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66|回复: 7

七律二首 雨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7-3 11:56: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远山绿叶 于 2022-7-3 12:24 编辑

七律二首

一场大雨五更头,万马奔腾战鼓稠。
为报黎明开怒吼,誓凭此役固金瓯。
四方齐发连天响,八面同闻震地流。
若是人间唯有梦,怕从早醒惹烦忧。

声声炸响裂苍穹,魂魄齐飞摄耳聋。
催马扬鞭捶战鼓,铺天盖地起雄风。
天河坠落应尤似,黄海翻腾只稍同。
莫道五更惊是梦,起来不止雨横纵。


注,7:00后雨变小,至中午依然未停,写来添个情调。

53

主题

651

帖子

2642

积分

高级会员

九龙诗苑版主

Rank: 4

威望
159
贡献
712
金钱
931
发表于 2022-7-4 22:5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欣赏先生这样的笔法,隐喻?不!直言不讳!然!不!

点评

“这样的笔法,隐喻?不!直言不讳!然!不!看这首诗,”能有这个角度,实在难得,正是这两个“不”,道出了当时的思路,借雨喻事,喻非直言,事非讳语。这方面前几日跟诗友谈过一些,在下址: http://www.hksc888.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7-4 23: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7-4 23:26:1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草根儿 发表于 2022-7-4 22:53
很欣赏先生这样的笔法,隐喻?不!直言不讳!然!不!

“这样的笔法,隐喻?不!直言不讳!然!不!看这首诗,”能有这个角度,实在难得,正是这两个“不”,道出了当时的思路,借雨喻事,喻非直言,事非讳语。这方面前几日跟诗友谈过一些,在下址:
http://www.hksc888.com/forum.php ... mp;tid=201759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533
金钱
1157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7-7 16:25: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龙家小院 于 2022-7-7 16:28 编辑

七律二首 雨


一场大雨五更头,万马奔腾战鼓稠。
为报黎明开怒吼,誓凭此役固金瓯。
四方齐发连天响,八面同闻震地流。
若是人间唯有梦,怕从早醒惹烦忧。

谢谢老师的诗作,解读如下:
首联,一场大雨在快要天明的时候开始了,其声犹如万马奔腾混合着稠密的战鼓响。比喻,言雷动。
颔联,为了报答黎明的恩情狂风也开始怒吼,好像发誓要凭此战来巩固国家的统一。拟人,言风鸣。
颈联,四面八方就像连天作响的射箭,也像人们同时听到了地震中岩浆涌动的声音,比喻,言雨急。
尾联,若是人间都只想做梦,那他们反害怕醒的太早而引来烦忧。总揽全文,言众人是但愿长梦不愿醒心里心态,实际上也害怕早醒,因为那代表美梦的破灭。
总的而言,前三联分开描写刻画下雨的场景,暴雨似乎是英雄烈士的精神气魄。后一联上升为理性的思考,即梦中的人并不愿意早醒,形象的刻画了今天社会人们普遍迷失方向和醉生梦死的心理现象,引人深思和令人警醒。解读的比较主观,错谬之处还请您严厉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533
金钱
1157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7-8 15:3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龙家小院 于 2022-7-8 15:34 编辑


声声炸响裂苍穹,魂魄齐飞摄耳聋。
催马扬鞭捶战鼓,铺天盖地起雄风。
天河坠落应尤似,黄海翻腾只稍同。
莫道五更惊是梦,起来不止雨横纵。

谢谢老师的诗作,解读如下:
首联,声声炸响似苍穹破裂,惊得梦中人魂魄齐飞似乎治好了耳聋。言雷声之响。
颔联,外边催马扬鞭捶战鼓的,正是铺天盖地而起的狂风。言风鸣,亦或风雷激荡声。
颈联,大雨就像天河坠落一样猛烈的倾泻而下,地上的水流也如黄河一样翻腾不息。言暴雨。
尾联,莫说五更天暴雨声警醒的只是人的梦,起来后心情也如暴雨一样四处丛横而难以平息。言暴雨中诗人内心的感受。
总的来说,前三联用夸张比喻的手法描写了暴雨的场景,形象生动,尾联交代了诗人对此客观现象的内心感受,虽未具体说出,引人遐想正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手法,学习问好,错谬之处,还请您严厉批评。

点评

解释写景诗,是可以按散文句子来说的,但不管怎样,都要客观理解,不能用任何主观组织句子,一定要按作者的说法来,不然就懂不了,也学不会,无异于学了半天,还是自己跟自己的脑袋学,别人的东西一点没学到。比如: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7-8 17: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72
贡献
24966
金钱
6094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7-8 17: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家小院 发表于 2022-7-8 15:30

声声炸响裂苍穹,魂魄齐飞摄耳聋。
催马扬鞭捶战鼓,铺天盖地起雄风。

解释写景诗,是可以按散文句子来说的,但不管怎样,都要客观理解,不能用任何主观组织句子,一定要按作者的说法来,不然就懂不了,也学不会,无异于学了半天,还是自己跟自己的脑袋学,别人的东西一点没学到。比如:
“声声炸响裂苍穹,魂魄齐飞摄耳聋”:随着一声声炸雷的响起,天空犹如裂开了一样,摄走了人的魂魄被,漫天飞舞,震聋了人的耳朵。
“催马扬鞭捶战鼓,铺天盖地起雄风”:雷声闪电声,就像催马扬鞭的战场,鼓声大作,雄浑低沉而有力,硝烟和尘土铺天盖地,到处是英雄们的劲姿舞影,猎猎如风。
“天河坠落应尤似,黄海翻腾只稍同”:雨量之大,景象若比作黄海翻腾,都勉勉强强,应该说特别像天河坠了下来。
“莫道五更惊是梦,起来不止雨横纵”:此时尽管才是五更,不要说惊醒的是梦,起来看到的也不止雨纵横落下。
上首也应如此,如:
“一场大雨五更头,万马奔腾战鼓稠”:五更刚到,一场大雨突然而来,犹如万马奔腾,战鼓大作的战场。
“为报黎明开怒吼,誓凭此役固金瓯”:为向黎明报到,雨怒吼着,用电闪雷鸣,发誓要凭这一场战斗,让整片领土固若金汤。
“四方齐发连天响,八面同闻震地流”:四方都响彻着连天的炮声,八面都能听到大地震动和流水交织在一起。
“若是人间唯有梦,怕从早醒惹烦忧”:如果此时人人只有梦的话,肯定不愿意被这场雨早早惊醒,会是很烦恼的吧。
想想,以上这些,该怎么联系起来?散文是诗的语言,如果心里,嘴里,有诗的语言,写起诗来就容易,反过来,用诗的语言解释诗的意思,也准确得多,毕竟日常语言要干巴巴不少,也就不容易把带有味道的诗解释清楚,解释诗不仅仅只关注意思,也要把色彩和味道同时带出来,这样才能保证诗的原汁原味。
这就是我曾经说过的:心里有诗才能写诗,人是诗才有资格写诗。不然难免吭哧吭哧-,用干瘪的人皮,去磨干瘪的诗皮,最终不管磨成了两层皮,还是一层皮,反正都是皮。--
人间烂漫本为诗,便是平平也可痴。除却无心看不见,都归有眼察能知。
最愁麻木徒双孔,更怕散沙荒一时。脑袋如贪简单化,依然处处笔头迟。

点评

还有就是第一首诗似乎用倒叙的写作手法,因为正常情况下总是先打雷后下月,惊醒人的也应该首先是雷;第二首则用正序,符合自然真实的视听感官顺序。(续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7-8 20:52
谢谢老师的批评和教诲,是我又犯了主观主义的毛病,也可能是平时我对生活疏于观察的原因。我反反复复又看了老师的原作,发现您的写景诗有前面写事,后面就比喻,如”一场大雨五更头,万马奔腾战鼓稠。“,亦或前面夸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7-8 20: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533
金钱
1157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7-8 20: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龙家小院 于 2022-7-8 20:18 编辑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7-8 17:10
解释写景诗,是可以按散文句子来说的,但不管怎样,都要客观理解,不能用任何主观组织句子,一定要按作者 ...

谢谢老师的批评和教诲,是我又犯了主观主义的毛病,也可能是平时我对生活疏于观察的原因。我反反复复又看了老师的原作,发现您的写景诗有前面写事,后面就比喻,如”一场大雨五更头,万马奔腾战鼓稠。“,亦或前面夸张,后面就想象,如”声声炸响裂苍穹,魂魄齐飞摄耳聋。“等等,修辞手法用的俯拾皆是,以及下一句是对上一句的想象和拓展,亦如””声声炸响裂苍穹,魂魄齐飞摄耳聋。“&”催马扬鞭捶战鼓,铺天盖地起雄风。“,两首诗前两联用的都是比较感性和富于情感的语言。然后是第三联都渐渐回归客观描述,即”四方齐发连天响,八面同闻震地流。“”天河坠落应尤似,黄海翻腾只稍同。尾联都彻底回归理性而言对人的直接影响,答案虽隐藏其中,但也若有若无,似乎故意不言明而让读者自己判断和感受,言有尽而意无穷。总结了一下,这样的写作方法有如下特点特征,先烘托氛围和渲染情感,然后渐渐回归理性,事实上是前两句抓全诗的情调,后两联通过三联的再次客观描述,而让尾联给以揭示,或者是对比揭示,从而提供给人的是一种思考和想象的空间。我可能总结的还是主观而不得要领,荒谬之处,还请老师严厉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533
金钱
1157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7-8 20:52: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7-8 17:10
解释写景诗,是可以按散文句子来说的,但不管怎样,都要客观理解,不能用任何主观组织句子,一定要按作者 ...

还有就是第一首诗似乎用倒叙的写作手法,因为正常情况下总是先打雷后下月,惊醒人的也应该首先是雷;第二首则用正序,符合自然真实的视听感官顺序。(续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4 00: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