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吴文英词《夜合花》
柳暝河桥,莺晴台苑,短策频惹春香。
当时夜泊,温柔便入深乡。
词韵窄,酒杯长。
剪蜡花、壶箭催忙。
共追游处,凌波翠陌,连棹横塘。
十年一梦凄凉。
似西湖燕去,吴馆巢荒。
重来万感,依前唤酒银罂。
溪雨急,岸花狂。
趁残鸦、飞过苍茫。
故人楼上,凭谁指与,芳草斜阳。
上片写回忆:在与妾同游“柳暝河桥,莺晴台苑,短策频惹春香”时的“当时夜泊,温柔便入深乡。词韵窄,酒杯长。剪蜡花、壶箭催忙”,向读者交待的时间是这个晚上,作者那时的情思难表,因此酒杯长而词韵窄。 下片交待的时间却是白天:“重来万感,依前唤酒银罂。溪雨急,岸花狂。趁残鸦、飞过苍茫。故人楼上,凭谁指与,芳草斜阳。” 下片既然写白天,那就与“烛台”“银缸”无关,应是盛酒的器具“银罂”才合情理。 清人的《四库全书》依历代韵书更“罂”为“缸”,自然有它的道理:因为清人什么都以韵书为据。我却认为:
词与诗不同,词为宋代时音的产物,它的平仄后人依《广韵》有时才订为“以仄代平”;韵更不依诗韵,由作者依声可唱即可。后人总结的词韵与“平水韵”大不相同!清《四库全书》为“缸”,依《广韵》、《集韵》都有依据,看视合理;但宋《集韵》所收字,庚、阳部有些字音归属就很模糊,如傍、螃、虻,就收入庚韵。古人有人质疑缸为罂之误,不是没有道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