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桥辙次博士纪念汉诗大会上疑似真有人读得出中古平水韵
日前笔者还曾在《国外主控、资助的境外汉诗大会抑或境内诗词大赛知多少 》中担心:“如果联谊会上要求诵读获奖作品助兴,还不是得当场丢人现眼吗?谁又真能读得出听得懂早已干缩于纸间的中古平水韵呢?”
现在看来,这种担心可能是多余的。网上有篇《日本汉诗爱好者齐聚“汉学故乡” 体验曲水流觞》,说的是第2届诸桥辙次博士汉诗纪念大会的事。其中有这样一段:
“颁奖仪式上,诸桥辙次先生三子、汉诗大会名誉会长、前三菱商事会长诸桥晋六先生和王华分别为获奖者颁奖。本次参赛的中谷荷香凭借其作品《端午偶成》、水野理菜凭借其作品《惜夏》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新潟总领事馆奖”。纪念馆工作人员和中国研修生还用日中两种语言当场朗诵了获奖代表作品。”
该段尾句为:“纪念馆工作人员和中国研修生还用日中两种语言当场朗诵了获奖代表作品。”
第十四届征稿启事作品要求为:
作品要求:体式为七言绝句。题材与中日友好相关,诗题不限,作品未在其他场合公开发表。作品以“平水韵”为准(采用《广韵》更佳),不收《中华通韵》等新韵作品。亦不收孤雁格、折腰体、拗救体、三仄尾等变通体式作品。 估计前几届也应与此类同。诚如是,则其平水韵语音究竟从何而来,又是如何传承下来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