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精华38
注册时间2017-4-29
威望3277
金钱28447
贡献21777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威望- 3277 点
贡献- 21777 次
金钱- 28447 枚
 
|
发表于 2022-7-2 16:5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康熙和王力的真空平仄拗句,绝大多数是沈约四声律句! 三羊
宋词律句依据是沈约四声律,不是真空平仄律。康熙《御定词谱》和王力《古代汉语》的众多编委,对于宋词或标注平仄或解说平仄,都是一种忽视和错误的!康熙和王力的平仄拗句,绝大多数是四声律句!
王力《古代汉语•词律》(三)词的平仄和句式(摘抄)
常见的四字仄脚拗句是平仄平仄。例如:“离思何限”(周邦彦:齐天乐)、“人在何处”(李清照:永遇乐)(注:还包括〇仄平仄,如“枝上同宿”(姜夔:疏影)。)。常见的四字平脚拗句是平平仄平。例如:“从今又添”(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离思——何限,平平——平仄】(周邦彦)【误判!】
【人在——何处,平上——平去】(李清照)
【枝上——同宿,平上——平入】(姜 夔)
【从今——又添,平平——去去】(李清照)【误判!】
五字句的拗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仄仄平仄(注:在词谱中也作 仄平仄或仄仄平仄。):“明月几时有”、“起舞弄清影”(苏轼:水调歌头)、“烟柳暗南浦”、“十日九风雨”(辛弃疾:祝英台近)。
仄平平仄平:“有人楼上愁”(李白:菩萨蛮)、“梦长君不知”(温庭筠:更漏子)。
仄平平平仄:“拥雕戈西戍”、“望秦关何处”(陆游:谢池春)。
【拥雕戈——西戍,仄平平——平仄】(陆游)
【望秦关——何处,仄平平——平仄】(陆游)
六字句颇多拗句,常见的有:
平平平仄平仄:“一时多少豪杰”、“一樽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匆匆春又归去”、“蛾眉曾有人妒”(辛弃疾:摸鱼儿)。
【一时——多少——豪杰,仄平——平上——平入】(苏 轼)
【一樽——还酹——江月,仄平——平去——平入】(苏 轼)
【匆匆——春又——归去,仄平——平入——平去】(辛弃疾)
【蛾眉——曾有——人妒,平平——平上——平去】(辛弃疾)
平平仄仄平仄:“都门帐饮无绪”、“今宵酒醒何处”(柳永:雨霖铃)、“南朝盛事谁记”(周邦彦:西河)、“关河梦断何处”(陆游:诉衷情)。
【都门——帐饮——无绪,平平——仄上——平去】(柳 永)
【今宵——酒醒——何处,平平——仄上——平去】(柳 永)
【南朝——盛事——谁记,平平——仄上——平去】(周邦彦)
【关河——梦断——何处,平平——仄去——平上】(陆 游)
刚刚回答:
我来一条一条回答你
1.你的标准不一致。既然用的是四声,你却常插入仄字,那你到底是是用平仄说事呢,还用四声说事,还是平仄四声掺杂说。你几乎所有的帖子都是这样处理的,起码说明你这个人很不严谨,随心所欲,玩弄读者吗?所以以后一定要注意,观点要一致,标准要一致。
2.你对多音字了解不全面。一是古代多音字的数量是现代的数十倍,平水韵是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的,谁也无法准确把握。因此你往往认为作者用错了,他可能没用错,你认为它是拗句,可能它是正常的律句。因此,我是不大敢谈诗词句子中声调问题的。很佩服这里不少人的勇气,大言炎炎,自以为正确,强作解人。
3.多音字有两可的,那就是音不同义却同,这种多音字好办。但更多的是音异义异,就不能随心所欲了。比如,我问你一个常用到的“思”字,“离思”“所思”“思想”的“思”是不是都可读sì?“思之”与“思亦真”的“思”是否都可两读?
4.你一直解决不了永明体与格律诗的分水岭问题,何必还与大家纠缠不休,这样浪费大家无数时间,是对大家的不尊重呢。因为有一句名言:浪费别人的时间,是谋财害命。你应该先自己彻底的解决问题(即论点论据论证不容驳斥,而不是想当然),并有几个铁粉与你一起呐喊,那才有可能引起大家重视,才会使大家认真讨论,你的看法才可能会是正确的。
5.日本传回来的几本书说明什么问题?说明它能解说唐朝存在问题,但不能解决唐朝以后的问题,因为时代在前进,那书早就过时了。不能拿过时的东西去套后来出现的事物,坚持去套,是反唯物主义反辩证法的。其次为什么这书遗失了,找不到痕迹呢?说明它已过时了,人们新的思维新的观念,早已把旧的忘了。因此它的重要意义在于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唐朝,见证历史的进程,让我们对后来的一些诗词观念能找到它的源头。但是千万不要死抱它不放,别做遗老遗少。
6.词谱为什么用平仄不用四声?我已对你一个帖子进行了一系列的驳斥,我不说你都错了,但你能说我读得不对吗?哪怕我有三分之一读对了,是不是说明你已经错了?
词本来是填曲谱的,这点你同意么?元朝因战争与政治原因(详细的我写的书中有,就不细说),曲谱丢失,后人从流传下来的词作中归纳总结,没有曲谱只好用文谱代替,这就成为现在传世的词谱。词与格律诗确实有很大的不同,甚至我更愿相信曲谱应该按你说的四声填写。但四声是按你说那样么,无一点痕迹留下来怎证明你是对的?另外声是服从音乐的需求,不可能按你说的一成不变,从现代音乐就知。因此依你的那一套,也只能说曲从四声,却不能说四声就按永明体,因为永明体与诗(古风,非格律诗)关系大,与曲还是有距离,何况历史变迁早已山河日下,你那套还能不变?百人有九十九个半都不相信,那半个就是你自己。
词谱中强调声调的,的确还有遗留,比如有的词强调入声韵,有的词谱强调用上声。但从我的研究角度看,它不是为四声纠结,而是为情感的需要。为此我写了许多篇声调与情感方面的文章,想引起人们研究词时的注意。但因为时过境迁,今人对古人用韵中的声调口型选择都已不知了,因此我的文章也像你一样,呼应的人极少,但不像反对你的人极多那样。比如满江红,有平声韵和入声韵两种谱,为什么大家喜欢用入声韵,平声韵的谱为什么兴旺不起来?就是情感表达的需要。
又从我对你词用四声的反驳中看出,由于古代音的不确定性,许多字到底用什么声调是非常纠结的,归纳总结者最后发现用格律诗的平仄方法,居然所有的纠结都豁然通畅了,所以最后他们采用了平仄法,仍然解决不了的便用可平可仄来代替,于是一个个词谱便出现在大家面前,使我们重新能够填词了。
因此要我们按你的办法用四声来填词,可能吗?那难度增加了多少,谁能为人们提供标准?人们还敢去填词吗?
7.下面对你的红笔例子来一条条的剖析。
先总说一句,即使你的四声全正确,你能否定王力的平仄错了么?除非你能否定他的平仄说,否定不了顶多是存两说。问题要存两说,就要靠粉丝量了,你有几个粉丝?哈哈。何况你的四声说是岌岌其危呢。
【离思——何限,平平——平仄】(周邦彦)【误判!】评析 此处思读仄声(相吏切,音四),不读平,你错啦,为什么错,留给你自己去解决(提示 《辞海》有答案)。按声调24为去去,打你嘴巴。
【人在——何处,平上——平去】(李清照)评析 在,上声十贿,昨代切,音載。義同。你说上声不错,我说去声,难道错了?按我的又是去去了。 又,就按你的上声,那处也可读上声。处作动词读上声,作名词读去声。但你知道作名词也可读上声么?昌與切、敞呂切,音杵。【玉篇】居也。这是上声的“处”。居是动词居住,但居处也是居,则为名词,所以上声的“处”中,又解作“又居室也。【詩•大雅】于時處處。”这时是不是上声去声同义了。于是24字又可读上上,三羊,你能驳倒我吗?
【枝上——同宿,平上——平入】(姜 夔)评析 24字按你的上入,按我的去入,但都不要紧,只要四声就可,但凭这你驳王力的仄仄有什么意思呢,反正怎样读都是仄呀,你一百分,他也一百分,要说你还只能95分呢,因为他只一个答案,你有两个答案。
【从今——又添,平平——去去】(李清照)【误判!】评析 王力说是平平仄平,你说是平平去去。谁对?查词谱“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平平仄,平平仄平,”你又错啦。再查读音“他念切,音栝。味益也。【李翊俗名小錄】呼下酒具爲添。”原来去声专用于酒席。三羊拉郎配啦。不过此例与三羊的四声理论无关,不作攻击了。
【拥雕戈——西戍,仄平平——平仄】(陆游)
【望秦关——何处,仄平平——平仄】(陆游)评析 这两句可“拥/雕戈——西戍”“望/秦关——何处”,首字可当领字看,因此后四字就可当正常的四字“平平——平仄”,与王力说的单纯四字“平仄平仄”不同了。这两例与三羊理论无关。值得一提的是例中居然使用“平仄”,是三羊自己打嘴巴了。
【一时——多少——豪杰,仄平——平上——平入】(苏 轼)评析 这句没问题,但照样,只用平仄来说明有什么错吗?
【一樽——还酹——江月,仄平——平去——平入】(苏 轼)评析 酹有去声和入声两种读音,同义。我读入声(盧活切,音捋),你能说我就错了?那46字就“入入”啦,又不合你的四声要求了。
【匆匆——春又——归去,仄平——平入——平去】(辛弃疾)评析 又,去声二十六宥,怎么变成入声了?这一下46字又是“去去”,打嘴巴了吧。
【都门——帐饮——无绪,平平——仄上——平去】(柳 永)评析 绪,现在读去声是不错的,但它的原始读音是徐呂切、象呂切,音敘。呂,力舉切兩舉切,音旅,为上声,绪,敘,序三字都从呂声调,所以它们原始读音都是上声,我们这儿方言,这三个字还是上声,后来这三个字都转为去声。如果我分析正确,那么绪在这儿也可读上声,46字岂不成了“上上”,你的理论又破产啦。
【今宵——酒醒——何处,平平——仄上——平去】(柳 永)评析 如果按“关河——梦断——何处,平平——仄去——平上”方法,“处”读上声,岂不是“上上”了?(大笑)
【南朝——盛事——谁记,平平——仄上——平去】(周邦彦)评析 事,鉏吏切、仕吏切,音示。本就读去声。没有上声的读音,上声是在诗词中叶音时才读的,又叶逝支切,又叶詩紙切,音始。又叶疎語切,書上聲。又叶常御切,音樹。什么是“叶音”,我估计你也不懂,与话题无关,否则你又说我走题。所以这句又是“去去”。
【关河——梦断——何处,平平——仄去——平上】(陆 游)评析 酒醒——何处的“处”,你为“去”声,这里也是“何处”,“处”你却为“上”声,你好随心所欲呀,要它怎样读就怎样读。因此我很怀疑你发的那么多的研究四声的帖子,可能都是这样按你自己的意图达到目标的吧。因为以前的帖子,我没去核对,总感到那些例子怎么都合你的意思。前天的帖子我核对了,只挑了几个字,结果全有问题,没检查的还不知有多少问题呢。再看看今天的帖子,又是如此,以后我对你发的帖子可信度都得怀疑了。
【蛾眉——曾有——人妒,平平——平上——平去】(辛弃疾)评析 这句没问题,但照样,只用平仄来说明有什么错吗?如果我仿你上句的例子,把叶音也用上,我便把“妒”读为上声(叶當古切,音覩。)那么46字就是上上了。当然,此仅开玩笑,不算数的。
三羊呀,这样一分析,你的四声只剩下两三句站得住,你的大厦崩溃呀。
因为你总说我空口说白话,你不服气,所以我来一个啰嗦得不能再啰嗦的帖子来说明,不知你服气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