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85|回复: 3

《唐诗鉴赏》山行留客·张旭

[复制链接]

769

主题

2563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945
贡献
1994
金钱
3944
发表于 2022-7-5 12:42: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山行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在春光明媚的时候,风景幽美的山中,和朋友一起游玩,是值得高兴的事。但天色忽然有点阴暗,客人怕下雨,急着要回去了。这对兴致勃勃的主人说来,可真有些扫兴。在这种情形之下,对客人殷勤地加以挽留,是很自然的行动。于是,他就写了这首诗。
       要劝说客人打消回去的主意,就必须有充分的理由来解除他的顾虑。这一般都是用议论的方式来进行的。但诗歌是形象思维的产物,形象性是它区别于其它如叙事说理等文字的特点。作为抒情诗,它还得在形象中抒发作者的感情。因此,这一任务似乎是不适宜由诗歌,特别是七绝诗来担负的。但诗人却在这首诗里巧妙地完成了他自己规定的任务。
       诗的起句概括了在春天的阳光下,大自然的美好景色。光,指沐浴在阳光中青山的光彩;物态,指一切树木花草、飞禽走兽等等的形态。四个字包罗很广,可以使读者用自己的想象去填充。而续以“弄春晖”,这一“弄”字非常精采,它将一切山光物态在春天的阳光之下所特别呈现出来的活泼的生机生动的风姿都鲜明地描绘出来了。在张旭以后,如于良史《春山夜月》:“弄花香满衣”,宋张先《天仙子》:“云破月来花弄影”,都以用此字为人推重。这个弄字,当然含得有嬉弄、抚弄、玩弄之意在内,但又非这些意思所能包括,很难译成现代语言。大体说来,它是指一种自我的或及物的柔和、亲切、愉快的动态,通过这种动态,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或人与物之间融洽无间的关系。这一句既描绘了眼前景色之可爱,又为次句劝说伏下一笔,作为客人不应中途回去,而应继续游赏的充足理由。
       第二句进入劝说。为什么看到天色稍微有点阴沉就要回去呢?无非是怕下雨,怕沾湿了衣服。但既在春天,又是轻阴,暴风雨是不会有的。即使真下起雨来,也不过是细雨而已,因此,这种顾虑未免多余。
       第三、紧接着申述上面的意思。纵然天气晴明,毫无雨意,但继续攀登,山势愈来愈高,云气也就愈来愈厚。浓厚的云气,也同样会沾湿衣服,这和细雨又有什么分别呢?这就是说,只要是攀登高山,就必然会进入云烟深处,也就必然会沾湿衣服,天晴也好,天阴也好,反正一样。既然如此,你又何必怕轻阴成雨,而放弃游赏,忙着回头呢?这两句是在说理但却用具体的自然景色及其变化来表达,就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这第三句的“纵使”和第四句的“亦”是互相呼应的。“纵使”两字,承上宕开一笔,将上文意思作一转折,然后引出下文。画家绘画时,先用墨双钩轮廓,以便渲染,称为钩勒,文学批评借用了造型艺术的这一名词,称这一类的词为钩勒字。有了钩勒字,才会使读者对于诗人所要表达的意境感觉更为清晰。在七绝诗中,这种钩勒字是时常可以遇到的。

          2022年7月5日


人须磨砺得成才,寒菊经霜方艳开。莫道文章容易做,好 ...

769

主题

2563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945
贡献
1994
金钱
3944
 楼主| 发表于 2022-7-5 19:54:29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22-7-5 18:24
这一意境就是通常所说的触景生情,即意随境生。刘勰《文心雕龙.物色》:“物色之动,心亦摇焉。”,因外物 ...

谢谢首版高赞!晚上好!
人须磨砺得成才,寒菊经霜方艳开。莫道文章容易做,好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3 15:5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