商鞅之类的,都是法家的人。而且很奇怪的是,儒家代表,荀子,教出了两个法家学生:李斯和韩非都是荀子学生。所以我之前说,石榴树上结出了个黄瓜,好了,今天的课就到这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1 05: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