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 同颂七一
鹏程万里今和昔,代代天骄亘古传。 清帝不谙思后事,满洲一倚梦前缘。 风流还属从无显,人物却归终有全。 恰是百年新历史,换来群众做神仙。
诗后语:承蒙质问质疑,总不得不说明,诗怎么得来,为什么这么写,其实不必这样,表面的东西各有所学,深浅不怕,怎么学就怎么写,都错不了,别人的再看不明白,看不惯,宁走开也不管它,更不怀疑,免得自找没堵添堵,没风跟风,学用之间内耗还不知, 管的是揪住里面意思,看真情实感如何,是怎么调动内容表现生活和态度的,好坏怎样,有没有经验教训启发。实践是真功夫,一个思路一个来龙去脉,这方面是书本没法给,给了也白学,学了就糟的,人云亦云,人人正确和怀疑一切,否定一起,都害死人。 这首诗仍得于边说边做,诗友发诗帖,我评我写。这样写出来的东西,人送名曰“诗尾巴”,惯了我也这么叫。再,这首诗中的“全”字,不能习惯性往一般钱人财物上想,应该根据革命历史,往全面人格,智慧,认识,精神,能力,使命,担当,作为,事业,理想,前途,实现与否上想。 至于问我评论时,什么思路,为什么这么评,想着这是交流磋商就好,能否看出对提高和矫正有无益处,同样不重要,辩证看待就行。其它的,在此还是省点地方,具体怎么说的在下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