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83|回复: 0

联二十高级班第五讲练习2

[复制链接]

183

主题

397

帖子

3117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诗校律诗一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493
贡献
525
金钱
1209
发表于 2022-6-9 19:58: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松月吟 于 2022-6-13 20:39 编辑

联二十高级第五周练习2(6月9-12日晚8:00)
出题点评:小雅老师

以“栖霞山”为题成联一副,字数不限。
要求:资料自查,布局合理,脉络通顺,有意境。
*每人限一副。

二十的师友们晚上好,第五讲的课件是风景名胜联的写作方法,我们来做一下回顾:
从侧重方向而言,有单纯写景,单纯抒情,情景交融三种写法。
从作者自身角度而言,或是冷眼旁观置身景物之外,作客观描述,或是以自身感慨为纽带,借助写景,抒发自家的胸臆。或是介于两者之间。
从具体写作角度而言,有以风景名胜的名字出发,或是嵌名,或是诠释名字,或是拉历史名人入联作衬,或是拉别处风景作衬。或是以作者的视角行踪为线索,分写山水,分写动静,分写远近高低的感受。或是以作者的思绪情感为线索,吊古怀今,抒发感慨。

再回顾第一节课成联入门:
一、整合资料      
二、基本立意      
三、初步构架      
四、细化构思,形成文字   
五、精细打磨,精益求精

本周的练习题写栖霞山
栖霞山:
位于南京市栖霞区,古称摄山,被誉为“金陵第一明秀山”,南朝时山中建有“栖霞精舍”,因此得名,中国四大赏枫胜地之一。历史上曾有五王十四帝登临栖霞山,其中乾隆六下江南,五次驻跸栖霞山。
栖霞山素有“六朝胜迹”之称,在明代被列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有“一座栖霞山,半部金陵史”的美誉。历史古迹遗址80多处,今天主要景点:栖霞寺、千佛岩、明镜湖、红叶谷、始皇临江处、等等。

关于栖霞山的绝美诗句,倾城班长已经分享了。摘录几首。
游栖霞山
爱新觉罗·弘历
栖霞名寺遂名山,点窜宁因字句间。
药草摄生何不可,乳泉涤虑恰宜闲。
偶来寻胜非耽静,敢懈观民正忆艰。
朴斫行宫居信宿,对时摛藻我犹闲。

送族弟单父主簿凝摄宋城主簿至郭南月桥却回栖霞山留饮赠之
<唐> 李白
吾家青萍剑,操割有余闲。
注来纠二邑,此去何时还。
鞍马月桥南,光辉岐路间。
贤蒙相追饯,却到栖霞山。
群花散芳园,斗酒开离颜。
乐酣相顾起,征马无由攀。

登栖霞寺
<唐> 皮日休
不见明居士,空山且寂寥。
白莲吟次缺,香霭坐来消。
泉冷无三伏,松枯有六朝。
何时石上月,相对论逍遥。

栖霞寺东峰寻明征君故宅
刘长卿
山人今不见,山鸟自相从。
长啸辞明主,终身卧此峰。
泉源通石径,涧户掩尘容。
古墓依寒草,前朝寄老松。
片云生断壁,万壑遍疏钟。
惆怅空归去,犹疑林下逢。

成联的脉络,句式,语言,立意等等,前面老师都说过,下面来看看这次的练习。

1.题栖霞山
文/一蓑烟雨
霞栖精舍,到此梦回千载外;
山抱金陵,登临人在六朝天。
小雅简评:47句式,中规中矩,两条线我理解为‘寺’和‘山’,一分句写景,二分句生发,情景交融。缺陷是上联结句和一分句关联不紧,下联不错。
另:两分句句脚最好是平仄/仄平。


2.题栖霞山 滴水莲
摄山居建康,内有三峰二涧,丹枫盛景;
名字缘僧绍,始因精舍佛光,古寺经声。
小雅简评:两条线一山一寺,也算清晰。文字直白,上联还流畅,下联表述不清。加大阅读,培养联感。上联倒数第二分句的句脚用‘平’
,下联同位置用‘仄’,这样语感更好。

3.题栖霞山 冷梅
春送夭桃,秋著丹枫,轮展画图卷;
晨钟古殿,暮笛白帆,忘归灵境迷。
小雅简评:445句式,初学比较容易上手的,两条线尚可,但是结句太平常,没有提振。如果五言不是很有力,建议结句用七言律句否则太飘压不住。下联后三有生造之嫌。二分句出律。

4.题栖霞山 淘淘
精舍佛光,岂惠及三峰两涧,又六朝古迹;
丹枫胜境,未负于先帝时人,况以后诸君。
小雅简评:文字功底不错,一寺一枫两条线也最突现栖霞山的特色。3个问题:对仗宽泛,下联二三分句生发过度,句脚问题同上。

5.南京栖霞山 松月吟
远尘世云烟,拥一岭高枫,秋至任霞千障起。
抛六朝幻梦,渡五湖游客,月明送梵九天行。
小雅简评:557句式,对于我们初学者是非常好用的,但这里我看起来上联二分句是承句,下联一二分句又是自对了。没有充分的用好。两条线上景下情,结句扣到栖霞寺,思路不错,只是没有表达出来。上联好过下联,上联把词写完了,下联好像用对句的模式凑出来的。

6.题栖霞山 夏雨莲
登六朝山,正值这红叶染秋,回峰竞秀;
览千载圣,更有此帝王墨迹,禅寺梵声。
小雅简评:474句式,4+3字领+44自对,用的很娴熟,上联自然风光,下联人文。线条脉络清晰流畅。有这样的基础,以后多考虑行文的技巧,文字的蕴藉,立意的新奇,让联意丰厚些,早日更上一层楼。

7.题栖霞山 清洛布衣
明秀不曾无,仍可见凤翔于内,龙蟠在侧,况今时春益夭桃,秋复霜枫,染出画图尤胜昔;
风流原有继,自能寻古刹疏钟,青冢幽芳,更几处帝王临幸,文人题刻,衍成故事总怡人。
小雅简评:能用六分句,非常佩服了。总分总手法,自然明秀和人文风流思路清晰。自对用的很娴熟,一比里用了两次。两个问题:上联一分句我理解就是‘不是曾经没有’,后面的铺排应该顺着曾经写下去,这里逻辑不严密。还有就是不凝练,材料用的太多,太笼统,要舍得裁剪,精简,中间砍掉两个分句,或者把四句缩成两个自对,结句需要打磨提振。

8.题栖霞山 曦儿
山有三峰,且看翔凤矫姿,左盘龙右踞虎;
文通历代,但寻六朝足迹,古佛寺今文章。
小雅简评:自然人文两条线,还有文字表达都很有条理,赞一个。缺陷是写的宽泛了,叙述平直,立意平常有待提升。

9. 题栖霞山 风若兮
一座名山,问茶问佛,渐抛尘世累;
六朝烟雨,孰是孰非,尽付笑谈中。
小雅简评:由景入情,思路和表达清晰有条理,问题一是扣题不紧,一是结句熟滑。句脚问题同上。

10.题栖霞山 小憩片刻
栖霞山水魅,六朝胜迹韵依然,听任东风吹不老;
千古是非章,故国英才名莫问,惟留正道梦方圆。
小雅简评:下笔之前应该是考虑到了上比山水,下比人文,那么文字的组织就要围绕这两个方向展开。表述的很零碎,分句间缺乏逻辑。还是要多阅读多思考多练笔。

11 题栖霞山 禾之韵
最爱看六朝胜迹,奇谷仙峰,龙凤呈祥包万象;
偏喜听古寺梵音,熣灿文化,自然科学越千年。
小雅简评:作品立意还好,整体表面上看还算可以,但是不足之处也是相当明显的。一是遣词造句堆砌严重,且不够到位,比如见龙凤还包罗万象,请问到底包几象,熣灿文化与自然科学是何关系,有没有悟出点儿啥?二是用字不精,比如看听二字,你确定能体现身临其境的感觉么?如果我建议换成那这之类的,作能感觉到有什么不同吗?三是上下比逻辑有些失误,最爱与偏喜,你不会认为是在同一个频道吧?偏,换成犹呢?建议同学重新打磨一下,效果也许就真不一样了。

12.题栖霞山 捍卫者
青山如此广,因霞唯栖彼地,便引得五皇临境、十帝慕名,堪称半部金陵史;
神话何其多,传凤直到今朝,尚翔于明镜湖边、碧云亭畔,可作千年胜迹观。
小雅简评:作品立意上佳,文笔老道,想必是成联高手,赞!稍显不足的是格律上安排不够精美,若能再作适当调整那就更好了!另,五王,不是五皇,毕竟王不全等于皇。可,语气稍欠,再酌。

13.栖霞山 呆瓜
岱岳输清跸,匡庐羡佛尊,更听古水千重浪;
兴衰半卷书,来往经年客,漫溯金陵六代烟。
小雅简评:作品诗味较浓,意境也还算可以。行文貌似想用反衬托出主题,怎奈有些力不从心反而致主题较为模糊…另:尤其缺乏有效的圆润衔接,建议再改。

14. 题栖霞山 金仙
四壁丹霞,千年古刹,疏钟隔断烟尘道;
三秋林里,九陌峰前,红叶描来图画诗。
小雅简评:作品整体中规中矩。建议适当引入一些领字,效果会更好。

15题栖霞山 六个梦
一山何足哉,确有六朝圣迹之名,半部金陵史之誉;
红叶堪称妙,直教皇帝乾隆忘返,四八方游客流连。
小雅简评:作品立意还是可以的,行文也算流畅。不足之处在于上比第一分句后三欠精当,确有一词太瓷实,以致上比显现不出那种豪壮的气势。下比二分句皇帝乾隆与四八二字显属强凑,再酌。整体上稍欠温婉圆润,建议再改。

16.题栖霞山 懒虫
栖霞胜景,犹明眼里;
六朝往事,尽散风中。
小雅简评:作品言简意赅主题寡淡,怎一个懒字了得!格律自查。

17.题南京栖霞山 欧阳雨
游千年古刹,悟道祖庭三论宗,叹功名永伴长江去;
览万壑丹枫,寻踪金陵半部史,见山水终归人世留。
小雅简评:作品立意还是可以,怎奈行文气脉阻滞。上比游悟叹,下比览寻见,动词用的过多你多读几遍试试看,建议选择合适的句式,依原意作出调整,比如上比景,下比情。上比游,下比悟或叹。

18.题栖霞山  剑影
问谁引凤来翔,添胜境仙居,云蒸霞蔚;
许我披襟而赋,对青山红叶,见性明心。
小雅简评:作品意境优美,行文清爽,自是好评!

19.题栖霞山    百里湖山
美景在金秋,选胜登临,当看取那枫叶如霞,澄江似练;
人文传千载,随心探溯,可领略些王候旧迹,古寺遗风。
小雅简评:作品上比开门见山,直扑主题。下比借景抒情,温婉有嘉。整体一气呵成,文笔实属老道!好评!不过呢,没有必要用四字领啊,领字再琢。

20.题栖霞山   梅如雪
一山开胜境,但看这满岭秋枫,千年古刹;
四季发清音,愰闻那六朝烟雨,万壑经声。
小雅简评:作品主题明显,线条清晰,整体上中规中矩。可以再好点,比如结句再加个七言律句提振一下。

我自己前年去栖霞山秋游也写了一副:
栖霞山/小雅
山色有春秋,值连岭枫红,如栖霞彩;
钟声敲旦暮,闻一庭偈唱,正静尘心。

网上搜到一副栖霞山的联,虽是七言,也很喜欢。摘录学习。
栖霞山牌楼(张帆)
四野云絪栖客履;
六朝霜叶补僧衣。
金锐点评:题为“栖霞山牌楼”,亦即写栖霞山之联。此联清雅幽远,如在云山缭绕之中。“云絪”即以云为垫,更见缥缈无际。下联“六朝”扣栖霞山所在之金陵,“僧衣”一语如闻禅音。动词见锤炼之功,尤其下联之“补”字,是为联眼也。

此次练笔二十联,看出学友们的基础不同,对于我们学联来说,读书是要陪伴我们一辈子的事情,多读多练没有捷径可走。基础好一些的,要往有特点、深入的层面阅读。语感还没有完全形成的,就要先泛读、多读。只有多读才能快速提高,这个阶段还不是分析技法的时候,先要找到联感。

今天简评,只是个人的浅浅认知,不是权威,文字的审美也从来没有唯一。我不能称为老师,只是早一点接触了对联而已。联路漫漫,其实我们都才刚刚开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3 01: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