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论坛版主
精华1
注册时间2022-7-7
威望693
金钱4776
贡献3252
版主
百家论坛版主
  
威望- 693 点
贡献- 3252 次
金钱- 4776 枚
|
中国没有史诗跟注重文字书写胜过口语有关
世界有四大史诗,即古希腊的《伊利亚特》 、《奥德赛》和古印度的《罗摩衍那》 、《摩珂婆罗多》 。那么有一个问题经常被问起,中国为什么没有史诗? 研究国学的学者认为,原因很简单,中国,书面语言太发达,早就跟马背行吟船夫吆曲拉开距离,以汉文化为主的中国根本用不着这玩意儿。史诗,特点是口口相传,《诗经》有《大雅》《周颂》,虽然有几篇庶几近之,但中国的历史记忆,主要靠写不靠唱。
语云,少所见,多所怪。中国口述(orality)缺位,很正常,不值得大惊小怪。此次,中国人不爱辩论,一般人们认为辩论跟狱讼、哲学、宗教关系很大,中国也偶尔有过百家争鸣的短暂时期。终究是面对面,只有小村小城,抬头不见低头见,才当街抬杠。书面语,没准相去十万八千里,只能背对背。
中国和欧洲不同。最大的不同点是,欧洲自中世纪以来,所有人信同一个教,但没有统一的国家;中国自秦汉以来,国家大一统,宗教多元化。就信教而言,群众基础是愚夫愚妇,认不认字无所谓,但国家幅员广阔,没有政令统一玩不转。中国,大一统叫“车书一统”,车是邮驿,书是文字。大地域国家,要用统一的文字抄写文件,用统一的邮驿系统传递文件,非此不能纳万里于方寸,运天下于指掌。这事在世界上并非孤例。阿契美尼德王朝的波斯帝国有五都二十八省,用六条御道连接之,官方文件要用阿卡德文、埃兰文和波斯文三体书写,埃及和小亚,还兼用当地文字。这是国家发展的高级形态。元朝六体并行,清朝五体并行,和波斯类似。现在的机场和观光点,外国游客多的地方,经常多语并行,全球化也离不开这一手。小国寡民可以没有文字,松散联合的大国也可以没有,但像中国这样幅员广阔、人口密集、靠郡县(或府厅州县)和文官统治的国家,不能没有文字。文字大一统和国家大一统是成龙配套。
我手不写我口。中国大一统是车书一统。只有书同文,口语却统不起来。统不起来就算了。历史上,各地人说各地方言,但字是同一种字。老舍、赵树理、鲁迅、郭沫若用同一种字,北佬和南人用同一种字。粤语字和香港拼音,北佬看不懂。解放后,大陆推行汉语拼音,汉语拼音和推广普通话是同步进行。中国太大,方言不统一,拼音玩不转。黄遵宪倡“我手写我口”(《杂感•大块凿混沌》),“五四”运动倡白话代文言,原因是中国书面语,长期脱离口语,我手不写我口,文字并不记录口语。即使白话创作,很多也是假口语。“我手写我口”,在使用拼音文字的国家,顺理成章,也很符合西方语言学的定义。虽然他们也有文字拼写脱离口语的情况,但远不如中国严重。
中国文字,特点是超口语,凭文字横行天下。汉唐以下,甭管口语怎么变,书面语还是老一套。普天之下,殊方异言,相去万里,但口语不通文字通。v人到异地问路,语言不通没关系,写个字条,一看就懂。中国周边的国家,如朝鲜、日本和越南等也借用汉字,受汉文化影响最深,他们的汉字也超口语。可见文字虽然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但并不等于说,文字和语言是如影随形,文字是语言的尸体,文字是语言的照片,一点儿独立性没有。事实上,在汉语环境下,人们读书,经常不是读书,而是看书,一目十行,拿眼扫描,字是靠形体分辨。中国古书,形声字,声旁反映的是上古音,读字读半边,多半念白字。如果没有反切,没有注音字母,没有拼音字母,只凭音某读若某,经常读不准,实在没辙,干脆不吭声,默记在心。反切是翻译佛经的产物,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是近现代才有,都受外来影响。
中国文字与别的文字语言的差异,由此可见一斑。这也是中国古代为何没有产生史诗流传后世的部分原因。 (转载,有删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