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14|回复: 9

[诗词理论] “诗家语”浅谈

[复制链接]

769

主题

2563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百家论坛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945
贡献
1994
金钱
3944
发表于 2022-7-11 12:31: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天生我才 于 2022-7-12 22:52 编辑

       诗家语——就是打破普通文法,为了形式而重组文字,以营造诗词意境的文言文的语言结构。
       下面以岑参《还高冠潭口留别舍弟》作为论述:
昨日山有信,只今耕种时。
遥传杜陵叟,怪我还山迟。
独向潭上酌,  无人林下棋。
东溪忆汝处,  闲卧对鸬鹚。
       钟惺评:“此诗千年来惟作者与谭子知之,因思真诗传世,良是危事。反复注疏,见学光身而为说法,非惟开示后人,亦以深悯作者。”谭元春批:“不曰家信而曰'山有信’,便是下六句杜陵叟寄来信矣,针线如此。末四语就将杜陵叟寄来信写在自己别诗中,人不知,以为岑公自道也。'忆汝’'汝’字,指杜陵叟谓岑公也。粗心人看不出,以为'汝’指弟耳。八句似只将杜陵叟来信掷与弟看,起身便去,自己归家,与别弟等语,俱未说出,俱说出矣。如此而后谓之诗,如此看诗,而后谓之真诗人。(《唐诗归》卷十三)
      《诗人玉屑》卷六里面提到王安石说的“诗家语”,就是说诗的用语有时和散文不一样,因为诗有韵律的限制,不能像散文那样表达。要是我们用读散文的眼光去读诗,可能会忽略作者的用心,不能对诗作出正确的理解,那自然体会不到它的好处,读了也不会有真感受。 明朝钟惺对此,运用了文学家的夸张手法,故作惊人之笔,说唐诗人岑参的这首诗千年来只有作者自己和谭元春懂得。这样耸人听闻,实际上是夸耀他们对诗的理解的深刻。从谭元春的批语看,他们对于诗家语也确是有体会的。不经他们指出,我们读这首诗,可能会有些迷糊,感到前言不搭后语,不知在说什么,也体会不到作者在运用诗家语的特点。诗的开头说:昨天山里有信来,说现在是耕种的时候,那末接下去该说要我回去才是,忽然来个“遥传杜陵叟”,把语气隔断了。接下说“怪我还山迟”,那和上文“只今耕种时”还可接起来,可是下面来个“独向潭上酌”又完全脱节了。这首诗是“留别舍弟”的,因此,“东溪忆汝处”中这个“汝”字又好像是指他的弟弟。所以用读散文的方法来读这首诗,就不知所云了。
       从“诗家语”来看,诗要求精练,可以省去的话就不必说,叙述可以有跳动。“昨日山有信”,“遥传杜陵叟”,从字面看,是山里来信遥传杜陵叟“怪我还山迟”,是信里传杜陵叟的话,似不必说成杜陵叟来信。倘作“来自杜陵叟”,才是杜陵叟来信。这信大概不是长辈写的,不便直说,所以绕个弯子,不说写信的人怪他迟迟不回来,而借杜陵叟的口来怪他迟迟不回来。“杜陵叟”,称“叟”当然是他的长辈。用个“遥传”,说明杜陵叟跟他家不住在一处,隔得相当远。隔得相当远的杜陵叟都怪他迟迟不归来,那末同村的人家和家里的人怪他迟迟不回家,自然尽在不言中了。这些意思,就通过“遥传”两字表达出来。杜陵叟为什么要怪他“还山迟”呢?除了耕种时应该回来务农以外,还有别的用意,因为他不回来,杜陵叟只好“独向潭上酌,无人林下棋”。原来,他的家住在高冠潭边,环境好,有树林,过去,住在东溪的杜陵叟喜欢到高冠潭边的树林里找他一起喝酒下棋。他不回来,杜陵叟没有喝酒下棋的伴,就不想到高冠潭边的树林里去了,只在东溪的家门外躺着,对着溪里的鸬鹚感到无聊。这首诗就把这些情事都叙述出来了,可是用的是诗家语,极其简练。当我们从这几句简练的诗家语里探索到这些情事时,就体会到“诗家语”怎样和散文不同,读诗怎样和读散文不同了。
       像这样的“诗家语”,我们从词里也可以碰到。像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下半阕:“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这首词是写在月夜的乡村里走路所见。用“旧时茅店”四字,写出这条路是熟路,这家茅店以前也去过,茅店是在社林旁边。作者在走路时,过了溪桥,路转了弯,忽然在社林边看到了这家茅店。后两句也是诗家语,结构和散文不一样。要是从叙次先后看,先写茅店,次社林,次路转,次溪桥,好像是说在茅店旁、社林边上路转了,忽然看见溪桥。这是用读散文的方法来读“诗家语”了,那该作“路转忽见溪桥”。但把“忽见”放在最后,正说明在“路转溪桥”以后才忽见,忽见的是“茅店”,这不是一般的茅店, 而是“旧时茅店”,提前写茅店是为把它突出来,透露出作者对它是有感情的。再像辛弃疾《鹧鸪天》的下半阒:“呼玉友,荐溪毛,殷勤野老苦相邀。杖藜忽避行人去,认是翁来却过桥。”玉友指白酒,溪毛指生在水里的菜。先说准备好酒和菜,野老殷勤来苦苦相邀。下面忽然来个“杖藜忽避行人去”,好像前言不搭后语。杖藜承上是指野老,应该杖藜去请客,客推辞才苦苦相邀,现在先说“苦相邀”,后说“杖藜”,又来个“避行人”,使人难以理解。原来这位野老准备好酒菜,扶着手杖去请客人。走到桥边,看到桥那边有人过来,因为乡下的木桥窄,他准备让那边的人先过了桥,自己再过桥去请客,但他认出来那个准备过桥的人正是他要邀请的客人,就忙不叠的先过桥去迎接。
       经过这样说明以后,是不是可以体会到诗家语的好处:第一,体会到诗的含蓄,比方岑参的诗,不说家里怪我还山迟,却说杜陵叟怪我,又是遥传杜陵叟怪我,这里含有不少情意,经过体会,就觉得诗人有许多话没有说出来,这就含蓄有味,给留下的印象比较深刻。第二,体会到诗要突出形象,“东溪忆汝处”,是讲忆汝,是想念你,却接个“闲卧对鸬鹚”,不说想念得很,却说对鸬鹚躺着,跟潭上酌、林下棋相对,都写想你。先是想到无人可以在林下下棋,是想你;只好独向潭上酌,无人作伴,也是想你;连独饮的兴趣都没有了,只好对鸬鹚躺着,更是想你。这里好像一层进一层,都是同形象结合着,林下棋、潭上酌、对鸬鹚,都有形象,通过形象来写情思。在这里又显出对比来,林下棋同独酌相对,独酌同对鸬鹚相对,从这相对中显出层次来。再像辛词,突出“旧时茅店”,也是反映作者的情思;突出野老形象,显示他的殷勤待客的感情,这里就不多说了。

        

              2022年7月10日

人须磨砺得成才,寒菊经霜方艳开。莫道文章容易做,好 ...

100

主题

535

帖子

3492

积分

首席版主

百家论坛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05
贡献
741
金钱
140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7-11 12:40:20 | 显示全部楼层
赏读!赞同!
诗家语,即旧体的用语,非同散文,首位提出者是王安石。
通常理解,是形象、含蓄、凝练、音乐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264

帖子

238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307
贡献
543
金钱
960
发表于 2022-8-16 21: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多数唐诗都是显浅易懂的,能够在民间流传。白居易作完诗还要读给老妪听,听懂则录。所以我认为诗语不是文言或是显浅的文言,而是当时口语的精练。文言文是起源于先秦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在文牍使用。诗起源于民歌,当然是口语的精练。诗的语言是口语精练而成的一种书面语言,这是我对诗用语的认识。

点评

旧体,应该是书面语和口语兼有。 不同时期和不同体裁,也有侧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8-17 10: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89

帖子

68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72
贡献
157
金钱
297
发表于 2022-8-17 10:3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水龙 发表于 2022-8-16 21:21
多数唐诗都是显浅易懂的,能够在民间流传。白居易作完诗还要读给老妪听,听懂则录。所以我认为诗语不是文言 ...

旧体,应该是书面语和口语兼有。
不同时期和不同体裁,也有侧重。

点评

流传到今的古诗词多数是文人所写,免不了受到文言的影响,以口头语为基础而参杂着一些文言成分,但大部分仍然坚持通俗易懂的口语化风格。 诗的用语不是文言,也不是纯粹的口语。诗语是精练简约的书面口语,即精约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8-17 11: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264

帖子

238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307
贡献
543
金钱
960
发表于 2022-8-17 11: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慎言 发表于 2022-8-17 10:33
旧体,应该是书面语和口语兼有。
不同时期和不同体裁,也有侧重。

流传到今的古诗词多数是文人所写,免不了受到文言的影响,以口头语为基础而参杂着一些文言成分,但大部分仍然坚持通俗易懂的口语化风格。
诗的用语不是文言,也不是纯粹的口语。诗语是精练简约的书面口语,即精约口语。诗的用语要求凝练生动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并且具有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力。所以诗语不是普通的口语,而是要对口语进行精约、剪裁和编排。但是口语性是诗的本质属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65

主题

3609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词风曲苑首席版主

Rank: 5Rank: 5

威望
1702
贡献
3979
金钱
6612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8-17 19: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许多半拉子不明白这一点,总是以所谓高雅自居,结果是弄成了所谓聱牙体,让谁都读不懂,其实不过是在掩饰自己的枯陋迂腐而已。

点评

说到点子上了。诗是让人读的,靠口口相传传播的,所以要通俗易懂。别以为看不懂就是有学问,自封为“鄙视链”的最顶层。  发表于 2022-8-17 21: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5-11 22:0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