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46
注册时间2014-11-8
威望4967
金钱16576
贡献8626
金牌会员
 
威望- 4967 点
贡献- 8626 次
金钱- 16576 枚
|
发表于 2022-4-4 13:3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格律诗词的形式和特点,古今并无大的不同。因其字数少,要求句子高度精炼概括,是很自然的。我认为格律诗词至少有两个特点:其一是句子结构的省略,其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都有省略掉的实例;其二是为了符合声律要求,字词使用上可以使用所谓的倒装法,这方面的实例也很多,因此我们如果使用现代汉语语法来分析格律诗词,就会发现很多诗句都有语病,都成了病句,实际情况当然不是这样。
不同词性的字词是否可以对仗?一般情况下不提倡,但这样的例子也有不少,我已经给你举过两个例子,你却是王顾左右而言他。我再举一例: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这也是名词对动词。 我是工科生,语法当然不是内行,但仍然能感觉你有些强词夺理。话说到这里,你应该知道我是什么态度,我觉得你大可不必到我的帖子里叽叽歪歪,有些年轻人本来想学习格律诗词的,看见你这些似是而非的议论可能会被吓跑,你该干什么干什么去,我不再回答你的问题。
***********************
对于格律诗的形式和特点,我无意探讨。
对于” 不同词性的字词是否可以对仗?” ,
并非你说的”一般情况下不提倡”,而是不允许。
你举例的: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我已经明确回答你:
你连句中”容”的词性都没弄明白,
凭什么认定”容”是”名词”?
实质上:
这是一副对仗工整的工对。
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
我已经明确回复:
你对于这副诗联:
上下比节奏点划分错误。
我并没有”故左右而言他”,
我的回复明明白白摆在那里,
你可以回头再看看。
人应该尊重事实。
不能信口开河。
我向你举荐了几副诗联,
你应该不会忘记吧?
对这几副诗联如何理解
不知你为何至今一言不发?
风尘荏苒音书绝,
关塞萧条行路难。
不客气地说,
你对于杜甫这副颈联:
“这也是名词对动词”的理解是错误的。
事实上:
无论是古人流传下来的的格律诗,
还是现代人写的格律诗,
不允许存在词性对仗错误。
不存在”名词对动词”。
你是现代人,写的是现代格律诗,
无论是用古汉语,还是用现代汉语校对,辨析似乎都没有问题吧?
你我关于”还”词性的探讨。
我列举的古诗词,古文例句,
你怎么一声不吭了呢?
你举例的:
刘长卿:
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
杜甫
风尘荏苒音书绝,
关塞萧条行路难。
都属于运用了传统属对对格。
:举例:
李商隐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毛主席
三十二年还旧国
落花时节读华章
千村薜荔人遗矢
万户箫疏鬼唱歌
鲁迅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也都属于运用了传统属对对格。
我好心好意给你举例,
你却不识好人心。
我这个人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
还是在虚拟世界里都厌恶”强词夺理”。
我如果说错了
痛痛快快承认错误。
你如果看明白,
弄懂了我举例的那些古今诗联,
就会懂的其中的奥妙。
就知道到底是谁”强词夺理”了。
我的话说到这里,
你应该知道我是个什么样的人了吧?
拜读你的雅作,
是瞧得起你,
我想从你这个自称自己为”先生”的人身上学习点东西。
谢谢你给了我温故知新的机会。
拜读别人的雅作,
一种是:叫好,唱赞歌。
一种是:就诗谈诗,直言不讳。
你当然不喜欢后一种。
对于我指出你雅作中的孤平等弊病,
哪一件”似是而非”?
你不是都承认,改正了吗?
怎么翻脸不认账了呢?
我的校对,辨析对你有害吗?
请你对自己的作品用心点。
诗作不是一气呵成就大功告成了的。
正像你所说:
“有些年轻人本来想学习格律诗词的”,一看到你作品的那些弊病”可能会被吓跑” 。
对于日后我会不会再拜读你的雅作,
这是个人的自由,
我的校对辨析,旨在切磋交流。
似乎不违反论坛各项规定吧?
对于你回答与否?
你是有学问的”先生”,
恭请随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