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15
注册时间2017-10-19
威望2581
金钱7853
贡献3835
金牌会员
 
威望- 2581 点
贡献- 3835 次
金钱- 7853 枚
|
孔子与诗经
《卫灵公第十五》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孔子说:“有用一个字,可以作为一生的行事准则吗?”孔子回答说:“有,他就是恕啊!自己不愿意的,就不要强加于他人。”(个见)
孔子说恕,就是说凭心,即如心。心有良心,恶心之分,由是,他加了个底线,“自己不愿意的,就不要强加于人啊。”孔子说的做人要凭良心,这就是一生的行事准则。(个见)
其实不然。诗经,是孔子有所保留下来的,不是他原创,也是他认同的,即他愿意的,要施予他人或后人的(己所有欲,可施与人)。那么两情相悦呢,是否可以说互相施予呢?这里头的因素实在太多,如孔雀东南飞,如陆游唐婉之事等等,不说也罢。岂是象关关鸠雎那样自然,当然,这里抹去了丛林法则。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简单讲,君子男儿,淑女女人,也就是说,男女相互爱慕,这是自然法则,应该天经地义,就像关关鸠雎那样,也像参差荇菜,在水中左右流之,看来非常美好,非常自然。可是,淑女不鸟君子呢?君子爱好,施予她人,却遭拒绝,那孔子的理论就不成立了。所以,讲良心在社会上是行不通的。
君子被拒绝,怎么办呢,只有日夜相思,相思不成,只有将她作为梦中情人了。这有点像现代的年轻人,追求女明星不可得,就将她作为梦中情人一样。看来,不管人类历史多悠久,这种状况依旧一样。据传,古人有对淑女肖像画梦想成疾而死的,有的像梁山伯那样相思祝英台而死的。所以,自己有欲,施予人不一定成功,哪怕你凭着良心,出发点最好,人家接受不接受,还得两说啊。这是否是具有普遍性,不好说,一说,就有责疑孔子的话了。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君子多痛苦,决心也很强,一定要像采摘行菜一样,终于在梦中成了琴瑟之好。这让我想到了无名氏的一句诗:有花堪折直须折。花真的好摘吗?难道不需要诸多条件?除非强暴。与现实不同,在梦中采摘,不尽可以琴瑟之好,更能享受钟鼓和鸣那样的快乐。
现在不是流行这样一句话:理想(梦中)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所以,现实是不能以一言作为一生的行事准则的。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