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精华805
注册时间2021-2-27
威望18572
金钱60940
贡献24966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威望- 18572 点
贡献- 24966 次
金钱- 60940 枚
 
|

楼主 |
发表于 2022-7-4 20:35:20
|
显示全部楼层
外因是条件和保障,内因是根本和动源,一直以来被有些人诱导得,因为只重视外因,对内因不仅轻视,也几乎到了没有办法的程度,所以尽管总强调制度和体制,却还是老给人以制度不实,体制不全,法律太轻的印象。
其实,越这样,这些越无止境,让政治不得不处于再主动也是被动的局面,也让“把权力关进笼子里”,“发现一起处理一起”这么好的意识,成了顾头顾不了脚,按下葫芦浮起瓢的尴尬情形,最终成了“腐败就像韭菜一样,一茬一茬割不尽,并渗透到所有角落”,如同猫捉老鼠之游戏。
从历史经验看,毛泽东思想不能丢掉,他老人家的办法不仅管一时,也管长远,什么事都能料到,出没出现的也都能言中,所以要“让权利处在有效的群众监督之下”,必须从内因解决问题,让内因服从这种意识,通过抓住思想认识,加强精神层面的修养,充分理解“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不然只提“关键少数”,还是不明白,为什么前面有“两个务必”,防止“糖衣炮弹”,“拒腐蚀永不沾”这么好的经验,后面还会犯同类错误。
实际是,中国最大的国情,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和这个制度所需要的人的修养,因为这个制度是在封建社会基础上,直接跨越了资本主义阶段而来的,这中间人的进步没有跟上,才会出现与制度性质不断龃龉的情形,就像人忽然有了车,却配不上有车应有的素质,白白有驾车知识,能力和技术,唯独缺了一份道德和与道德相匹配的智慧。
主席解放前的著作和建国后的思想和做法,都已证明他早就认识到了这些,文革的初衷也是这个初衷,可惜一建国,和平一到手,主席除了自身威望,倒成了少数派,没人跟得上他的智慧,也没人再像打仗那样不折不扣听从,反而因一时看不出成败,他下面的人和普通群众,不管各色人等,好人也是,坏人也罢,只要有点心机和个人狂妄意识的,都在各搞一套,都一定程度是所谓“打着红旗反红旗”的。
是这造成了改革开放前,一方面从一穷二白到建成大而全的工农业体系,硕果累累,一方面乱象纷仍,前者来源于既涌现了大量英雄模范人物,也通过全民付出义务劳动,以吃苦耐劳,艰苦朴素,尤其是奉行大公无私,公大于私的集体主义和革命精神,换来了改革开放的坚实基础,后者则由于瞄不准社会性质,依然以自然而来,自然发展的社会阶段意识,来看待,对待和穿梭于其中,好也是,坏也是地,最终成了把主席三七开的注脚石。
如果用这种状况,同样来联系改革开放后,毋庸置疑,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是无法否认的,但由于把贫穷这一暂时问题,过程问题,看成了绝对问题和最大国情,过度贬低改革开放前,在淡化毛泽东思想和成功经验的同时,也忽视了邓公讲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又因过分强调黑猫白猫和摸石头,致使各种官商腐败现象,群体不择手段致富现象和具体自然灾害中出现的丑陋现象,如此沉渣泛起,直至泛滥,这很难说不是对负面历史的翻版,也就是。曾经反对什么,后来就犯着什么。
对此,唯一可解释的就是,由于不重视人的内因,在对新中国性质,本质,绝对走向等一系列根子问题上,各方面都出现了认识、判断和把握上的错误或漏洞,是智慧不足,导致实践既有片面发展的一面,也有以偏概全的一面。
经历带给人烙印,也带给人思考,借话头,且说这些,几句顺口,小感一下,---
烙印在身难让猜,每谈历史动情来。公私二字分泾渭,憎爱一生连喜哀。
思想精神无易色,灵魂意志只传胎。人言落伍新时候,我道人家太认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