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22-7-6 19:56 编辑
会写诗和写好诗
欲会写诗去学王力,他的汉语诗律学就是研究如何会写诗的。至于欲写好诗,写好诗的条件则是多方面的。一,悟性:这是天生的;二,丰富的阅历;三,多读名家作品,从中领悟他们的表现手法。
悟性:即一些人对诗的韵味有一种天生的喜好,能领悟用诗的语言去表现某种感情是一种悮悦和享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种场景人人都会遇到,但从心底能感受一种特别的醒悟,就不是谁都有的,只有那种具有诗人气质者才会在心灵深处发生一种莫名的共振。于是,这用有韵味的文字表达出来的,就是诗。
但这只是偶然的,一个人从理性上有意识地决心把他的这种悟性,即有意识地将这悟性加技巧构成种种不同的、有格律的成品——诗,那就得具备丰富的材料。这材料就是诗人的人生阅历。人是社会的动物,每个人的人生阅历是不一样的;个人的人生阅历加个人的人生感悟更是不同的,因此他们的诗味也就不一样:李白是李白,杜甫是杜甫。诗只能具备独特的个性表现,那才是诗,同是一个月亮,在李白的眼里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在杜甫的眼里则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用民间粗俗的话说,在情人的眼里,老母猪也是貂蝉;“贾府里的焦大,则并不爱林妹妹的”。
为什么一些没有生命的诗不感人?并非它们的文字不漂亮:花呀月呀,春呀秋呀,疏雨夕阳,青山红叶……然而问他在何时何地,是于喜于忧,产生了对这些事物的情感,他则说不出个所以然。他的回答是:我在写诗,写这些句子才漂亮呀,才有人看呀?但用现代的认知,这就有如塑料花,它们尽可以千姿百态,它们却是没有生命的;人们宁可去关心一盆有生命的野草、小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