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12
注册时间2022-5-25
威望672
金钱8072
贡献5944
金牌会员
 
威望- 672 点
贡献- 5944 次
金钱- 8072 枚

|
本帖最后由 百合吟吟 于 2022-6-27 10:30 编辑
一部好的作品或一篇文章是一个完美的整体,不仅要有“凤头”、“猪肚”,而且要有“豹尾”。
杨载在《诗法家数》云:“作诗结句尤难,无好结句,可见其人终无成也。”结尾在全诗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它能起到关合全篇,或首尾呼应,或卒章点题的作用。
好的结尾,不但能将全诗整体形象画一个完满的句号,而且使读者如嚼橄榄,清香盈颊,余味不绝。如闻钟声,清音绕梁,经久不衰。
谢榛《四溟诗话》云:“律诗无好结句,谓之虎头鼠尾。大凡诗词结语,须风流蕴藉,蕴藉则俱弦外之音,味外之味。”
诗的结尾方法,多姿多彩,不能一一概括穷尽。为了方便记忆掌握,著名诗人钱明锵将它归纳为“四类”、“八法”、“八式”,现分别举例如下:
古诗词结句八法是从表现手法来分。
1、结句点题法
这是最常见的方法,起到总结主题思想,回扣诗题的作用。例如: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便是在结尾处归拢诗意,点题收尾。
2、自题宕出法
这就是《说诗啐语》中所说的:“放开一步,或宕出远神。”例如:
《画鹰》杜甫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耸身思狡免,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诗人前三联都是刻绘画中鹰的飒爽风姿,而结句以真鹰气概期之,将诗人自己乘风思奋之心,嫉恶如仇之志,寄托在“画鹰”的身上,从题目生发开去,从而更深化了主题。
3、以象作结法
这样结尾显示了人的姿态神情,言语口吻,能增强生活气息与亲切感,从而深化了主旨。例如:
《琵琶行》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这种以象作结,既可显自身之象,亦可显他人之象,众人之象。
4、以事作结法
这方法用最多的是用典故结束全篇。例如:
《约赴浙南看山,车中作此赠明锵等诸诗友》 当代著名诗人熊东遨 喜赴清风约,携春过北江。 不知山态度,先与月商量。 月道亏将满,山应翠复苍。 明朝逢卫八,杯酒尽吾狂。
此诗用卫八招待杜甫喝酒,杜甫赠诗作谢的典故作结。使读者对挚友相聚的欢乐情景作出联想,更显情真意切。
附:
《赠卫八处士》杜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5、以理作结法
这类结尾代表作有:
《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下联:“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类诗的结尾都在前面感性形象认识基础上,提示了一定的哲理,寓意无穷。
6、以比作结法
例如: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结尾:“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用此比作结表白自己的清白,有冰清玉洁的人格。
7、以景作结法
一般景语中含有意象,可以达到象外有象,余味不尽的效果。例如
《闻雁》韦应物 胡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前两句写思妇之情,悠远绵长,后两句写秋雨淅沥,高斋闻雁,益增归思,于写景中含有缠绵的情意。
8、以情作结法
一种只是单纯地表达某种情感。例如: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对朋友的远行进行劝慰,表达留恋之情。又如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也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