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65|回复: 2

对两首《七律·祭柳树》的辨析

[复制链接]

307

主题

675

帖子

3667

积分

高级会员

九州雅集竹阁吹箫版主

Rank: 4

威望
478
贡献
548
金钱
1443
发表于 2022-7-24 09:07: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两首《七律·祭柳树》的辨析

七律 祭柳树 文/尚明福
呜呼不见那株柳,化作哀哉忆旧容。
婀娜人间春气象,缠绵馥郁老葱茏。
虬枝鳞干三分酷,冠叶丝绦一亩荣。
树木十年谈不易,一朝茂盛转头空。
      群里看到尚老师的七律《祭柳树》,顿生共鸣。品味多遍,心中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风景:作者来到了曾经的旧地,站在那里却惊呆了,曾经与自己成长相伴,不离不弃,攀爬折柳,凉荫下玩耍嬉戏的大柳树突然不见了。心中顿起无限悲凉,呆呆地站在那里,如潮涌般的思绪,把自己带回了从前。春天,嫩黄的柳芽初现,细弱的枝条随风起舞,婀娜多姿,增添了多少新春盎然的气象,夏天,遮天蔽日,在浓荫下乘凉,与同伴们嬉戏玩耍,大人们聊天,谈笑风生。看那鱼鳞斑驳,腰围粗壮的树干,看那如虬龙般弯曲伸延的枝丫,真有三分酷气,看那如碧玉丝绦般的树叶和柔枝浓稠茂密,撑起了一亩地的天地。然而让人悲叹的是,历经风霜雨雪,炎炎烈日,一年才一轮,数十年艰辛换来的参天大树却一朝间无影无踪,只剩下孤零零的自己和空荡荡的天地。这意境太美了!立意,布局,起承转合自然,感情真挚!堪称好诗!很值得细细品味!不过,这其中也有一些小问题。本着互相尊重理解,互相学习交流,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谈一谈我的想法。说实在话,这首诗我是写不出来的,也只能在尚老师的原意上,延伸我的思维,发挥我的想象空间。下面就具体畅吐一下我的拙见:
      首联“呜呼不见那株柳,化作哀哉忆旧容”,上句及下句的前半句属于“起”,下半句“忆旧容”是“承”。一般来说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分别完成起承转合的衔接,但不绝对。像这首诗就是起承均在首联完成,简洁自然。作者突然间不见了心中至爱,不自觉地悲从中来,思绪自然飞向了“旧容”,完成由起到承,并引出下文的转。从字词看,“那株”虽直白,似乎多余,我也想过换为“婀娜”等修饰类词,但仔细推敲,还是认为“那株”恰当,因为起到了特指的作用,说出了那株柳与自己极源渊的特殊关系,若只有一个“柳”字,就是前面用多好多美妙的词汇,这棵柳却不一定是自己心中的那株柳了。把“呜呼哀哉”这个文言用语分解引用进来也是个创举,也很恰当。但“化作”需要修改。因为那株柳太特殊了,突然失去了它,情绪自然悲愤哀伤,再提“化作”有点多余,不如多些笔墨刻画一下自己悲愤哀怨的心情。忆,似乎主动性因素较多,而回想起以前柳树的印象,则是被动地。将“忆”改为“唤”是否更好。
      颔联“婀娜人间春气象,缠绵馥郁老葱茏”与颈联“虬枝鳞干三分酷,冠叶丝绦一亩荣”属于转,都是具体描写以前柳树高大美丽景色。格律上,“娜”平声字,违律,此处应仄声;颔联对仗有很大问题。“人间”与“馥郁”不对仗,“春”与“老”不对仗,“气象”与“葱茏”不对仗。“婀娜”描写春天风吹柳条如少女般柔美的身材和舞姿,放在上句很恰当;“馥郁”描写浓厚的香气,放在下句写夏天的景色不恰当,似乎夏柳没什么气味,没有春天气息浓,所以应该移到上句来;““缠绵”一般写相思之情,古人在送别时有折柳相赠的习俗,意谓“挽留”之意。因此修改为“馥郁婀娜春盎溢,缠绵飘荡夏葱茏”较为恰当。“盎溢”充满洋溢之意。
      颈联“虬枝鳞干三分酷,冠叶丝绦一亩荣”对仗工整,只是“冠叶”我觉得不恰当,大概是说树冠之叶吧,那“冠”字就多余了,再说与之对仗的“虬枝”,是“比喻词+名次”,所以将“冠叶”改为“碧叶”更恰当,也是“比喻词+名词”。
      尾联“树木十年谈不易,一朝茂盛转头空”属于合,即总结之句,抒发情感之句。整体感觉不错,是说一棵树长这么大,就像人的一生,多不容易呀,刚刚枝繁叶茂,顶天立地,转眼间就没了,多么让人悲伤呀!引申思考一下人生,不正是如此吗?人从出生,父母耗费多少心血,吃饭穿衣上学参加工作,能为父母出点力了,又要结婚组建自己的独立小家庭了,经过十年二十年以后,事业有成,孩子们的事也办了,而自己也老了,自己的命运多像这棵柳呀!怎能不让人悲从中来!最后以景结情,诗的意境陡然提升,让人回味无穷,感慨万千!但个别字词不恰当,需要改动。“谈”不知何意?大概是“谈何而易”的缩写。“树木十年”有点平淡,没有说出柳树一年仅一个年轮的艰难生长历程。“不易”不必自己说出来,若是能让别人通过一些看得到体会出来的意象表现出来,岂不更妙!下句“茂盛”我觉得不必再赘述,应该把笔墨多多放在当下,渲染空荡寂寥的的悲凉气氛。因此此句修改为“冬夏一轮风雪雨,而今满目荡空空”是否更能抒情呢?
      总体来说,尚老师这首诗寓意深刻,立意新颖,构思精巧,抒情真挚,结尾以景结情,耐人寻味!布局上起承转合,衔接自然,恰到好处。格律上除“娜”出律和颔联对仗有问题外,其他平仄粘对皆没问题。
修改后:
呜呼不见那株柳,胸涌哀哉唤旧容。
馥郁婀娜春盎溢,缠绵飘荡夏葱茏。
虬枝鳞干三分酷,碧叶丝绦一亩荣。
冬夏一轮风雪雨,而今满目荡空空。

      下面再谈谈王法旭仿写的,其实就是唱和的《七律-祭柳树》剖析一番,更能让大家看出问题,共同提高诗词水平。
     和尚老师《七律·祭柳树》
                  王法旭
平生怕见那株柳,化作哀思悲愀愀。
碧绿染就春气象,随手赠君别离愁。
遥遥故乡三千里,一板之隔万事休。
宦海沉浮归宁去,原野孤耸在坟头。
      从整首诗看,他写的“那株柳”可与尚老师写的“那株柳”大相径庭,一个阳间最爱,一个阴世挂牵。细细品味,似乎是有一条主线的,可不时出现短线头,有点凌乱的感觉。说实话,这两首诗我是做不出来的,也只能沿他们的诗路狂奔,说说自己的感受。诗词是内心世界的反映,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允许想象,艺术加工,但必须合理,且比例不能过大,除非你对想象发挥的空间非常熟悉,让人看不出来你在造假。一旦看出来,这个作品立马就没了品味,是不会感人的,更不会引起共鸣。有过悲惨,失意,落魄或高兴,成功,闲适等复杂经历的有很高文学素养的人往往能出好作品,因为是真情实感的流露。尚老师的诗感觉就比较真实,就算有点想象空间也不为过。而这首就不一样,感觉想象太多,主题不明确,比较凌乱,不知他想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但又似乎感觉到他想在什么方面说什么。不过其中有些好句子,如“平生最怕那株柳”,“一板之隔万事休”,“原野孤耸在坟头”。说明王法旭有一定的文学功底。但从格律看出,他是不掌握格律的,因为平仄,粘对,对仗等,都有很大问题,并且这些问题在格律上讲都是严重的。在别人看来,有这么多地方违律,你又标明七律,纵使你内容再好,也会弃之不顾的。下面就来具体分析一下:
      先从格律讲,这首诗与尚老师的那首诗一样,属于平起首句不入韵的七律。尚老师用的是中华新韵第十一韵部庚韵,这首用的是第七韵部尤韵。 对于和诗,是允许换韵的,这个叫和答。现在逐句逐字详细分析平仄粘对及对仗问题:
平生怕见那株柳,
平平仄仄平地平仄
(柳,仄声,重了韵脚,叫赘韵。应尽力避免,属于小瑕疵,不是严重的问题)
化作哀思悲愀愀。
仄仄平平仄仄平
(愀,qiao上声,联尾应押平韵,且跑韵)
碧绿染就春气象,
仄仄平平平仄仄
(“就”仄声,应为平声。)
随手赠君别离愁。
平平仄仄仄平平
(本句与上句失对。“手”仄声,应为平声。“君”平声,应为仄声。“别”平水韵里是仄声,新韵里是平声,此处应该仄声。)
遥遥故乡三千里,
平平仄仄平平仄
(“乡”平声,应为仄声。)
一板之隔万事休。
仄仄平平仄仄平
宦海沉浮归宁去,
仄仄平平平仄仄
(“宁”,平声,应为仄声)
原野孤耸在坟头。
平平仄仄仄平平
(“野”仄声,应为平声。)
      从对仗看,颔联“碧绿染就春气象,随手赠君别离愁”,颈联“遥遥故乡三千里,一板之隔万事休”根本就没有对仗的迹象,也就是说作者根本就不知道需要对仗,因此也不好修改。从意境看,好像是说对已故亲人的追思,但造假成分多,布局架构凌乱,忽左忽右,让人不解其意。因而也不便于大动修改。还需要作者自我斟酌,认真捋清思路,构思布局,推敲词句,达到脱胎换骨的效果。
以上是我个人见解,不当之处还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初衷!

388

主题

29万

帖子

9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171
贡献
298545
金钱
32422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7-24 10: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先顶帖,再细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7

主题

4万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026
贡献
41561
金钱
44609
发表于 2022-7-24 12: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呜呼不见那株柳,化作哀哉忆旧容。婀娜人间春气象,缠绵馥郁老葱茏。
虬枝鳞干三分酷,冠叶丝绦一亩荣。树木十年谈不易,一朝茂盛转头空。

——欣赏佳作,顶帖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3 16: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