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226|回复: 29

也说“四声递用”

[复制链接]

928

主题

3782

帖子

2万

积分

栏目顾问

沧浪诗人龙江文苑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2416
贡献
4782
金钱
87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7-2 11:47: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泥和 于 2022-7-2 20:37 编辑

古来诗词,由于声调高处,在求其抑扬抗坠与沉郁顿挫之极致,故有所谓“四声递用法”一说,清李重华于【贞一斋诗说】云:“律诗只论平仄,终其生不得入门。既讲律调,同一仄声,须细分上去入,应用上声者,不得误用去入,反之亦然,就平声中,又须审量阴阳、清浊,仄声亦复如是。至于古体虽不限定平仄,然逐句中各有自然之音,成熟后自知”
董文涣于【声调四谱】中更有详细之论述:“唐律高处在句中四声递用。朱彝尊氏谓老杜律诗单句,句脚必上、去、入皆全,今考盛唐初诸家皆然,不独少陵且不独句脚为然。即本句亦无三声复用者。故能气象雄阔,俯视一世,高下咸宜,令人读之音节铿锵,有抑扬顿挫之妙。间有末句三声偶不具者,而上去、去入、入上句必相间,乃为入式。否则犯上尾矣。盖四声之说创自东阳,初唐诸公,递相祖述,至沈宋而研炼尽致。故其诗皆高古浑朴,绝无卑靡之音。盛唐相去未远,恪守宗法,并非绝无师承可比。中晚而后,渐失此法,宋元人更无知者。间有偶合,亦不自解其故。否则三声偏用读之聱牙,故音韵委靡不振。近世论诗者,只知有平仄二声。于初盛诸家妙处,动曰天籁,自然音节不烦绳削自合。于宋元后则统约时代为之。不寻其源而强作解事,皆隔靴搔痒之谈耳!间举此义相示,辄借口三百篇汉魏并无平仄以自文其漏,且谓诗之佳处并不在此。不知仅知此诀,不知此诀并不足以言诗,故于律体首标一格,曰四声递用法。”
所谓“四声递用”,也就是依据律诗标格(首句入韵,以七律为例,五律同理),不外乎两种形式:
其一,平起入韵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其二,仄起入韵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一般来说,上述二式,在整律中,奇数句第七字,按规定为“平、仄、仄、仄”,首句末字平声不可易,三、五、七句末字皆仄声,应分别置上、去、入声之字(当然,此处上、去、入可不依顺序,五律同理),如杜甫的《客至》:
山头山脚入春台,鹄鹭殷勤次第来。
扫榻未尝迎客到,杜门已乃尽心开。
况兼屋漏多瘢迹,正值途穷少黍醅。
闻道蟾宫独清冷,一呼相应酌连杯。
白脚处的台、到、迹、冷,就分别为平、去、入、上四声递用。
另在句中(仅限七律,五律只有仄仄仄平平这一句,就不作考虑),凡三仄一平处,也可作上、去、入、平四声递用,从理论上来说,七律的四个基本句式,其本身或稍加拗格,都可嵌入上、去、入、平。如:“平平仄仄仄平平”中间三仄连续,即可置入“上、去、入”三声,从而形成四声递用,如“江湖满地一渔翁”(杜甫《秋兴八首其七》)中的“满地一渔”即为“上去入平”四声;“仄仄平平仄仄平”拗为“仄仄(仄)平(平)仄平”,前三字三连仄条件形成,亦可四声递用,如“露湿锦城无以寻”(杜甫《蜀相》)中的“露湿锦城”就是“去入上平”四声;“仄仄平平平仄仄”拗为“仄仄(仄)平平仄仄”前三字三连仄条件形成,亦可四声递用,如“永夜角声悲自语”(杜甫《宿府》)中的“永夜角声”就是“上去入平”四声;“平平仄仄平平仄”拗为“平平仄仄(仄)平仄”,中三字三连仄条件形成,亦可四声递用,如“林花著雨燕脂落”(杜甫《曲江对雨》)中的“著雨燕脂”就是“入上去平”四声,另此句也可拗为“仄平仄仄平平仄”,前四字构成三仄一平,亦可四声递用,如“口脂面药随恩泽”(杜甫《腊日》)中的“口脂面药”即为“上平去入”四声。虽然理论上成立,但事实上,一首七律八句,全部运用平、上、去、入四声递用的,几乎没有(至少在下目前尚未碰到)。附拙作《次杜甫宿府》:
鼓柝雁风催夜寒,涛惊帐下一灯残。
侧身盛府人枯立,放目长天星试看。
岁月蹉跎顾家远,山河零落致君难。
幕游此际鹪鹩意,栖宿桐枝聊自安。
在此作中,除了白脚处的“寒、立、远、意”为“平入上去”四声递用外,在句中,亦有四处运用了四声递用,分别是“鼓柝雁风”(上入去平)、“帐下一灯”(去上入平)、“侧身盛府”(入平去上)和“幕游此际”(入平上去)。
赋律中,有此同好者,不妨交流切磋。

5

主题

233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36
贡献
3575
金钱
4986
发表于 2022-7-2 18:3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赞同这个说法:
“但事实上,一首七律八句,全部运用平、上、去、入四声递用的,几乎没有(至少在下目前尚未碰到)。”
当然《次杜甫宿府》也没做到这一点,这个容易理解。

“四声递用”我认为留意的重点是应该放在不押韵句的句末就可以了,每句的句中,也是如此是几乎没有。

不过,《次杜甫宿府》这首诗,是避免了“声韵单调”的缺点,却是犯了词节奏单调的毛病。如下:

《次杜甫宿府》
鼓柝雁风--催夜寒,涛惊帐下--一灯残。
侧身盛府--人枯立,放目远天--星试看。
岁月蹉跎--顾家远,山河零落--致君难。
幕游此际--鹪鹩意,栖宿桐枝--聊自安。

点评

多谢苏版关注,只是如苏版这样分,在下不敢苟同,正确的节秦应该如下: 次杜甫宿府 鼓柝雁风/催/夜寒,涛惊帐下/一灯/残。 侧身盛府/人/枯立,放目长天/星/试看。 岁月蹉跎/顾家/远,山河零落/致君/难。 幕游此际/鹪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7-2 20: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3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36
贡献
3575
金钱
4986
发表于 2022-7-2 18:5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断窗》  
由来大道不曾扛,窥豹徒然困断窗。况复知从失惟一,那堪许可作无双。
诗文恰似白开水,功业见成乌托邦。老病错非天命事,残阳以下乏敦庞。


这首“诗”,是一首有特色的好诗。是留意到“四声递用”了。------。

点评

未必是四声递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7-3 11:08
难为苏版翻出旧账来,这一首除了白脚处的“扛、一、水、事”系“平、入、上、处”外,尾联的“老病错非”(上去入平)、“以下乏敦”(上去入平“均用了四声递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7-2 20: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8

主题

3782

帖子

2万

积分

栏目顾问

沧浪诗人龙江文苑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2416
贡献
4782
金钱
87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7-2 20:42:53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22-7-2 18:39
很赞同这个说法:
“但事实上,一首七律八句,全部运用平、上、去、入四声递用的,几乎没有(至少在下目前 ...

多谢苏版关注,只是如苏版这样分,在下不敢苟同,正确的节秦应该如下:
次杜甫宿府
鼓柝雁风/催/夜寒,涛惊帐下/一灯/残。
侧身盛府/人/枯立,放目长天/星/试看。
岁月蹉跎/顾家/远,山河零落/致君/难。
幕游此际/鹪鹩/意,栖宿桐枝/聊自/安。

点评

他不错,你也不错,他按大节奏分(常规)你按小节奏(细分、语法),不能说你正确他错误。还有一种按相间分,2221。这叫在什么山唱什么歌,按场合按需要便会有不同的分法。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7-3 10: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8

主题

3782

帖子

2万

积分

栏目顾问

沧浪诗人龙江文苑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2416
贡献
4782
金钱
87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7-2 20:5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泥和 于 2022-7-3 22:53 编辑
苏星空 发表于 2022-7-2 18:53
《断窗》  
由来大道不曾扛,窥豹徒然困断窗。况复知从失惟一,那堪许可作无双。
诗文恰似白开水,功业见成 ...

难为苏版翻出旧账来,这一首除了白脚处的“扛、一、水、事”系“平、入、上、去”外,尾联的“老病错非”(上去入平)、“以下乏敦”(上去入平“均用了四声递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7-3 07: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李重华于【贞一斋诗说】-----李文有例诗举证么?


点评

问候金老,李氏之说,虽然清楚明白,然而也只是泛泛而论,却无详例以证其所以然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7-3 09: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8

主题

3782

帖子

2万

积分

栏目顾问

沧浪诗人龙江文苑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2416
贡献
4782
金钱
87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7-3 09:29:04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2-7-3 07:22
清李重华于【贞一斋诗说】-----李文有例诗举证么?

问候金老,李氏之说,虽然清楚明白,然而也只是泛泛而论,却无详例以证其所以然矣。

点评

不过,在杜诗中,在下查证过,白脚处的夹着上去入四声递用,几成几乎,诗的句中,虽然不是每首都有四声,但运用的实例也是多的。  发表于 2022-7-3 09: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8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73
贡献
21772
金钱
28434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7-3 10:2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泥和 发表于 2022-7-2 20:42
多谢苏版关注,只是如苏版这样分,在下不敢苟同,正确的节秦应该如下:
次杜甫宿府
鼓柝雁风/催/夜寒,涛 ...

他不错,你也不错,他按大节奏分(常规)你按小节奏(细分、语法),不能说你正确他错误。还有一种按相间分,2221。这叫在什么山唱什么歌,按场合按需要便会有不同的分法。

点评

在下只知道七言句一般的节秦分法,是2221或2212,当然也有1222或2122,但那毕竟只是少数,不成大流。至于上面说到的4/3式,却是未闻,可能是在下孤陋寡闻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7-3 10: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8

主题

3782

帖子

2万

积分

栏目顾问

沧浪诗人龙江文苑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2416
贡献
4782
金钱
87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7-3 10:4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22-7-3 10:28
他不错,你也不错,他按大节奏分(常规)你按小节奏(细分、语法),不能说你正确他错误。还有一种按相间 ...

在下只知道七言句一般的节秦分法,是2221或2212,当然也有1222或2122,但那毕竟只是少数,不成大流。至于上面说到的4/3式,却是未闻,可能是在下孤陋寡闻了。

点评

你只知道,那只能说你“只知道”,知识是多样性的。2221或2212是朗读小节奏,它包含了语法,43是朗读大节奏,不含语法,这是诗词书着重强调的,五言则为23,你偏不知道,还真的是孤陋寡闻呢。1222或2122,这些是语法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7-3 12: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8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73
贡献
21772
金钱
28434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7-3 11:04: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22-7-3 13:00 编辑

       “四声递用”可能适用于新古风(永明体),但并不适用格律诗,用于格律诗是泥古,逆历史而动。
     为什么会出现格律诗“四声递用”的观点呢,其实简单,比如仄仄中的去去、上上、入入的出现,你把上去入用数学排列组合计算一下,它们出现的概率在组合得出的总数中所占就小多了,3/9,即1/3。但是平平仄仄平中的平平,你怎么用四声递用去解释?你总不能说平平就特殊处理吧。
    其次,就算你认为唐朝诗人由于传承关系还在“四声递用”,宋元明清的人还会用这一套吗?
    再次,选用几个杜甫的例子有用吗,你那是选择性的例举,不是全面性通过例子计算比例。无说服力的,但有迷惑性。
    再次,古字多音字是现在数十倍,你认为读上声的可能也可读去声,今人是无法准确把握古人读音的,平水韵的四声作用几乎不大(只有参考作用。有人以平水韵为宝,不相信我说只是参考作用,但去实践一下,就知我说的。因为它对每一个字读音的收集实在太差劲了)。我对三羊的的几个帖子的分析非常有信服力的说明在格律诗与词中用四声去衡量句子绝大部分都是错误的。而用平仄去分析则全部正确。因此除非作者说他是用四声,我们不要妄自推测。
    再次仄仄在一起,自然组合的话相同声调出现确实少见,这叫自然规律。但是,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决定了事物的复杂性。叠字的大量使用,联绵字的大量运用,却又使仄仄在一起时常常有声调一致。

点评

说道到多音字,在一般情况下,具体到每一诗句中的单词(字),应该不会再是多音吧?诗友不喜此种拘束,自然可以弃之。在下在拙文中已言明:“赋律中,有此同好者,不妨交流切磋。”既然道不相同,何必与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7-3 11:48
律诗白脚四声俱备,是在元代平声分阴阳之后,于明代人提出的:白脚还须分上去,韵脚还得辩阴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7-3 11: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8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73
贡献
21772
金钱
28434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7-3 11: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22-7-3 11:16 编辑
苏星空 发表于 2022-7-2 18:53
《断窗》  
由来大道不曾扛,窥豹徒然困断窗。况复知从失惟一,那堪许可作无双。
诗文恰似白开水,功业见成 ...


未必是四声递用,我不愿再做这种无用功去证明,因为我已证明了好几个帖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7-3 11: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22-7-3 11:04
“四声递用”可能适用于新古风(永明体),但并不适用格律诗,用于格律诗是泥古,逆历史而动。
     ...

律诗白脚四声俱备,是在元代平声分阴阳之后,于明代人提出的:白脚还须分上去,韵脚还得辩阴阳。

点评

1.句中不存在四声递用,我在三羊的帖子中已多次证明了。 2.韵脚(白脚),四句的如果三个韵,一个白脚,要分上去吗?-----无价值 3.8句的,有三个白脚的,谁吃饱了撑的会各用一个?拿杜甫前一百首八句的格律诗实地观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7-3 12: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8

主题

3782

帖子

2万

积分

栏目顾问

沧浪诗人龙江文苑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2416
贡献
4782
金钱
87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7-3 11:4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22-7-3 11:04
“四声递用”可能适用于新古风(永明体),但并不适用格律诗,用于格律诗是泥古,逆历史而动。
     ...

说道到多音字,在一般情况下,具体到每一诗句中的单词(字),应该不会再是多音吧?诗友不喜此种拘束,自然可以弃之。在下在拙文中已言明:“赋律中,有此同好者,不妨交流切磋。”既然道不相同,何必与谋?

点评

具体到每一诗句中的单词(字),应该不会再是多音吧?--------照样会出现 1.词中可平可仄处正好用到音异义同的 2.诗中平仄无误,但字仄声中有不同声调的。可看我对三羊的评析帖子,多得很呢。 所以古人聪明,用平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7-3 13:06
你发在此,我就有权利和义务批评与反批评,你怕,就不要发,或者不回答,何必威胁人。你要学的东西还多呢,别懂得一点点,就来炫耀。我可不管你是什么顾问不顾问,有真学问怕什么人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7-3 12: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8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73
贡献
21772
金钱
28434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7-3 12:35:54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2-7-3 11:12
律诗白脚四声俱备,是在元代平声分阴阳之后,于明代人提出的:白脚还须分上去,韵脚还得辩阴阳。
...

1.句中不存在四声递用,我在三羊的帖子中已多次证明了。
2.韵脚(白脚),四句的如果三个韵,一个白脚,要分上去吗?-----无价值
3.8句的,有三个白脚的,谁吃饱了撑的会各用一个?拿杜甫前一百首八句的格律诗实地观察一下。
有四个白脚的必定有一个声调相同,怎么去分上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8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73
贡献
21772
金钱
28434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7-3 12:4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泥和 发表于 2022-7-3 10:49
在下只知道七言句一般的节秦分法,是2221或2212,当然也有1222或2122,但那毕竟只是少数,不成大流。至于 ...

你只知道,那只能说你“只知道”,知识是多样性的。2221或2212是朗读小节奏,它包含了语法,43是朗读大节奏,不含语法,这是诗词书着重强调的,五言则为23,你偏不知道,还真的是孤陋寡闻呢。1222或2122,这些是语法节奏,那可不止这些呢,格律诗朗读中不能用这些。2221是平仄节奏,其实这才是真正的朗读节奏,否246分明有什么作用,它不就是表现在朗读上的阴阳顿挫吗?此外还有感情节奏、重音节奏,临场发挥的节奏,多着呢。所以用时要说清,你讲的是什么节奏。因此不能说苏错而你对,而应该说苏更准确。

点评

说“43是朗读大节奏”,那,有七言句不是43分的大节奏吗?因为苏说在下的《次杜甫宿府》七言八句都是43式“犯了词节奏单调的毛病”,在下是真不懂了,还请明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7-3 13: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8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73
贡献
21772
金钱
28434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7-3 12:5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泥和 发表于 2022-7-3 11:48
说道到多音字,在一般情况下,具体到每一诗句中的单词(字),应该不会再是多音吧?诗友不喜此种拘束,自 ...

你发在此,我就有权利和义务批评与反批评,你怕,就不要发,或者不回答,何必威胁人。你要学的东西还多呢,别懂得一点点,就来炫耀。我可不管你是什么顾问不顾问,有真学问怕什么人呢

点评

没说你不可以批评,而且在下似乎没说什么威胁人的话吧,至于说到“要学的东西还多呢”,这个在下倒是承认,但谁又能说自己学已尽满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7-3 13: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8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73
贡献
21772
金钱
28434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7-3 13:06:11 | 显示全部楼层
泥和 发表于 2022-7-3 11:48
说道到多音字,在一般情况下,具体到每一诗句中的单词(字),应该不会再是多音吧?诗友不喜此种拘束,自 ...

具体到每一诗句中的单词(字),应该不会再是多音吧?--------照样会出现
1.词中可平可仄处正好用到音异义同的
2.诗中平仄无误,但字仄声中有不同声调的。可看我对三羊的评析帖子,多得很呢。
所以古人聪明,用平仄不用声调,一仄化三声,多简单多明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8

主题

3782

帖子

2万

积分

栏目顾问

沧浪诗人龙江文苑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2416
贡献
4782
金钱
87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7-3 13:2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22-7-3 12:53
你发在此,我就有权利和义务批评与反批评,你怕,就不要发,或者不回答,何必威胁人。你要学的东西还多呢 ...

没说你不可以批评,而且在下似乎没说什么威胁人的话吧,至于说到“要学的东西还多呢”,这个在下倒是承认,但谁又能说自己学已尽满呢?

点评

各人发各人的帖,只要不攻击人,大家应该相安无事,不要干涉。感到有话要说就回帖,不合口味就不理睬。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7-3 16: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8

主题

3782

帖子

2万

积分

栏目顾问

沧浪诗人龙江文苑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2416
贡献
4782
金钱
879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7-3 13:34:58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22-7-3 12:49
你只知道,那只能说你“只知道”,知识是多样性的。2221或2212是朗读小节奏,它包含了语法,43是朗读大节 ...

说“43是朗读大节奏”,那,有七言句有不是43分的大节奏吗?因为苏说在下的《次杜甫宿府》七言八句都是43式“犯了词节奏单调的毛病”,在下是真不懂了,还请明示。

点评

苏说在下的《次杜甫宿府》七言八句都是43式“犯了词节奏单调的毛病”,在下是真不懂了,还请明示。-----------我只说节奏的划分。至于他这段话,我也没听懂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7-3 16: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8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73
贡献
21772
金钱
28434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7-3 16:5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泥和 发表于 2022-7-3 13:28
没说你不可以批评,而且在下似乎没说什么威胁人的话吧,至于说到“要学的东西还多呢”,这个在下倒是承认 ...

各人发各人的帖,只要不攻击人,大家应该相安无事,不要干涉。感到有话要说就回帖,不合口味就不理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8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73
贡献
21772
金钱
28434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7-3 16:56:53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22-7-3 13:40
清代学者中持这一观点的人不少,董文焕、江永、朱彝尊,顾炎武、曾国潘等等几乎都持这一观点。可供参考的有 ...

问题是不存在,不在于有多少人赞成。空谈无用,要一系列的例子,而且不能选择性的选例。我还真不相信有人有理有据呢。你来试试。
如果只是提出这种建议或进行这种实验,我举双手赞成,如果说这是事实,我用脚投票。
请把他们原文列出,看是主张还是定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8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73
贡献
21772
金钱
28434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7-3 16:58:09 | 显示全部楼层
泥和 发表于 2022-7-3 13:34
说“43是朗读大节奏”,那,有七言句有不是43分的大节奏吗?因为苏说在下的《次杜甫宿府》七言八句都是43 ...

苏说在下的《次杜甫宿府》七言八句都是43式“犯了词节奏单调的毛病”,在下是真不懂了,还请明示。-----------我只说节奏的划分。至于他这段话,我也没听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8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73
贡献
21772
金钱
28434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7-3 16:5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22-7-3 13:30
四声递用法,分纵向平衡和横向平衡,纵向平衡有些用,横向几乎没必要。清代对格律的要求未免也太苛求了。 ...

分纵向平衡和横向平衡,哈哈,都不存在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3 15:1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