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82|回复: 1

旧体诗词的新课题

[复制链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7-10 14:2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22-7-10 14:32 编辑

旧体诗词的新课题

       顾名思义,所谓旧体诗词,它是产生于旧时代的一种用语言加韵味再加格律的一种文体,人们以这种文体抒发感情、传递感情、接受感情,抒发者、接受者都得到了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这传递和接受是靠一种叫“意境”的东西作为媒介的。一首诗如果写的没有意境,单靠文字(或口语)传递,那么接受者接受到的也只限于文字(成口语),接受者就不能产生联想,不能产生形象的再创造,更不能产生感情的共振,这传递的效果就是失败的。
  传递者的“意境”和接受者的“意境”是不尽相同的。曹雪芹脑中的林妹妹,尽管在他笔下是“这样一个美人”,聪明刻薄,多愁善感,而接受者再现于脑中的则可能是另一种形象:“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一千个接受者的脑中就有一千种林妹妹形象。
  然而,当今的影视媒体则大大地改变了这一“意境”的传递。好比前些年产生的一部电视剧《红楼梦》,由于它的成功,林黛玉的形象则被相对地固定化了,使另一部电影《红楼梦》,林黛玉的扮演者本来长的更漂亮,只是由于整个影片的失败这个林妹妹形象就基本上少为人知了。假如现在有一个天才,把杜甫的《登高》摄成一部风光片,将“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滚滚滚来”固定化,人们读这首诗在脑中的“意境”怕就不会产生一千种不同的“悲秋”了。
  进而,现在的高科技传媒体却为旧体诗词带来了新的挑战。例如,当年的杜甫不久住白帝城,他就没有《登高》这首诗。而当今的人,不要说一个白帝城,就是万里之遥的美国风光,千里之外的西欧冰雪,俄罗斯的导弹,乌克兰的硝烟,你都可以历历在目。现代诗人把这些变成旧体格律诗的很多,但似乎成功者寥寥。究其原因,大约概因诗人没有亲临其景,只是一种客观描述,大家的写法都差不多,按老金的说法,这叫做没有诗人个性的诗。

4249

主题

12万

帖子

44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话义薄云天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0697
贡献
132828
金钱
15262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7-11 15: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了个性的不叫诗,是文字的拼凑
学海泛舟,纵情山水,以文会友,吟诗赋曲,评品雅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3 22: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