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天下第二 于 2022-5-10 10:20 编辑
门外谈诗:毛主席一生崇尚三李,不喜杜甫愁苦之诗,李白亦讥杜甫“为问因何太瘦生,只为向来作诗苦”,可见太白写的是诗,杜甫写的是史,诗娱于时人,史遗事于后人。所以后人尊杜甫,时人尊李白。
李白诗所以为诗,笔行纸上,响落天外,如《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上句出时,不知下句在何处,下句出时,惊叹无不绝响。
可见诗意来时,如庐山瀑布,汨汨流下,乃成天人之诗。
毛主席诗亦有此风,令人长咏不厌,如七律答友人: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http://www.hksc888.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965254 林金建:诗词欣赏是很个人的行为,毛爷爷只是相对比较喜欢三李作品罢了。 门外谈诗:我个人其实喜欢读杜甫,林先生喜谈禅说佛,应该喜欢王维的诗吧。 林金建:是比较喜欢,但离读懂还有很大距离。 中华毛大同:时人尊李白后人尊杜甫?。前面却说毛喜李白,毛时人耶后人耶?杜甫把诗写死了,所以他的诗不是史诗,而是死尸诗。他的七律登高,前四句写得气势不错,最后四句,写自己如何不堪,读之一股死尸气,让人恶心,杜甫后期诗如岳阳楼,同一腔调,读多了,让人生嫌。
如秋风破茅屋歌,大骂孩子为毛贼,自毁形象,气急败坏,最后口是心非,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暴露了虚伪的嘴脸。李白张狂,张狂是纨绔的喜好,无论什么时代都有张狂的人,也就有了无论什么时代都有喜欢李白诗的人。这如同无论什么时代都有沉静的人,故也有了喜欢王维诗的人。个见,不求同。 林金建:1)喜欢怎么样的诗是由个人的性情、阅历、境遇所决定的,就象红楼梦里的焦大不喜欢林黛玉一样。 2)所谓质疑老杜骂南村群童为强盗等,似是郭沫若先生之言吧。我们来赏读这两句就能发现郭先生的说法未必是对的。此句译成现代汉语应是“肆无忌惮地对着我做小强盗”显然老杜此处只是戏骂罢了。“安得广厦----”此句译成现代汉语是“怎么能够得到大厦千万间,大大庇护天下的穷书生,使其都拥有笑颜,风吹不倒、雨淋不破,安稳如山。”这是一个结构复杂的疑问句,及物动词“得”所管的不只是“广厦千万间”还有它后面的一长串话,亦即诗人所梦寐以求的一个理想境界。“得”的宾语是并列复句,有三个分句,主语都是“广厦”,在一分句出现,二三分句都承前省。二分句是兼语句,三分句是复杂谓语句的并列式,“风雨不动”和“安稳如山”互相说明,又互相补充。 3)有一点你说得没错,李白是天纵之才,是学不来的。两人的性情也不一样,李白更象无产者,有钱就花,花完再找,老杜则是数着钱过日子,结果越数越少,总是紧巴巴。 中华毛大同: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红霞万朵百重衣。芙蓉国里尽朝晖,同义反复,值得商榷。 中华毛大同:李白是富二代的性子,败钱子孙,将进酒里表现的淋漓尽致。五花马,裘皮衣,当了换酒喝,他是无产者?老婆是宰相的女儿,他是无产者?看看王维,一边搞文学艺术,一边经营山庄,门槛老紧,不帮孟浩然当官,他还很低调,自顾无长策,隔水问樵夫等,倒活得很滋润。 山水有相逢:@ 林金建2): 老杜写罢《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考其余生,却没有去实行过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 ”的壮举,如果这也算是一种情怀的话,呵呵,也太假大空了。 后世的武豆沫(训),立志行乞办义学,不仅跪乞各界人士解囊集资,办学成功后,亦跪求各地乡亲送孩子入学堂读书。而武训行乞所得,并无贪取一分一厘用以改变自己的生活素质的。 (只举例,本人并不提倡赞许 武训的善举。)
再看看《孟子 .尽心上》: “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
穷,你就穷得个修心养性可以了,发什么宏愿?发了愿又不如武训般地去履行!
扯到孟子名言,少不免牵上白居易的《新制布裘》,就说多一句:白居易当时为官宦之身,坐拥广西布,苏州丝绵,心怀天下百姓而发出 “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 ”并非批评孟子赞许杜甫。且白居易充其量由衣裘而及衣裘,那里敢想大屋大房惠及天下寒士?这事,杜甫之后也出现了多个朝代,哪个朝代做得到杜甫所想?
以上,该不是郭沫若先生教的吧? 天下第二: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是杜甫的理想,也许我们平凡百姓没有这样的心胸和志向,故而才会理解成空喊的口号,也是正常的,毕竟我们没有经历过那个多灾多难的年代。 山水有相逢:你知道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杜甫是在什么情形下写的?杜甫第一次得了官,放外任时他去了吗?杜甫当官后,君王在 “尧舜上 ”了吗? 天下第二: 谢谢诗友的留言,迟复见谅。杜诗既然称为 ”诗史 “,很多答案就已经告诉了读者。比如前者是 ” 《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中的两句,意图求仕而未果,才自然而然谈及了自己的理想。而至于为什么第一次不出任职,杜甫也给了明确说了原因 ”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老夫怕趋走,率府且逍遥。 “希望以上的解答可以令您满意,问好。 山水有相逢:1)杜甫搪塞你,你却拿来搪塞我,有意思吗?
好,既然河西尉东奔西忙的远离朝廷,帮不了天子到 “尧舜上 ”,那么,官定兵曹参军后,杜甫使天子 “尧舜上 ”了没有?避开话头来交流,一些益处都没有,徒费时光!
老实讲,杜甫的《奉赠韦左承丈二十二韵》,等于把满朝文武都骂遍,就只有他杜甫一人方能 “致君尧舜上 ”!
做一个设想:料当日韦济无论是大度之人或是小器之人,只要把杜甫所赠的诗在官僚阶层中传阅,哪怕是附上对杜甫大加称赞,那么,杜甫想从正牌科班出身,就根本不可能!这问题,思考一下为什么吧。
要不要为杜甫辩护一下?杜甫还 “生逢尧舜君 ”呢,用不着他 “致君尧舜上 ”了,闲得慌,于是去写 “朱门酒肉臭 ”啰!
理想?就这么随随便便地置换了! 2) 身“生”之时已“逢尧舜君”,还“致”个鬼“君尧舜上”呀? 天下第二:1) 谢谢诗友的留言,我只是在回答你提出的我问题,并没有回避什么。你讲的有些也是有道理的,不过凡事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奉赠韦左承丈二十二韵》是想让韦左承推荐自己,当然要向领导表达自己的志向,他只是说了事实,难道真要为了当官而说假话吗?可见杜甫正直磊落,敢于抨击权贵,是有骨气的人,这是真善美追求中的 ”真 “;至于 ”生逢尧舜君,不忍相别离 “是《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句子,是在朝廷改任他为 ”右卫率府胄曹参 “,他是带着一种感激之情写出来的句子,有赞美语气也是人之常情。但他并没有因为个人受到恩典就巴结领导而脱离群众,还是如实的替老百姓发了声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这更是人格高尚的表现。 2) 要通篇理解和全面理解诗句的内涵,而非摘出个别句子而执着于一隅,问好。 山水有相逢:1)不是你摘出个别句子而执着于一隅? “致君尧舜上 ”,放在哪个朝代,都是顶级的、画饼式的 “理想 ”,而且一定是谁说,谁就是放空炮的理想,你作为现代人不明白这道理? 2)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为老百姓发声? 上的是陈情表?奏章?作为官身,难道不知道以什么形式向皇帝老儿作思想汇报? 3) 情况汇报或民情汇报 天下第二:1) 关于这个话题,我不同意你的意见,暂时就聊到这里,问好。 2) 难道不是吗?人家明明是在写诗,你却当成了向上级汇报工作,难道当官的人都只需对领导负责,而不管民生疾苦吗? 山水有相逢: 1)看来,你是个真的不明白事理的读诗人,就多说几句与你:
把一切献给~!
一切功劳归于~!
连现代人都是这样去想去做。
别以为我在强词夺理。例:开元盛世,怎么不会被称为 “子美 ‘致君尧舜上 ’的盛世 ”?
读诗,越读越清醒才对,别越读越迷糊了。 2) 写诗为老百姓发声?抄一千几百份洒传单呀? 3) 不告诉皇帝老儿,你致君于何地? 4) 不同意可以,用事实说话吧,不门用事实说话的,作壁上观也行! 天下第二:1) 谢谢诗友的批评,我明不明白事理您说了不算,就连您本人是否明事理您说了也不算,不谈诗搞人事攻讦是很不好的风气,希望您引以为戒。至于 “开元盛世,怎么不会被称为 “子美 ‘致君尧舜上 ’的盛世 ”? ”这个问题本身是个大问题,因为是本来没有问题而被有些人故意找出来的问题。杜甫生于公元 712年,开元盛世( 713年 12月 —741年 12月),而《奉赠韦左承丈二十二韵》写于公元 748年,已经是天宝年间了,内有奸相,外有强藩,危机四伏,哪里还称得上盛世?这就是我上面说过的 ”凡事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而异。 “,您看来是没有真正明白我说的话,就急于为了维护自己而辩驳道 ”别以为我在强词夺理 “,这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希望我们交流问题能够心怀坦荡,要立足是实事求是和客观公正,不搞那些只凭主观猜测事情,可好? 2) 莫要只发观点和猜测,要找些线索来支撑您的观点,OK? 3) 你不是项羽,我亦不是六国贵族,何来做”壁上观“之言? 4) 你娶媳妇是否要告知皇帝?说话不能强词夺理吗?皇帝是你家的,说见就见。 山水有相逢:1) 这是围绕你提出,杜甫 “致君尧舜上 ”的 “理想 ”说话的。
杜甫难道不清楚他处在何时何代?当:时代环境尚好时,他说,要当官, “致君尧舜上 ”,当做了官,时代环境恶劣, “路有冻死骨 ”时,他说他 “生逢尧舜君 ”,对不对?我摆的是不是事实?作为官员,见到周边环境恶化,不递表,不奏章,只写诗?这就为老百姓发了声? 2) 你是不是思觉要调整一下?
我举的诗例,不是杜甫自己写的?你用了杜甫的什么事实例子反驳我了? 3) 不作壁上观就上实例,废话多多干嘛! 4) 可皇帝是杜甫家的,杜甫可以整皇帝老儿在“尧舜上”哩,可杜甫见到“路有冻死骨”时,不整了,说自己“生逢尧舜”了,是不是?这是我强词夺理、生安白造冤枉杜甫的? 天下第二:谢谢诗友的留言,围绕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讲问题是可以的,但不能仅仅说观点,您不同意就要找出合理的理由。比如您这次问的”时代环境尚好时,他说,要当官,“致君尧舜上”,“这是已经是天宝七年,已经不是开元盛世了,算是环境好吗?您又说”时代环境恶劣,“路有冻死骨”时,他说他“生逢尧舜君”,“这两句是都是《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的内容,““生逢尧舜君”在前,说的是感念君恩,“朱门酒肉臭”在后,感叹民生的疾苦,前者忠君,后者爱民,这不正是儒家推行的“仁爱”思想吗?“又有何不妥,以至于您耿耿? 山水有相逢: 你用开元、天宝划时代没有用,这算不得什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该具体分析的是:诗写“致君尧舜上”在前,“生逢尧舜君”在后。
当了官,入了红色保险箱,不整君到尧舜了?不汇报,不奏事,致君不仁可也。 天下第二: 1)还是为了维护自己而问而攻讦人事,根本就没有具体的例证,我不予回答,因为没有意义。 2) 又在出言不逊,可见平时为人,自己无实证却让别人证,栽赃陷害的小把戏?我很不齿。 3) 你不要老是指责别人,你要拿出自己像样子的证据,切勿恼羞成怒,问好。 山水有相逢: 1)你这人真奇怪,我找来都是杜甫的事与诗,这都不是以事实举例?你找来杜甫的什么政绩了?
既然你认为天宝年不算尚可,是不是也应该知道划分一下杜甫写“致君尧舜上”之年没有“冻死骨”,而写“生逢尧舜君”那阵子有“冻死骨”?有“冻死骨”时,是不是更应该有尧舜帝出现?可杜甫,不整“尧舜君”了,对不对? 2) 你是不是三位一体未集齐,正常不了?
我无实证?栽赃陷害?
你摘录下来再批判吧! 3) 我指责你什么了?叫你举例说明问题,也算指责你呀?娇、骄二气很重嘛。 4)杜甫的诗,举证杜甫,是不像样子的证据吗? 天下第二:1) 您这又在空发观点,”致君尧舜上,在使风俗淳“是一种政治理想,更多的是要去施行,实行不了那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难道要经常挂在嘴边吗?您的逻辑似乎有问题,却还不忘了说”你这人真奇怪“,真的让人哭笑不得。 2) 谢谢诗友的留言,诗决对不是孤立的存在,您还要了解什么人写的,何时何地,当时是什么原因写的,哪有逮着””致君尧舜上,在使风俗淳“这句话没完没了的纠结,觉得今人喜欢喊口号那古人也必然如此,这是有罪推导,本身方向就出了问题,也就必然容易发生断章取义和自以为是的主观主义错误。真的希望您能够理解我说的话,希望您能够真正的进步,不要再为了维护自己虚无缥缈的虚荣而强词夺理了,问好。 3) 又不谈问题而指责,您这是说什么就犯什么,真的是“娇、骄二气很重”。 4) 没有确凿无疑的证据而随意猜测和污蔑别人就是栽赃陷害,您拍拍良心说您没这样做过吗?比如您的“你是不是三位一体未集齐,正常不了?”就是这样的言论,首先“你是不是三位一体未集齐,正常不了?”是您个人的观点,后面没有任何证据支撑,却要别人帮您找证据,是不是很蛮不讲理呢?您又如何证明“你是不是三位一体未集齐,正常不了?”这句话是对的呢?希望您能客观公正严肃的回答。 山水有相逢:1) 你这人不奇怪么?政治理想实行不了,施行不了,是无奈。关键,你拥有什么杜甫实行过“致君尧舜上”而又实行不了的史料?能公诸同好吗?
说过大话不实行和说过大话不实行是两回。 你分清楚未? 2) 你举不出例证,反而说我举不出例子,还说我“栽赃陷害”。说你娇骄二气是算客气的了。 3) 你三位一体:龙、射、第,都是你说我“栽赃陷害”后我才点出的。这也能被你前置,你正常吗? 天下第二:1) 我就问一句,您怎么知道杜甫没有为了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而努力呢?请举出事实来证明您上述的话,否则让人难以苟同。 2) 举出来您又听不懂,您不客气又能怎么样,难道我怕你吗? 3) 这又是不谈问题而人事攻讦了,你想转移话题和歇斯底里了吗? 山水有相逢:1) 你是不是又一次奇怪了?“致君尧舜上”,不走你因势利导,指认给我看的吗?我亦因此而展开讨论,看看,这样讨论也值你指责,没说错你吧?
别在我面前摆你那小农经济意式的深度——问你三问,十多小时后把现买现卖得来的东东陈列,没用!我再发言的那些问,你当时尚未找到,答不了,故意扯人事,腾出时间去问功课,也没用!
只读了几首杜诗,就拥护爱戴上杜甫,没问题。想做过硬本领的死粉,多读吧,包括同期的史料。 2) 举例!!!
你提出的主张,属于“谁主张,谁举证”,不懂?不懂你横什么? 3) 哈哈,你说我“栽赃陷害”,不是人事?不是转移话题?
回来!就单说杜甫“致君尧舜上”的业绩可以了!其他的,可以不谈! 4) “举出来您又听不懂,您不客气又能怎么样,难道我怕你吗?”
: : : : :
哈哈,你说我“栽赃陷害”,我只请你列出我的“罪证”,不是客气? 你咄咄逼人,用事生安白造,已经是你不怕我了哩! 天下第二:1) “小农经济意式”又有什么不好,难道你是天生的贵族,富二代?至于您的猜测我觉得真实好笑,又跑题了,这是典型的人事攻讦,能不能回到文章本身,如果不能就求同存异不好吗?干嘛非要争强好胜呢?难道写诗是靠蛮不讲理吗?至于多少时间答问题你也管不着吧,劝您还是不要瞎猜了,靠第六感写诗也未必靠谱,望放宽胸怀,以后多多互动。 2) 我只是谈了一点自己的想法,也给出了合理的解释,您不听,又说不出道理,我还给你举哪门子的证。 3) 业绩不好就证明诗写的不好吗?你这是什么标准,是以成败论英雄吗?杜甫身为左拾遗时尚能为房琯求情,因此被降职为华州司功参军,现在的官员又有几个可以不畏权贵而仗义执言? 天下第二:1) 哪句”生安白造“请指出,否则就是栽赃陷害? 2) 已经婉转说过了,只读过几首杜诗,做死忠死粉可以,但以小农经济的底子扮有深度,你未够班! 3) 自己去检视39楼! 4) 我说过“诗写得不好”么?不是生安白造是什么? 天下第二:1) 还是脱离了问题,句句不离人事攻讦,你连自己说过 什么都搞不清楚,还谈什么其他资格?望自省,执迷不悟是没有出路的。 2) 不用了,逻辑混乱的东西怎么解释都可以,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你不愿意提供我也不勉强。 山水有相逢:说过大话不实行和说过大话实行不了是两回事。
以上,补正49楼。 天下第二:1) 又在断章取义,我说你说过”诗写的不好“这句话吗?我是问你”你所谓的业绩“指的什么?难道是当大官吗?你也不好好理解理解就又举起了稻草人,真的是过于敏感了,望冷静冷静,莫要被官僚主义的腐朽思想冲昏了头脑。 山水有相逢: 1)你的问题是:拿。不出证据说杜甫实行过“致君尧舜上”的所谓理想
。还胡乱扯什么鬼扯事?有证据你摆出来就是,这多多废话干啥? 2) 自己看61楼!!! 3) 你算了吧,只一两点墨水,就充怀才不遇,时时处处借题发挥! 天下第二:您的问题是:拿不出证据说杜甫实行过“致君尧舜上”的所谓理想有什么错误,就在这里胡搅蛮缠,我亦懒得搭理你,望自重。 山水有相逢: 1)嘿嘿,连法律条文都教你了,还死不悔改! 你的主张你举证!!! 2) 怪事年年有:用杜甫的诗举证杜甫的诗,被说拿不出证据、胡搅蛮缠。 你举了什么证据证明杜甫实施过“致君尧舜上”?! 天下第二: 1)不用回看,您理解不了可以自己多看看,这样反问你也是对你”业绩“的回答,如果你不同意可以言明你”业绩“的内涵,这样才可以少些模棱两可的误会。 2) 还是人事攻讦,又不知哪里泵啦的观点,没头没脑的。比如我如果把这句”你算了吧,只一两点墨水,就充怀才不遇,时时处处借题发挥!“问你,你又能如此回答,根本就是莫名其妙。相反,你如果想证明自己墨水多,可以证明吗?别人也没拦着你,为什么要自言自语呢? 山水有相逢: 1)尧舜,谁人可致?
若然——你也发个宏愿,让满世界的人都拥有一粒原子弹,就人人都不用怕美帝了。
能说你正确吗?能说你不正确吗? 我只能说你是个大话精! 2) 你的攻讦已多时矣! 3) 废话这么多干啥?摆证据! 天下第二:1) 举证没用啊,你完全听不懂,那就省省了。比如,36#,46#,可以回看。 2) 嗨嗨,“尧舜,谁人可致?”算是你的观点吗?如果是请举证,至于我是什么人不劳你费心,因为你未必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山水有相逢:这么多帖下来,你都拿不出杜甫“致君尧舜上”的实行或实行不了的证据来,那就给自己争气一些,挣多些儿墨水,把证据摆出来呀。 其他的,都是鬼扯,想用一个倾向掩盖另一个倾向、转移话题没用!
再一次喊你回到“致君尧舜上”,杜甫有否实行的话题上。
其他的,少扯! 天下第二: 1)还是空说观点,没有任何真凭实据,与君交谈实在是味同嚼蜡啊。 2) 摆么,我看着呢? 3) 我的证据依然很充分,能明白的人自然明白,可是你完全否定不了,却在这里搞人事攻讦,我很不齿。 山水有相逢:1) 别嗨嗨嘻嘻哼哼哟哟,致君尧舜上,中华文明史绝无一例。
这正是你举不出例子的原因! 2) 你看什么呢?是你摆!不懂呀? 3)你真的是不能理解“理想”一词的真实含义,没听说过“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吗?竟然认为所有的理想都能实现,这就是你为什么会一直不明白“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这句话真实内涵的原因。 山水有相逢: 毛都举不出一条,还说“证据很充分”?我在搞人事攻讦?你很不
齿?
那就让你“齿”一些,谈诗归谈诗,千万别误了农时呀!
天下第二:您直接说出来就行了,我接招就是了,要先问问你自己懂不懂。 山水有相逢:什么水平?“理想”可以有,但现在探讨的是:实施与否。不懂呀? 天下第二:同样的话,谈诗归谈诗,千万别忘了官僚主义腐朽思想,否则又如何能不劳而获呢? 山水有相逢: 1)你还能接什么招?杜甫实行施展过“致君尧舜上”没有,这招你都没接住,就歪嘴扯其他,喊你围绕这个主题说事,这不,你又故意扯其他了,是不是? 2) 噢,不劳而获?你是说鸟粪落你头上了? 天下第二: 你还是不明白”理想“是什么意思,所以每次都要转移话题,是不是? 山水有相逢: 你明白“理想”的意思就是放空炮,放完不用担责,是不是? 天下第二:: 1)不是已经回答了吗?你怎么完全听不明白,请回看61# 2)满嘴喷粪,你真的人类吗? 3)你这理解能力也没谁了,赶紧去问问别人,真让人捉急。 山水有相逢:1)哈,那么,还是这句老话:谁主张,谁举证。 你摆出你不劳而获,不同于我说的例证吧! 天下第二:哈,那么,还是这句老话:谁主张,谁举证。 已经举过了,请回看,看不懂问别人,我没有义务向您普及基本常识。 山水有相逢:1)是的是的,我理解能力差,所以才让你摆出实证,证明杜甫“致君尧舜上”在某时某段日子实施过! 2)举过了?哪楼有? 3)你不就是别人吗?就问你了!说吧!
谈诗不误农时,提醒一下,深耕呀! 天下第二:1)跟你说过去回看61#,如果还不明白问问身边明白的人,否则你永远都是胡搅蛮缠,这样对你很不利。 2)61# 3)又在转移话题,我想你爷爷应该也是农民吧,你有孝心也该多多提醒提醒他老人家,否则就是忘本。 山水有相逢:1)啥?啥啥?啥?61楼举过“致君尧舜上”的实例了? 你知道老房是怎样打仗的?杜甫仗义帮腔,是“致君尧舜上”? 2)谈诗不误农时,提醒也不对?好人难做!难做也坚持做,该沤绿肥了。
看我比杜甫坚持得如何? 3)不忘本好!赞一个!那就坚持不忘本,坚持就是胜利! 其他的,别想太多,别对比太多。须知,人比人,比死人。 天下第二:1)又扯远了,老房纵然有罪,那也是能力的问题,难道就不能有别人替他讲话了吗?何况左拾遗就是言官,仗义执言也是杜甫的职责所在,又有何不妥?你认为肃宗是一个无可挑剔的完人吗? 2)又跑题了。 3)跑题专家,无法正常沟通。 山水有相逢:1)你发什么颠,功奖过罚,捱江湖义气帮老房反而就等于“致君尧舜上”?
另一方面的道理也算是我提醒你吧:“致君尧舜上”同样是个内外因问题。就如我提醒你不误农时,你没照做,还挨了你攻击,对吧? 2)谁跑题,喊你回到“致君尧舜上”探讨问题,你有吗? 3)哈哈,恶人先告状! 天下第二:1)又在胡扯,左拾遗是言官,纠正皇帝的过失本就是”致君尧舜上“的举动,听不听那是另外一回事,你怎么还是喜欢混在一起呢?现在已经用事实回答了你的问题。至于农事的问题我也没有说你错,何谈攻击呢?难道你的爷爷也是天生的资本家,抑或是官员吗?农民身份并不丢人,中国人往上查三代都做过农民,毛泽东也是农民,所以,并不是抨击你,你太敏感了,可见脱离群众太久了。 2)又是纯观点,无语了。 3)您看看你的原话“谈诗不误农时,提醒也不对?好人难做!难做也坚持做,该沤绿肥了。"这是我们讨论的话题吗?说过马上就不承认,我觉得你应该不是男人,否则不会如此荒唐,可悲啊。 山水有相逢:笑死了。写“致君尧舜上”之时,杜甫知道自己日后是言官呀? 山水有相逢:1)这都是喊过你回到围绕“致君尧舜上”讨论之后的话了。你错乱也不能错乱到这个地步吧? 2)什么胡扯?“致君尧舜上”之时,杜甫当官了吗?
你分拆一截一截的说话,当然可以一会儿天一会儿地地胡说,我可学你不成哩! 天下第二:1)算了,我不与女子较真,讲不通的,望你好自为之。 2)我啥时候说此时杜甫当官了,你栽赃陷害的本领达到了明目张胆的地步。你看看原话怎么说的。 山水有相逢:1)你的理解能力真差!说的是,不同一起跑线的,不要整天盯着另外起跑线上的人,以致使自己每生怨讟。 2)在讨论“致君尧舜上”哩,你这算不跑题?帮腔老房与谏君一样的吗? 3)哈哈,你想我与你家哪一位共浴呢? 天下第二:1)哎,对了,你终于开窍了,祝您一路顺风,不送。 2)又跑题了,你怎么知道不是,有什么证据吗? 3)满嘴喷粪,非人类矣! 2)哈哈,又是你举的例呀,你不举证?举证不了无所谓,自己慢慢找书读吧! 天下第二:哎呀,何必非要狡辩呢?我堂堂男儿是不好和你计较的,又没人笑话你。 山水有相逢:你这错版人类,都定夺了我女儿身,女人家说女人家的话,关你毛事? 天下第二:1)谢谢指点,我不跟你计较,你也消消气。 2)是不管我的事,我只是猜测,既然你已经承认就算了,你好不容易坦诚了一次,实属难得。 3)你看,你把我都引跑题了,惭愧惭愧。 山水有相逢:1)哈,你好意思“堂堂”,既这样,回来!还说“致君尧舜上”的例证,找到没有? 2)看谁跑题?墨水罂倒挂,都倒不出汁汁儿了? 天下第二:1)嗨,又回来了,61#,我觉得我们两个这样循环往复的问答很有意思,你说呢? 2)嗨,何必如此耿耿于谁的墨水多呢?我毕竟初学,还有很多知识要向您学习呢? 山水有相逢:哈,我无所谓。有人助我天天练脑筋,不亦乐乎。 山水有相逢:1)别,别,别,我扫盲班中小毕业的,高小都达不到,连当年正规学校的北拉拼音也没学过。
快别说向我学习,当年做积极分子时,人们一喊向我们学习,我们就得回一句:向雷锋同志学习,向雷锋同志致敬!
万一你说向我学习,我真的不知道怎样回应的好。无奈何,当年老师没教这招。 2)可以呀。前提是:朋友也可以顶嘴詏颈,可以轻讽调笑。 天下第二:1)你太谦虚了,看来雷锋第一,你第二,可惜雷锋死了,现在就属你第一,不向你学习简直就是浪费人才。毕竟我们也没经历过那个年代,听你这么一说敬佩之心油然而生,这厢先有礼了。 2)那感情好,随时欢迎赐教。你别看我现在油腔滑调的,其实都是模仿你的,受益匪浅。 山水有相逢:哈哈,好人原来也有“死剩种”,没有被老天爷全收拾了,好事,不过我可不敢当。 天下第二:您太敢当了,否则雷锋的精神谁来继承,您应该勇敢接过雷锋的火炬,发扬全心全意为人民的精神,这样未尝不是新时代的”再使风俗淳“,纵然不能完全达到理想,也应该能救一个人是一个人,能净化一方环境是一方环境。这方面,您责无旁贷。 山水有相逢:哈,又是内外因问题。
下次,你掉个钱包,让我为你捡回来,助你失物重得,助我做一回好事可也。 若给另外人手快捡了去,血本无归,千万别怨我哈。 天下第二:有道理,不过我们共产党人总讲究实事求是,否则那样暗箱操作般的相互成就与沽名钓誉无异。我希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先要”淡如水“,然后才是”甘如澧“,如此让利益建立在正确的原则之上才非蝇营狗苟之辈,这应该就是一撇一捺”人“字的内涵。 山水有相逢:哈哈,让你为我说“人”字之时,我已执杖,大概是个“个”字了。
老夫一杖支残日,半数蒲桃半数花。 天下第二:1)老先生幽默,那我也顺着您这首诗顺两句,看看是否能够达意,如下:
若是雷锋还未死,相携趋步到天涯。 2)我先去镇上接人去了,稍后见。 山水有相逢:今天市里全民验核,玩了这么长时间,也该验核酸了。
个半时辰换两秒,无灾无险保明天。 天下第二:您说的对,愿望总是好的,但也要尽量做到防微杜渐,也续两句还请斧正,如下:
白衣自是功劳大,防范奸商赚黑钱。
中华毛大同:我们说这是咏物诗,这是悼念诗等,是指内容符合咏物,悼念的特征。称杜甫史诗,也不例外,仅指某篇而已,后人笼统说杜甫的诗是史诗,我想杜甫也不会承认的。譬如望岳,能称史诗吗?它有史诗的特征吗?又譬如,赠卫八处士,梦李白,茅屋为秋风等等,说杜甫的诗是史诗,有几篇,无可厚非,若以偏概全,则是要不得的。天下第二认为我说的是也不是? 天下第二:中华毛大同诗友,我很欣赏您的文采,欢迎有机会光临”评点写论“版块,我们真诚交流,。既然您有问,我就有必要说出自己的一知半解。咏物,抒情仅仅是一种分类的方法,就好像文章按表达方法特点特征可以分成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一样,但是也可以用另一种结构特点特征分类方法分成散文,小说,诗词,戏曲等等,两种分类的方法之间并没有任何冲突。杜诗为”诗史“也是这样的道理,因为他不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比如”三吏三别“”丽人行“《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等,也写了反映普通的民生疾苦的诗,比如《兵车行》,《蚕谷行》,《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等等;还有反映自己和朋友的诗,如《天末逢李白》《饮中八仙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等,当然还有其它方方面面的诗作,可以说是真正做到了包罗万象,诸体兼备,因为现实主义的写作风格,真实的反映和记录了大唐从盛到衰的这段历史,称为”诗史 “也就很恰当了,因为他的诗本身就是历史,也成了历史的诗,后人称之为”诗史“也是总体而言,并非针对一首两首而言。这仅仅是我的一点个人见解,因为能力有限就先说这么多,错谬之处请直言不讳,感激不尽。 中华毛大同:史诗与诗史是两个不同的感念,岂能混淆。诗史指诗的历史,史诗指写历史的诗,到底是前一种还是后一种?其实杜甫写的诗不同这两种很少沾边,如咏诗八绝句,属写诗的历史的。至于写当时社会政治和反映民间疾苦,这不能等同于历史,只能说某人取材喜好而已。李白比杜甫经历唐朝盛衰更长,他写的子夜歌,还有反应上层社会丑陋,也是社会历史的一部分,所以,写社会某方面,不能就冠以历史。 天下第二:两种概念确实不一样,是我用词不严谨,应是“诗史”才对,谢谢您的提醒。不过我对“诗史”的理解并非是“诗史指诗的历史”,而是“现实主义诗人用诗歌记录真实的历史”,历史就是过去的事实,现实主义笔触是杜诗总的特点特征,故而称之为”诗史“,即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当然主要特点特征是总体而言,并非是说杜甫就没有写过一首浪漫主义的题材,同样李白被称为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但并不代表李白就没有写过现实主义的诗作,可见,现实和浪漫是相对的概念,我们也就不能举一两个例子就用局部否定总体。
记得黑格尔曾说过“中国历史从本质上看是没有历史的,它只是君主覆灭的一再重复而已,任何进步都不可能从中产生“,作为中国人听到这样的话简直就难以认同,但仔细想想是有一定道理的。首先历史的主体必然是人民,毛泽东就说过“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真正动力。”而中国的官方历史就是一部部家天下的“君王谱”,根本难以完全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其次,历史应该还是是社会文明的进步史,而非简简单单的时间延续,中国两千年来的专制思想流毒太深,就像鲁迅说过的那样:“中国只有两个时代,一个是暂时作稳了奴隶的时代,一个是求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所以,如此我们应该知道”历史“这个概念也是相对的,全面的历史概念应该指的是人类进步的社会文明史,而非换汤不换药的专制王朝和腐朽思想。而杜甫的诗因为涉猎广泛,不管从狭义方面,还是从广义方面来看,都无疑称的上”诗史“。个见,错谬之处还请多多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