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拗联丛话》一.拗起联与拗落联
联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摘自360百科【对联】
第五条 ......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
摘自中国楹联学会《联 律 通 则(修订稿)》
。。。
拗起联与联律不合,为平起仄落联。
拗起名联选:
一字联:
泉;墨。
二字联:
色难;容易。
三字联:
陶然亭;张之洞。
。
烟沿檐;湮燕眼。
四字联:
唯楚有才;於斯为盛。
五字联:
三光日月星;四诗风雅颂。
六字联: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七字联:
点灯登阁各攻书;移椅倚桐同玩月。
。
放不开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楼把酒。
。
古木枯,此木成柴;女子好,少女尤妙。
多字联:
上联:游西湖,提锡壶,锡壶落西湖,惜乎锡壶。
古对:逢甲子,添家子,家子遇甲子,佳姿家子。
。。。
拗起联(平起仄落)在联中约占百分之一二,但不可忽视,更不应斥之不合联律。
有些人偶得佳句,因收字为平,故在网上征出句。此逻辑笑话也。出句无,何来对句?
联句不应以平仄分上下句,必须符合语法和逻辑。
如古绝对,三光日月星;四诗风雅颂。若将四诗风雅颂作为出句,则对句多于牛毛。
再如,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因未成功。才仍须努力。
。。。
【拗落联】
联之起落应平仄相对,若平仄相同,则为拗落联。
下从网上摘录几个拗落联故事:
吕蒙正不平则鸣
北宋丞相吕蒙正,河南洛阳人。相传在他年轻时,穷困潦倒,对贫富不均的社会现象十分不满。春节到了,家里空无一物,他一气之下,写了一副怪联。
上联是:二三四五;
下联是:六七八九。
横批是:南北
怪联贴出后,穷朋友们一个个都来观看。他们先是莫名其妙,待领悟过来,不由得拍手称快。原来,此联的寓意是:缺衣(一)少食(十),没有"东西"。
。
上联:好读书不好读书。
下联:好读书不好读书。
此联为【明】徐渭所作。上联指年少时好(hǎo)读书却不爱好(hào)读书,年老时爱好读书不好读书。
。
上联:下大雨,恐中泥,鸡蛋、豆腐、留女婿,子莫颜回。
此联相传为【清代】钟耘舫之岳父下雨时挽留女婿的话,看似平常,实则用心良苦,绝妙异常。因为它巧用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全联皆是古代人名。为:夏大禹:【夏】王名;孔仲尼:孔子字仲尼;姬旦:【周】武王之弟,西伯候姬昌的第四子,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周公;杜甫、刘禹锡:【唐】诗人;子莫颜回:孔子学生。
下联:伤足跟,俱侵身,无医、没药、安期生,君须时珍。
商祖庚:【商】王名;姬寝生:【春秋】郑庄公名;吴懿:【三国】蜀将;梅爻:封神榜里人物;安期生:【汉】仙人;君锡:【宋】方逢辰,政治家;时珍:李时珍
。
上联:近世进士尽是近视,京师禁试进士,进士襟湿,巾拭。
下联:是时肆市始失史诗,仕识世失时势,实似石狮,誓蚀。
。
坐南朝北吃西瓜,皮向东扔;
由上向下读左传,书往右翻。
。
这些拗落联多为趣联,《联 律 通 则》第十二条 巧对、趣对、借对(或借音或借义)、摘句对、集句对等允许不受典型对式的严格限制。
学联者应须了解,不致开黄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