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87|回复: 1

词调组成情况

[复制链接]

1591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77
贡献
21777
金钱
2844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7-11 17:05: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22-7-11 17:20 编辑

          词调组成情况异常复杂
1.词调的来源与作者说,有来自民间的; 有创自唐教坊、宋大晟府等官立音乐机构的; 也有很多是词人们自度自制的


2.词调的音乐成分说,有接近清乐的; 有属于隋唐时胡部诸乐的; 出于燕乐系统的,唐代燕乐与宋代燕乐也有所不同。

3.词调的句式说,固然以长短句为主; 但部分词调保持五言、六言、七言等整齐句式

4.词调的类别说,有令、引、近、慢诸体; 还有转调、犯调、偷声、减字、摊破、改韵等各种变体。

5.词调的运用方式说,词调绝大多数是单独运用单谱单唱的; 但它们同时还用于歌舞、说唱、杂剧等多种艺术方式。

6.运用方式多种多样。如用于转踏、鼓子词的,是同一曲调的联章; 用于大曲、法曲的,是同一宫调的多种曲调的联套; 用于诸宫调的,则是不同宫调的多种曲调的联套

7.词调的声情说,有清新绵邈者; 有惆怅雄壮者; 有风流蕴藉者; 有旖旎妩媚者

8.词调的采择说,有些是常用习见的熟调,使用频率甚高,据《全宋词》的词调统计,使用最多的为《浣溪沙》(775),《水调歌头》(743),《鹧鸪天》(657),《菩萨蛮》(598),《满江红》(549)等调; 有的则是仅止一词的孤调或僻调,在《全宋词》中凡有三百五十四调。

1591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77
贡献
21777
金钱
2844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7-11 17: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22-7-11 17:20 编辑


词牌的产生情况:
⑴原来的乐府诗题(如“乌夜啼”,“长相思”等)


⑵唐代教坊乐曲的名称(如“浪淘沙”,“西江月”等)

⑶根据词的内容而定(如“临江仙”----原写水仙,“双双燕”----原咏燕子等)

⑷取别人诗句中几字(如“醉春风”----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丝管醉春风”,“看花回”----刘禹锡《玄都观桃花》“无人不道看花回”等)

⑸取某些历史故事(如“解连环”----出《庄子》“连环可解也”,“塞翁吟”----出《淮南子》塞翁失马等)

⑹取本词几字(如“忆秦娥”,“占春芳”等)

⑺词人自制(如柳永、姜夔等本身就是作曲家,他们作的曲自己填上词,再根据词意自定等)

⑻用原有词牌,增字数后改称(如“甘州令”,“浪淘沙慢”等)

⑼根据词的字数定(如“三字令”,“十六字令”等)

⑽有综合两个词牌定的(如“江城梅花引”等)

⑾用人名(如“西施”,“虞美人”等)

⑿用地名(如“南浦”,“伊川令”等)

⒀用乐调(如“角招”,“四犯令”等)

......

当然,还应该注意到词牌名的四种情况:
⑴调同名异,也就是一调数名(其中一个是本名,其余皆为别名)。如“念奴娇”是本名,“百字令”、“大江东去”、“酹江月”等皆为别名;

⑵调异名同,也就是几个调同名。如“菩萨蛮”又名“子夜歌”,而另外还有“子夜歌”的正调,完全与之不同;

⑶调异句同,即有些词调字句全同,但谱入音乐时的腔调并不相同,不容混淆也。如“解红”、“赤枣子”、“捣练子”三调,均为五句,两句三字,三句七字,排列全同,而且都是平声韵。但每句的平仄安排却不尽相同,不能把它们视为同调;

⑷调同句异,也就是一调数体。一个词牌之下,有数种不同的词体,当然,其中有正格和别格(异体)之分,如“念奴娇”,辛稼轩的“书东流村壁”为正格,苏东坡“大江东去”则为别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4 15: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