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22-4-6 08:28 编辑
关于我的一首《今年清明》引起的特别评论
原诗:
今年清明
清明时节冷嗖嗖,不见当年堵路愁。
缘在人间疫情势,牽连地下鬼们忧。
土坟毫墓今平等,别墅租房户自留。
电视俄乌争战急,窗前花树眼中收。
一位叫[渝州唱晚]的网友说:“主题不错,毛病不少”。给改一下:
清明时节冷飕飗,今岁黄泉堵路愁。
缘在人间疫情急,牽连地下鬼魂忧。
土坟豪墓牖平等,别墅租房户自留。
争战俄乌冤魄众,上都花树一春收。
改的理由是:
冷嗖嗖,三仄尾。今岁黄泉堵路愁,比原句更具体。
疫情与鬼们对仗不工,势与忧不工对,户与今不工对。
电视为现代名词,古意不足,俄乌战事远在千里,一下扯到当前跨度太大,两者之间缺乏必然联系,本想用上国替代上都,可是出律了。
用古人的语言写现代人的事,这就是格律诗基本规则。如果连这个还不明白,你需要继续充电。
以上就是这位[渝州唱晚]先生的改诗说明。
我的不同意见如下:
首先,我得承认我此诗不是什么佳作,只是一首带恢谐的急救章而已。对仗不工的问题确实是存在的,“鬼们”改“鬼魂”可能会好一些。然而问题不在对仗问题,而是这句:“今岁黄泉堵路愁”。黄泉路,去地域之路,即人走向死亡之路。去死亡之路被堵,这正是今日防疫控疫之种种助施,难道人愁“政府的防疫控疫”堵住了去死亡之路?我的原句是“不见当年堵路愁”,是说今年不主张去坟山祭奠,不存在当年那种清明日路堵的情况了,怎么改成“今岁黄泉堵路愁”就更具体了?这不是在说今年人们想去死而被堵住了死亡之路而犯愁么?
现在来说具体的用字平仄:嗖,繁体字为飕,此字查《辞源》、《广韵》都读平声,证明《搜韵》软件不可靠。
更大的问题还是这句话:“用古人的语言写现代人的事,是格律诗的基本规则”。这个规则,早些年好像有人实践过:现在用时钟已精确到秒,他确仍用“更漏声声”表示时间流逝;现代人已电话视频交谈,他却仍用“鸿雁传书”表示书信来往。……所以,[渝州唱晚]先生主张用古人语表现古意才是近体诗。但他却忘了自己的改句:“俄乌战事”正是百分之百的现代语言,不通过电视网络你是在短时间内无法知道的;而上都(或上京)却指首都,那里的花树不是所有的老百姓都能看到的,这只是当时为朝廷官员才能看到的,今天因疫情只能在自己家里清明祭奠,与这“古意”更毫不相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