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05|回复: 1

诗的意境

[复制链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6-27 08:49: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22-7-13 11:01 编辑

诗的意境

      中国的古体诗,纯粹的叙事诗如《孔雀东南飞》者外,都主张诗言志。这言志就是抒情,诗人用抒情的方式把感情表达出来。所要表达的,是用形象表现的手法传递于人,而不是用说理的口吻传递于人。那么,这些形象是在一个什么环境里再现的呢?这诗意所传递的环境就名之曰“意境”。意思是说:“我所表达的意思是在如此环境之下所发生的”。这就是“诗的意境”这个说法的由来。春夏秋冬,花草树虫,风雨雷电,男女老幼,都是一些抽象的概念,我们所遇到的则只能是具体的形象:一树梅花、一棵松树、昨的夜风、中午的雷、张三李四。这些具体形象,在王老二的眼里和赵小三的眼里是有些不同的。也就是说,同样的景物,在不同的人眼里所发生的感情是不一样的。
   现在来谈写诗。同一事物,李白诗的意境和杜甫诗的意境是有所不同的。同样是写江,王湾、李白、杜甫、张若虚,他们所表达的意境就不一样。王湾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李白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杜甫是“星垂平野阔,月诵大江流”。张若虚则是“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诗的意境是主客观的结合,同一个景,产生在各个诗人脑海中的意是不尽相同的,只有各个诗人在脑海中再现的景有不不同,这意境才千差万别,这千差万别的意境所构成的诗才五彩纷呈,人们才愿意去读、去欣赏、去背诵。
   现代还出现了一种“造境说”,认为诗人在写某首诗时,他的脑海里没有什么意境可写,他于是假造一个相应的境,这就是“造境”。造境者,造假也,好比一个贪官,他不能公开写自己的贪婪,只能去写“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这就叫“造境”。因为这境于他根本不存在,只能来一个“造境”。这“造境”,当然是骗不了人的!

918

主题

6万

帖子

24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823
贡献
72691
金钱
90654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7-3 12:02:31 | 显示全部楼层
近体诗,格律章法严谨。彰显艺术框架雅美,更具魅力的是其意境丰盈,馀味不尽。
愚见:诗词的意境没那么复杂,简单极了:就是作者在特定环境感应中表达出来的意思。
如,七律《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韩愈得罪了圣上被贬,侄孙湘来陪他,这意境清晰,与林之藻之佛意境相关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3 15: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