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21|回复: 18

[转载] 臧克家旧体诗作的历史与艺术定位

[复制链接]

100

主题

2751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百家论坛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91
贡献
3247
金钱
4769
发表于 2023-5-16 15:06: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臧克家旧体诗作的历史与艺术定位            
                    ——读《臧克家旧体诗稿(增订版)》
                               丁 芒

       臧克家先生的旧体诗稿增订版,今年二月出版了。我接读后感想颇多。
       我几年前曾在《诗刊》上发表过两篇谈“两栖诗人”的文章。我把新、旧诗都写的诗人称为“两栖诗人”,认为这是“五四”以来客观存在、但尚不被人认识的一种特殊的文学现象。“五四”迄今,我们可以列出一长串的这类著名诗人的名单。臧克家先生由于他新诗的成就及影响,已经到达足以规范一个时代的诗观、诗风的高度(我曾有文论及“五四”以后新诗发展中的“臧克家道路”),因此,他写旧体诗就更引人注目,也自然地成为“两栖诗人”中的代表性人物。他的存在,就是当代诗歌史的重要部分,就是对诗歌史中某些偏颇的修正与补充。研究他的旧体诗,对研究“两栖诗人”这种特殊的文学现象的生成、诗人的艺术品质等诸多问题,都具有典型意义。
       臧克家怎么会在七十年代初开始写起旧体诗来?他在《自道甘苦学旧诗》一文中,说到他的家学渊源和读大学中文系时闻一多先生新旧诗并教的影响。其实,仔细探究,每一位“两栖诗人”的形成,莫不是由于中国古典诗歌初始的吸引。屠岸先生命其斋名为“萱荫阁”,就是纪念他母亲最早给了他古典诗词的熏陶。有民族诗审美传统的底气,这是“两栖诗人”生成的根本条件。
    “两栖诗人”有的是在写新诗的同时写些旧体诗自赏,大多是后来勒马回缰写起旧诗来的,这不能不说明传统诗歌艺术上有其特色与优长,非新诗能及;也说明许多新诗高手包括臧克家之所以写起旧诗来,是出于诗创造能度的多方面的满足。反过来说,在当代旧体诗坛中略高一筹的名家,大多经过新诗的磨炼。这种现象又说明:新诗的某些特色与优长,也非旧诗能及,旧体诗要前进,不应再在传统的苑圃里原地踏步,必须吸纳新诗的艺术优长。因此,现代诗歌史就不能继续“五四”的老观点,把旧体诗一脚踢开了事,而是要把一直绵延未断的旧诗潜流,尤其是新旧体相互作用、包括其在某些单个诗人身上相互吸纳补充和促进的运行新轨迹,纳入视野,加以考察、研究、总结,这样才能表现诗歌史的庐山真面。这也正是臧克家旧体诗作的历史价值所在,也应是我们研究、评价其旧体诗作的最深刻的角度。
       五十年代,由于毛泽东、朱德、陈毅等国家领导人发表旧体诗词,打破了“五四”以来对旧体诗的禁锢,当然影响很大,但旧体诗真正重新登上诗坛,还是在改革开放以后。臧克家从七十年代初就开始了旧体诗创作,曾出版《忆向阳》、《友声集》(与刘征、程光锐合集)、《臧克家旧体诗稿》三种。由于他在新诗坛的崇高声望,这才在八十年代的中国诗坛,敲响了旧体诗最早的复活钟声。在所谓朦胧诗盛行的新诗坛,投入了一股回归民族的呼唤,旧体诗于是作为诗歌的民族觉醒,而迅猛地在全国范围兴盛起来。在这方面,臧克家起到了可以想见的作用。
       与此同时,他的诗也就受到旧体诗坛的检视,某些恪守陈规的旧体诗人不无微词。其实,在我看来,他们所不满的,恰恰是臧克家对当代旧体诗词卓有贡献之处。
       他较早地提出了新旧诗并存互补的观点,他的宣言:“我是一个两面派,新诗旧诗我都爱,”曾广泛流传,几成为许多诗人的行动口号。他在实践上又作了新旧诗的比较研究,他说:“新诗在表现时代与现实生活方面,容量大,开拓力强,但失之散漫,不耐咀嚼。古典诗歌,精美含蕴,字少而味多。”他还举出自己的几首旧体诗为例,把它们译成新诗,证明了他“老早就有的一个想法:有些境界,用新诗写出来淡而无味,如果出之以旧体,可能成为精品。”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他所举例的以及其它佳句,真是众口流传,腾喧域中。如写成拖沓的自由诗句,绝不会有此种效果。虽然他这种发现和试验还属浅层次的;新旧诗的写作心态、方法和境界,有同有异,需要深入探究,才能使“相融互补、接轨创新”不致停留在方向性的认识上,而进入实际操作,从而认清途径,获得成果,这还须众多诗人付出很大的努力。臧克家在八十年代,就能锐敏地察觉这一问题,并且开始了试验,实在是一位难能可贵的先行者。
       克家先生多年来一直关注旧体诗的改革问题。根据他散见于文章、书信中的言论,结合其诗作的实践,他的改革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内容的改革:其一:“如果旧体诗与时代精神脱节,与人民生活无涉”,就“难乎称为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旧体诗”;其二:“情不动不写”,“感兴来时,顷刻成篇”,诗必真情充沛。至于形式,可以“无暇顾及”。他提出的纲领性意见就是:“诗要三新:思想新,感情新,语言新”;又倡“三美”:“看来顺眼,听来顺耳,赏来会心”。
       二、格律方面的改革思维:他认为“格律是为内容服务的”,声韵、格律,是定型的,应该遵守,但在某种情况(限制思想、感情)下,也可以突破。也就是说,不“以辞害意。”他把当代旧体诗坛分为三派,即典雅派、改革派与新古诗派,就是从遵守、突破和完全不遵守格律这一角度,来作区分的。他自定为改革派,即在情感表现需要时,对固有格律可以稍有突破,“不以平仄自缚而致艺术失真”。
       三、体式的选择:主张多用“字少味多、精美含蕴”的短制。他认为“绝句概括含炼,抒情性强”。因此他的作品“绝多律少”,古风、词曲等更少。这与他的写作心态、时间、习惯都有关系,不一定普遍适合。但是他主张高度发挥旧体诗“字少味多,精美含蕴”的艺术特长,在体式选择上也要贯彻这一要求的思想,对旧体诗形式建设,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00

主题

2751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百家论坛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91
贡献
3247
金钱
4769
 楼主| 发表于 2023-5-16 17:4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旧体诗与时代精神脱节,与人民生活无涉”,就“难乎称为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旧体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0

主题

2751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百家论坛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91
贡献
3247
金钱
4769
 楼主| 发表于 2023-5-16 17:45:55 | 显示全部楼层
“字少味多,精美含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0

主题

2751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百家论坛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91
贡献
3247
金钱
4769
 楼主| 发表于 2023-5-16 17:46:1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一个两面派,新诗旧诗我都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0

主题

2751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百家论坛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91
贡献
3247
金钱
4769
 楼主| 发表于 2023-5-16 17: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声韵、格律,是定型的,应该遵守,但在某种情况(限制思想、感情)下,也可以突破。也就是说,不“以辞害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52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72
贡献
94617
金钱
10701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3-5-16 22:0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一个两面派,新诗旧诗我都爱,”
说的好,形式的不同,不是本质的不同,没有必然的冲突,是可以自由选择的,学习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52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72
贡献
94617
金钱
10701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3-5-16 22:0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新诗在表现时代与现实生活方面,容量大,开拓力强,但失之散漫,不耐咀嚼。古典诗歌,精美含蕴,字少而味多。”“
说的好,新诗之所以贴近现实,是语言生活化给人带来的印象,实际旧体也同样可以。区别是旧体多是凝练和书面的语言,这有体裁形式方面的限制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52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72
贡献
94617
金钱
10701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3-5-16 22:04: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内容的改革:其一:“如果旧体诗与时代精神脱节,与人民生活无涉”,就“难乎称为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旧体诗”;其二:“情不动不写”,“感兴来时,顷刻成篇”,诗必真情充沛。至于形式,可以“无暇顾及”。他提出的纲领性意见就是:“诗要三新:思想新,感情新,语言新”;又倡“三美”:“看来顺眼,听来顺耳,赏来会心”。“
其一是谈艺术反映生活,不应该脱离时代,这也是“诗言志”的本质决定的,非常同意,学习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52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72
贡献
94617
金钱
10701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3-5-16 22:06:1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格律方面的改革思维:他认为“格律是为内容服务的”,声韵、格律,是定型的,应该遵守,但在某种情况(限制思想、感情)下,也可以突破。
非常同意“不以词害意”的格律指导思想,这和香菱学诗中黛玉老师所言一致,我的老师也说过“要进得去,出的来”,可见古今文脉一脉相承,学习问好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52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72
贡献
94617
金钱
10701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3-5-16 22:07:26 | 显示全部楼层

“  三、体式的选择:主张多用“字少味多、精美含蕴”的短制。他认为“绝句概括含炼,抒情性强”。
这个我虽然实践体会不多,但可以想象,干任何事都讲究经济效率,用最少的字表达最多的内涵,这本身就是符合学以致用和化繁为简规律的,学习问好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52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72
贡献
94617
金钱
10701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3-5-16 22: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的文章分享,让我体会到了新诗和旧体的区别和相同,实质上没有多大区别,体裁上有形式的不同。我对新诗写的不多,也不知道该如何写,只是觉得说出想说的,让读者听明白,能欣赏,就可以了。甚至我一度认为没有所谓的新诗,不过是短小的散文体,当然散文也是我要认真学习的体裁,所以,这只能代表我的个人感受。不妥之处还请多多批评,也向您问好,并祝一切顺利,敬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版主

诗无敌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146
贡献
24007
金钱
26445
发表于 2023-5-18 07:35: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由诗是面晚清到民国初年大批留学生带回来的泊来品,以不拘于形式著称。因为用语自由,很容易让人接受而风靡一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版主

诗无敌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146
贡献
24007
金钱
26445
发表于 2023-5-18 07:41: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在民国时期很多人都写自由诗。但也有一部分人因为传统文化功力深厚,近体诗也写得非常了得,比如鲁迅先生,比如大汉奸汪贼。而又有一些人古典、自由两边出力的。但最失败的当属胡适之流,他们企图在近体诗的格式内用口语写诗,作品惨不忍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版主

诗无敌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146
贡献
24007
金钱
26445
发表于 2023-5-18 07:57: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至于禁锢一说,解放前并不存在。解放后,就怎么写诗的问题,太祖在讨论中曾有说过,古典诗词束缚人,但并没有说古典诗词不能写,而他自己都是在写。因此,不存在禁锢一说。但一些人拿鸡毛当令箭,那是令一回事了。纵观历史,随着新文化运动的磅礴发展,新新一呈现出一派繁荣,的确是明清诗词式微之后的一个文化现象。但终究是泊来品,在横行了一百年后,因为与汉语契合度不高,现在自由诗已成昨日黄花,在一些裤衩诗“诗人”的恶找搞下已经体无完肤,被抛弃是迟早的事。反观古典诗词,在一九七六年的天安门事件中,首先化作匕首,以一号反诗的面貌,吹响了民族文化复兴的号角。

点评

赞同大眼部分观点,亦有异议。 禁锢,实际是存在的,即思想上的存在。 偌大运动,几年之久,声势浩大,动地翻天,民主科学反封建新文化已成为时代潮流,深入人心,整个社会在整体上自然就自觉地抛弃和拒绝了旧的东西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5-18 15: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0

主题

2751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百家论坛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91
贡献
3247
金钱
4769
 楼主| 发表于 2023-5-18 15:4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眼怪归来 发表于 2023-5-18 07:57
至于禁锢一说,解放前并不存在。解放后,就怎么写诗的问题,太祖在讨论中曾有说过,古典诗词束缚人,但并没 ...

赞同大眼部分观点,亦有异议。
禁锢,实际是存在的,即思想上的存在。
偌大运动,几年之久,声势浩大,动地翻天,民主科学反封建新文化已成为时代潮流,深入人心,整个社会在整体上自然就自觉地抛弃和拒绝了旧的东西。
新文化运动以后,旧体写作在报刊上刊登的少了,它属于文言文范畴,代之而起的是新诗。但写旧体的人还有,如鲁迅、郁达夫、柳亚子等等。新中国诞生后,写旧体的就更少了,尤其毛伟人带头举荐新诗,报刊杂志基本就没了旧体的位置,文学史也不谈旧体,只是逢年过节会有个别老前辈或人大政协人员的旧体在报刊上偶有一现。
“舶来品”说新诗,不妥。
新诗是外来的海漂的,其实不是。新诗与任何一种艺术以及科学一样,都有个借鉴的因素,这是世界近代融通以来的共性。新诗在某些形式和手法上固然汲取了外国的一些因子,但在音调、节奏、文字、思想、情感和文化上,那是完全不二的中国式中国血液。
而现在的新诗,比之过去在诗意和表现手法上,更有意境和哲理。
目前的诗歌(包括旧体),应该是近代以来,在社会生活中最边缘的时候,并非新诗衰落,亦非旧体走红,是整个文学都在不惹人处——不论是热心于写作文学的人们的数量,还是文学家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或者是文学报刊的发行行情,还是文学阅读的群众,都是最低潮的时候。
旧体发展了吗?写作数量固然不少,但称得上是雅作的还是比例很小。如果正常评价旧体,就多数,都为闲赋娱乐性质,与早晚街头巷尾广场上大妈的休闲健身舞,应该相似。

点评

新诗的确是留学生们带回来的洋玩二。它除了不太严格的要求押韵外,其他一概不论。 当然,它的表现形式也不再是吟与唱,甚至连诵都不是,最多算是朗读。这样也有好处,更容易入手了,分行以及押韵就行。而表现形式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5-18 17: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版主

诗无敌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146
贡献
24007
金钱
26445
发表于 2023-5-18 17:00: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学鸣声韵 发表于 2023-5-18 15:47
赞同大眼部分观点,亦有异议。
禁锢,实际是存在的,即思想上的存在。
偌大运动,几年之久,声势浩大,动 ...

新诗的确是留学生们带回来的洋玩二。它除了不太严格的要求押韵外,其他一概不论。
当然,它的表现形式也不再是吟与唱,甚至连诵都不是,最多算是朗读。这样也有好处,更容易入手了,分行以及押韵就行。而表现形式更多的是看,而不是听。因为不用听,所以无需要考虑声调。
但拼音文字和象形文字差别太大,别人是以声音的轻重来体现节奏,我们则是以长短来分。胡适之流当年并不了解这些,只是一味地推崇和模仿。当然也不能怪他们,因为当时他们也不过是小青年一枚。
当年的他们和今天的慕洋犬其实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看见落后的祖国那是一脸的嫌弃,就象你嫌弃你父母老土一个鸟样。如允许杀人,赵元任、辜鸿铭他们起码能把一大批风云人物全杀光了,毕竟这些人当年很多主张是多么的幼稚。
扯得太这了,收回舌头。诗歌并不是文言文,只是白话文。当然也不忌加入文言文。白话文还分书面用语和口语。诗歌为了体现文雅之美,当然要以书面语为主。比如时间,文雅一点的,用流年、时光、春秋等等,词汇之丰富,使得在表现上多姿多彩。

点评

新文化运动是革命,是迎合世界潮流的改变落后,主张科学民主,它直接影响了五四,也开始学习传播社会主义。 废除文言文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主张,它为文化普及和提高全民族文化建立功勋。 当然,新文化运动也有过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5-18 19: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0

主题

2751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百家论坛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91
贡献
3247
金钱
4769
 楼主| 发表于 2023-5-18 19:2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眼怪归来 发表于 2023-5-18 17:00
新诗的确是留学生们带回来的洋玩二。它除了不太严格的要求押韵外,其他一概不论。
当然,它的表现形式也 ...

新文化运动是革命,是迎合世界潮流的改变落后,主张科学民主,它直接影响了五四,也开始学习传播社会主义。
废除文言文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主张,它为文化普及和提高全民族文化建立功勋。
当然,新文化运动也有过激,还不能稳妥把握否定和继承的关系。
旧体此前,多数属于文言文。当时百姓所用,是白话口语。

点评

新文化运动的确是要革文言文的命,不过,针对的并不是诗歌,而是宋代以来禁锢人们思想的程朱之流的伪儒学。鲁迅在狂人日记中说的吃人,就是指这个。如果诗歌也被波及,那也是失手而已。比如鲁迅先生的从三味书屋到百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5-19 10: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版主

诗无敌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146
贡献
24007
金钱
26445
发表于 2023-5-19 10:39: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学鸣声韵 发表于 2023-5-18 19:28
新文化运动是革命,是迎合世界潮流的改变落后,主张科学民主,它直接影响了五四,也开始学习传播社会主义 ...

新文化运动的确是要革文言文的命,不过,针对的并不是诗歌,而是宋代以来禁锢人们思想的程朱之流的伪儒学。鲁迅在狂人日记中说的吃人,就是指这个。如果诗歌也被波及,那也是失手而已。比如鲁迅先生的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中的“秩秩斯干,幽幽南山”,显然就太过于上古,远不是唐朝以来的诗词用语。
新文化运动,实质是我们的一次思想再次启蒙运动。向大众普及文化是首要任务,所以就从提倡使用白话文开始。新中国成立后更是走文字都简化了。新文化运动及文字改革,成就了今天的中国。
但正如我所说,白话≠口语。如父母,它就是白话,文言文应该是严慈、椿萱之类,而口语又成了爹娘、爸妈等等了。我们今天书面用语也还是父母。
而且,口语和文言文有时还分不清。比如粤语口语中有不少就是文言文,一直没变。如:食饭、饮水、行路、落雨、葳蕤…。是不是太文言文了?其实都只是日常口语。

点评

是,主要是反封建、废除礼教。应该是时候,如再晚些,文化普及与新中国还得推后。 显而易见,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文化清算和解放,对未来中国的作用应该巨大。 文言文主要在官方和教育,白话的推广和汉字改革,给全民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5-19 14: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0

主题

2751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百家论坛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91
贡献
3247
金钱
4769
 楼主| 发表于 2023-5-19 14: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眼怪归来 发表于 2023-5-19 10:39
新文化运动的确是要革文言文的命,不过,针对的并不是诗歌,而是宋代以来禁锢人们思想的程朱之流的伪儒学 ...

是,主要是反封建、废除礼教。应该是时候,如再晚些,文化普及与新中国还得推后。
显而易见,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文化清算和解放,对未来中国的作用应该巨大。
文言文主要在官方和教育,白话的推广和汉字改革,给全民族的文化提升和提高文字效用,功德不可估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4 01: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