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99|回复: 2

对仗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转)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8万

帖子

36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翰墨清吟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7795
贡献
57973
金钱
13712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4-1 16:41: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仗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写对仗尽量多用“宽对”、“反对”和“流水对”。
“宽对”:顾名思义,就是比较宽松的对仗,只要平仄相对、同词性的词相对就可以了,不讲究词的具体门类。写诗只讲工对不行,大多数情况离不开宽对。
第一、严格的工对很难,一般也没有必要那样苛求。在不以言害意的前提下,尽量求工,是必要的。但如求工过切,即会妨害诗意的顺畅表达,甚至由于用词总是局限于狭窄的范围而造成同义反复。好的工对,往往属于“妙手偶得”,不是刻意雕凿出来的。
所以多数诗作,用的都是不太严格的工对、邻对(把相邻的门类合用,如把天文、时令、地理方面的词,合在一起用),还有宽对。即使总体上算工对的对仗,往往也有少量或个别的字用了宽对。在七言诗句中,前四个字对得较严格,后三字,特别是最后一个字不讲究的情形,比较常见。特别是最后一字,连词性都不
例如;
    “遥知杨柳是门处,似隔芙蓉无路通。”(刘威《游东湖》)
第二、首联和尾联的对仗,本属可用可不用,如果用对仗,就更允许宽松些。有不少就是半对半不对。似对非对,这都是可以的。
例如: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杜甫《偶题》)
     “君游丹陛已三迁,我泛沧浪欲二年。”(白居易《夜宿江浦》)   
     “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王安石《金陵怀古》
第三、错综对,是宽对中的一种现象。出句和对句中,同类相对的词,在位置上不对应,错了位。如:
以上几例,都是对得特别好的流水对。实际上,流水对与一般并列对仗相比,在字词的选择上,余地更小些,难度更大些,其中有些字更难免用宽对。
多用宽对。由于工对的范围很窄,求工太过,常犯“合掌”如“室”对“房”,“别”对“离”。
而宽对则不受词类的束缚,较自由地表现文思,抒发情感以及意境上的优势,弥补遣词上的松泛。杜甫格律严谨是世所公认,但有许多超乎寻常的宽对,值得学习:
1.词性不同,也用作对仗的,如:
“近接西南境,长怀十九泉。”(《秦州杂诗二十首》之十四)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登楼》)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登高》)
“人生五马贵,莫受二毛侵。”(《送贾阁老出汝州》
3.仅前二字相对者,如:
“黄云高未动,白水已扬波。”(《日暮》)
“菱热经时雨,蒲荒八月天。”(《与任城许主薄游南池》)
“美名人不及,佳句法如何?”(《寄高三十五书记》)
     “精锐旧无敌,边隅今若何?” (《观兵》)
5.只有一字相对者,如:
“久待无消息,终朝有底忙?” (《寄邛州崔录事》)
6.语法结构不同,也作对仗,如: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侯孝琼教授说:“杜律正是有如此众多的宽对和似对非对的对仗句式,使得杜律能曲折尽意,既守‘法’而又不为‘法’所拘缚。”此话诚然。
【二】多用反对。
刘勰说:“反对为优,正对为劣。”(《文心雕龙.丽辞》)。
侯孝琼教授说:“客观世界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其间虚实、上下、是非、有无等等,都是互相依赖而存在的矛盾对立面,而律诗中的‘反对’巧妙地用对仗的手法,揭示了自然、社会中矛盾的‘趣合’。在这类对仗中,矛盾的双方既向外延伸,各自走向一极,形成一个有张力的‘场’,又向内聚合,说明一个共同情理。”
杜甫绝对是这方面的高手。下面是他一些反对例子:
有无: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登岳阳楼》)
动静:人幕旌旗动,归轩锦绣香。(《魏十四侍御就敝庐相别》
多少:烟尘多战鼓,风浪少行舟。(《摇落》)
落生: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遣意二首》之一)
去来: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梅雨》)
短长:礼乐攻吾短,山林引兴长。(《秋野五首》之三)
新旧:白骨新交战,云台旧拓边。(《有感五首》之一)
明暗: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春夜喜雨》)
重轻:烟花山际重,舟辑浪前轻。(《泛舟送客》)
深浅:鸬鹚窥浅井,蚯蚓上深堂。(《秦州杂诗二十首》之十七)
暖寒:夜郎溪日暖,白帝峡风寒。(《十月一日》)
非是:顾我老非题柱客,知君才是济川功。(《陪李七司马皂江上
去留: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咏怀古迹五首》之
流水对是指构成对仗的上下两个词组或句子,在意义上具有相承、因果、假设等种种语法关系的一种对仗形式。因为这种对仗形同流水,上下衔接很紧,所以叫“流水对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万里清江上,三年落日低。(杜甫《畏人》)
自闻茅屋趣,只想竹林眠。(杜甫《示侄佐》)
忽闻哀痛诏,又下圣明朝。(杜甫《收京三首》之二)
看花虽郭内,倚仗即溪边。(杜甫《倚仗》)
那因丧乱后,便作死生分。(杜甫《怀旧》)
岁晚仍分袂,江边更转蓬。(杜甫《寄贺兰钴》)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杜甫《月夜》)
流水对以五言为多见,也有十四个字分两句的。如: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人唇。(杜甫《曲江二首》之一)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杜甫《秋兴》)
唯将午夜常开眼,报答生平未展眉。(元稹:《遣悲怀》)
方知一杯酒,犹胜百家书。(高适《闲居》)
【四】尽量采用不同语法结构的对仗句式,
相邻两联的结构应尽可能不同。这种不同,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句式结构,一是词语结构。下面举几首为例(所举都是颔联和颈联)。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杜甫《月夜忆舍弟》)。颔联两句是一四结构;颈联两句是二三结构。颔联出句把“白露”一词分开,对句把“明月一词拆散。颈联是个“有无对”。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杜甫《春宿左省》)。颔联两句是四一结构,颈联两句是二三结构。词语结构两联各异。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许浑的《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颔联是二一二结构,颈联是二二一结构。“残云”“疏雨”和“树色”“河声”结构不同,“归太华”“过中条”和“随关迥”“入海遥”结构也不同。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杜甫《江村》)。颔联四三结构,颈联二二三结构。“自去自来”与“老妻画纸”,“相亲相近” 与“稚子敲针”,“梁上燕”与“为棋局”,“水中鸥”与“作钓钩”结构都不一样。
五,戒忌两联内容重复雷同,避免同类连叠
在别处看到拿来分享的
对仗两联的意思最好有所分工。或一联写景,一联抒情;或一联说理,一联叙事。清王夫之在《姜斋诗话》里说:“近体中二联一景一情,法也。”
要避免同类连叠。就是将同一类名词叠用。
例如李商隐《马嵬》的中两联: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清·纪昀《瀛奎律髓刊误》说:“此诗二联,连用虎、鸡、马、牛,犯复。”
    如果同类名词都用在同一位置上,那更是诗家之忌了。
如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的中两联: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青枫江上秋天远,白帝城边古木流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说此两联“连用四地名,究非律诗所宜”
六,“合掌”之忌
一首诗中相邻的两联对仗,句子的结构要避免完全一样。第一联对仗和第二联对仗,如果结构一样,
这种毛病称为“合掌”。
例如:
   “高昌玉蕊会,崇敬牡丹期。
      短李芬芳酒,迂辛寂寞诗。”
“高昌玉蕊会,崇敬牡丹期。
    笑劝迂辛酒,闲吟短李诗。” 这样一调整,就避开合掌之病了。
    还有人认为,一联对仗的出句与对句,意思完全雷同或基本雷同,也叫“合掌”。
    又如出句用“河”,对句用“川”;出句用“红”,对句用“赤”,出句用“兵”,对句用“卒”,等等,形成同义反复,亦为“合掌”之弊,应予避忌。
律诗字少意丰,必须惜墨如金,以有限的字词表达更多的情景意蕴。写律诗合掌是乃作诗之大忌。我们在写律诗时,往往会犯了合掌的毛病。常见的合掌有如下三种情况:
其一,一联内用同义字、同一字相对。
如:“普天皆灭焰,匝地尽藏烟。”“皆”、“尽”合掌。还有其它同义字如“犹、尚”、“因、为”、“听、闻”、“知、觉”、“如、似”等等常会构成合掌。
其二,对偶句中出句与对句部分词语意思相同,也是合掌。
如:“仙人洞里怀先哲,会议厅中忆昔贤”“怀先哲”与“忆昔贤”
如:“古迹高昌遗址破,交河故地旧城残”“遗址破”与“旧城残
其三,“事异意同”即对偶句中的出句与对句所用辞藻典故虽不同,但两句含义一样或相近
如:“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虽写两种动物,两种神态,而含义均是思乡,两句不可一意
如:“力锤顽石方逢玉,尽拨寒沙始见金。”纪昀曰:“二句亦合掌
如:“抗日军民驱虎豹,歼敌劲旅战熊罴。”(明显合掌)
二、举例分析合掌原因
一联之中对仗的上下二句,一般应当内容不同或者相反,如果上下二句意思完全相同或者基本相同,或者     对仗的方式相同,或者用了同义的实词,都称之为“合掌
(1)“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唐.王藉。
王藉在诗中两句都以描写声音的字来衬托“安静”的诗境,其中“噪”对“鸣”、“逾静”对“更幽”,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相对,视为合掌。
(2)“暮蝉不可听,落叶岂堪闻?”(唐.郎士元)
诗句中上下句的后三个字“不可听”与“岂堪闻”句意相近,所以也是合掌
(3)“蚕屋朝寒闭,田家昼而闲。”(宋人.耿湋)
此写出村居景象,“朝”、“昼”都是实词,都是表示白天的意思,词义相同,所以合掌
(4)“犯斗邀牛女,乘槎访帝孙”。(林黛玉、史湘云)
红楼梦中史湘云和林黛玉的诗句,为什么说合掌呢?因为牛女就是织女,而“织女,天帝孙也。”牛女与帝孙是一个人的意思,所以这个诗句合掌了。
(5)“继往开来鸣玉振,承前启后响金声”。
(1)“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
杜诗《客至》中“缘”与“为”是同义词,王力先生在评论这一联时认为:“因为它们是虚词(介词),不是实词,所以不算合掌。
(2)“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杜甫)
颔联中的“如”和“似”是同义词,也不应视为合掌。虽然,“如”和“似”在这里是当作动词来使用的,意思是“像”,但在一首诗中,上下二句意思相差甚远,偶然用一对同义词也没有给读者形成重复的感觉,不算合掌。
(3)“情寄新章柔似水,愁牵微雨细如丝”。(林从龙)
著名诗人林从龙“情寄新章柔似水,愁牵微雨细如丝。”的诗中,也将“似”与“如”相对仗。这种情况与杜甫的七律颔联“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中的“如”和“似”相似,但两句的意思极为相近,所以应视为合掌。
(4)“地湿厌闻天竺雨,月明来听景阳钟”。(元,萨天锡)
诗固好,但“闻”、“听”字意重。宜改作“地湿厌看天竺雨”原诗是合掌的,改了一字,避免了合掌。

5134

主题

18万

帖子

59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翰墨清吟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9974
贡献
183827
金钱
2000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4-1 22:3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晓客常管摘录转发对仗理论知识,分享精彩,点赞问好,辛苦了!

点评

多谢老师关注支持,点评鼓励!敬茶问好,期待指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4-2 09: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8万

帖子

36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翰墨清吟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7795
贡献
57973
金钱
13712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4-2 09: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吾波 发表于 2022-4-1 22:36
感谢晓客常管摘录转发对仗理论知识,分享精彩,点赞问好,辛苦了!

多谢老师关注支持,点评鼓励!敬茶问好,期待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6-15 09: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