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0|回复: 1

如何写诗?

[复制链接]

1872

主题

3344

帖子

1万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诗社上海诗苑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057
贡献
2658
金钱
755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5-15 19:37: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何写诗?这是学习古诗的人经常自问的问题,本文所要讲的是提笔写诗的成诗过程,而非讨论这种基础知识。只懂得平仄格律,未必能很好的写一首诗。毕竟,成诗才是最关键的技术。归纳起来,需要掌握好三个步骤,写诗其实不难。

   立意,拍摄,剪辑,一首诗的形成无非就是这三方面做得如何而已。

   为何立意是第一步?首先你提笔时候,或者想写诗词的那一瞬间,肯定会有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或者思想。这种感觉,必须很清晰地提炼出来,形成一种中心。也即小学语文课经常要学生归纳的中心思想一样,诗词落笔前也必须明确自己的中心思想,不明确,那么这首诗很可能会给读者无所适从的感觉,那不行。

   明确了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接下来就是选取能够表达这种意思的景物片段,也即诗词术语所说的意象。这时作者手里的意象构成,就像一位电影导演在拍摄电影。能否拍取色彩饱满、表现有力的画面,然后通过剪辑巧妙组成一个围绕中心思想的视觉系统输出,关乎到诗词质量的高低。

   意象画面做好了,那么还不算完成。因为一部电影一个故事,只靠零碎的片段,还不足以完成导演要表达的意图。必须将这些意象画面进行剪辑、合理拼接,才能构成完成的脉络呈现给观众或者读者,他们才能从中感受到你要表达的意思或者情感。

一首诗词的创作过程就是这三点,看起来很简单。但要做好,在这每一点上必须下功夫去琢磨。过程人人都知道,但是有的人做出来就是能触动人,有的人做出来就是给读者观感不好。每个过程技巧有高低与熟练不同而已,须多练习,熟能生巧。

   以一首喜闻乐见的小诗来分析这三个过程,看看大诗人是如何做这个导演的。

李白的《静夜思》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五岁小孩子也能背出来。这首短短二十个字的小诗,其实就是一个浓缩的很小镜头,但这个镜头却足以给读者一种很深的感染力。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写这首诗时也许是不假思索,但是他当时的感慨必定就是想故乡了。眼之所及,情之所至啊。眼前看到的景物触发了他的情感,他的情感就将眼前的景物组成画面表达出来,所有成了这首诗。

   这首诗在文字上无过人之处,但是其在镜头的选取与剪辑组合后能引起读者共鸣。作者在他乡夜晚孤寂一人,那么他的思,就是他的立意“思乡”。

   立意有了,那么在这种氛围与思想下,眼中不可能看到很欢快与热烈的事物,比如大红大紫。所以他选取了明月光,这种清冷的意象,还进一步的深入比作霜,更见凄凉。镜头选取,围绕着这种氛围与中心思想。而三四句的“举头”“低头”也是拍摄的一种画面,一会举头一会低头,他在想什么呢?这种镜头也是围绕着表现孤寂一人来展开的。如果不是孤独,不至于一个人有这种动作。而且这种动作会营造出一种无奈之感觉。

   立意,拍摄也有了,那么如何剪辑输出成为一部合格作品呈现给读者呢?一二句的月光镜头是眼前景物,是作者眼睛看到的。三四句不是作者看到的景物了,而是作者本身的画面镜头。这与一些电影的拍摄手法不是很像吗?先拉一个镜头是电影里主人公眼睛看到的画面,然后再切换一个稍微远的镜头,出现主人公本身的状态画面。而从让观众在这两组镜头的组合中像主人公一样感受到什么。营造一种身临其境气氛。

   这就是剪辑组合啊。当然,因为李白这首诗字数太少,如果他最后不点出:思故乡,可能读者从镜头画面比较难感知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所以,他结尾点出的这三个字,类似于电影拍摄最后的旁白。由前面的镜头组合,最后顺理成章的说出,那么就不会突兀,而会给读者一种觉着就是这样子的感受。

   通过李白这首小诗的三步分析,写诗词难吗?其实万千变化不离其宗,所有的诗词创作方法都是从这三步分解开来的。如果能牢牢把握住这三点,起承转合固然是一种常用的章法,但是运用比较,镜头剪辑,能够有机围绕中心思想去表达,何必一定要固定套路呢?

   写诗难吗,不难。请按照这样三步思路开始创作一首小诗吧。万事开头难,迈出第一步,就是成功了一半。

3976

主题

12万

帖子

4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沧浪诗社区特邀顾问

Rank: 6Rank: 6

威望
6280
贡献
122451
金钱
141288

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元老功臣勋章

发表于 2022-5-15 20:4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雅篇,欣赏学习,顺致安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6-2 20: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