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i雪蝶i 于 2022-3-31 17:03 编辑
漱玉—雪蝶 一、审词牌《画堂春》 双调四十七字,前段四句四平韵,后段四句三平韵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 弄晴小雨霏霏 杏花憔悴杜鹃啼 无奈春归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平中仄平平韵仄平平仄仄平平韵中仄平平韵 柳外画楼独上 凭阑手撚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 此恨谁知 中仄中平中仄句中平中仄平平韵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仄平平韵 1、 句序拍节:长短句的安排对韵律的影响。 此词牌是前后两片。其句序上片为7/6/7/4;下片为6/6/7/4。因为上片前三句都是七字长句式,所以对于韵律来说相对平稳,至上片歇拍的四字句这里,因为句序的改变才出现了下沉,使韵律这块的情调有了更加沉郁的变化出来。 下片过片部分没有与上片起的部分一样,这一拍上下两句整拍都变成一个六字句序,使得句序的韵律略不同于上片起拍部分,虽然这拍的六字上下句相对的字数,相对对等,但因为句序的变化,(比上片同位置的句序少了一字),所以虽然此拍也有见平稳,但会略沉与上片同位置拍的韵律。第三句因为又变成了一个七字句式,所以此句这里的韵律相对的平稳性又较前一拍稍微提高一些,但由于最后尾拍又是一个四字句的短句式,所以最后的这块韵律的下沉,相对来说,就会有个很大的下沉变化。 2、 句式结构:是接近律句形式还是逆袭的领字格句式? 个人认为此词牌只有上片第一句接近律句形式。因为第二句和第一句是在一个拍内,且平仄并没有出现相对情况,也少了一字,所以第二句开始是不算的。虽然上片一三句虽然都是七律律诗类的七字句,但除了第一句的平仄与律句一样外,其余句式君不同。 下片第三句的七字句式是跟律诗一样的,与上片第一句的句式平仄一样。 结构:上片第一拍七字句基本都是4/3。最后四字句为2/2。 下片六字句式为4/2(记得伊人老师讲过,词的句式结构不像律诗那样过于细分化的),四字句为2/2结构。 此词牌《画堂春》没有逆袭的领字格句式。通篇按照上景下情,小片叙事形式的。 3、 平仄安排:是律句形式还是拗句形式,对声情有什么影响? 关于平仄安排上,除了上片第一句与下片第三句,都符合律诗平仄形式外。六字句式平仄比较符合马蹄韵格式平仄形式,不知这个是不是律句形式?除此之外四字句式平仄也是如此一中二平。 上片第三句没有“中”的句子除外。如果此词牌中的“中”都是按照两两相对平仄的写作手法的话,是接近律句形式的。 对于声情方面,平仄相间比较有规律,所以关于音韵律上的声调来说,是比较和谐的。但上片的第三句的平仄,如果按照正规律句形式来说的话(这句没有中),这一句是拗体了,仄平平仄仄平平(正规律句应是平平仄仄仄平平,或仄仄平平仄仄平。)所以前四“仄平平仄”这块是拗的。 4、 押韵:韵脚平仄显示的情感基调,韵脚疏密的安排对词牌的声情影响? 上片因为是四句四平韵,属于句句押韵,韵脚比较密,所以所呈现的情感基调是下沉的,前面因为是七字句较多,所以下沉中的平稳还是比较沉稳的,歇拍的四字句因为句式关系,所以此处的韵脚这里更显下沉,使得这块韵字的情感变化相对于见闷郁。 下片由于第一句没有押韵,出现了一个仄音白脚,所以下片的韵脚情感就出现了一些和婉变化,起拍这里的情感基调就与上片略有不同。后面四字句式情感基调与上片相同,因为四字句前面有两句是句句押韵承接来的,所以这里也是更显下沉。 5、 对偶或对仗:有几处满足条件,对偶或对仗所在的位置以及在此拍中起到的作用? 《画堂春》这个词牌,同一拍内,符合对仗条件的不多。只有下片的第一二句六字句的平仄符合对偶形式,此拍要想对仗的话,前提如果此句式的“中”必须符合平平仄仄平平或者仄仄平平仄仄这样的句式才能达到对仗句式要求。其他句式因为一拍之内的平仄不符或者是字数不符,不能作对偶或者对仗要求。 相对来说,此词牌在下片的第一拍就有对仗或对偶形式的出现,能起到稳定句式声律更加和谐的良好情况出现。虽然此词牌关于对仗或者对偶没有作硬性要求,但例词这儿时做成流水句式形式的,且第一句前四还有句内自对情况出现,可见,此句式是可以做成对偶或对仗,还有流水句式的。 6、总结部分。此词牌无论从句式,押韵还是句式结构部分来首哦,上片起始的部分还是比较缓慢和平稳的,但由于第二句的字数变化,此处还是有稍微的情感变化的,不是很明显,再就在歇拍的四字句式哪里有了一些更加沉郁的下沉变化。 下片因为第一拍的过片部分不同于上片,所以这块的情感基调是略沉与上片同样位置的情感基调的。下片第三四句式同于上片,所以这块的情感基调是与上片相同的,尾拍短促使得情感戛然而止,情感震荡感显重。
二、《少年游》 双调五十字,前段五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两平韵 (晏殊)
少年游 晏殊 〔宋代〕 芙蓉花发去年枝,双燕欲归飞。兰堂风软,金炉香暖,新曲动帘帷。 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仄仄平平 中中中中 中平中仄 平仄仄平平 家人拜上千春寿,深意满琼卮。绿鬓朱颜,道家装束,长似少年时。 中中中中平中仄 中仄仄平平 中中中中 仄平中仄 中仄仄平平 1、 句序拍节:长短句的安排对韵律的影响。 此词牌为上下两片。上片句序为:7/5/4/4/5;下片同。共四拍,上下各二拍。第一拍为两句一拍;第二拍为后三句一拍。下片同上。 《少年游》此词牌七字句较少,四五字句式较多,所以出来的的情感是前慢后快,至尾拍略又回归舒缓。 2、 句式结构:是接近律句形式还是逆袭的领字格句式? 七字句结构为4/3;五字句结构为3/2;四字句式为2/2。只有第一句接近律句形式。本词牌无领字格。 3、平仄安排:是律句形式还是拗句形式,对声情有什么影响? 从律的格式来说,如果上拍第一句的中能够做到平平仄仄仄平平,这样的平仄格式是正规且不需要小拗小救的。如果按照135不论,第一字的中用了仄,第三字也用了仄,虽然也符合律句形式,但第二字会出现孤平现象。按照律诗约定俗成,孤平要规避的。 所以在填写本词牌时,一定要注意的是“中”的地方。尤其是四个“中”连在一起的情况的句子,要注意前后平仄要根据马蹄律呢样的仄仄平平;或平平仄仄互相交替安排。声情方面,因为只有上片第一和第二句是两句连续押平韵的,所以起拍这个的情感是较平稳缓和进入的,到了后面的两个四字短句式,由于多了两个白脚的跳脱,使得声情有了很大的变化。应该是有呢种想抒发但有抒发不出来的下沉忧郁。因为下片与上片的句式字数是一样的,所以上下片的情感基调亦是一致。 4、押韵:韵脚平仄显示的情感基调,韵脚疏密的安排对词牌的声情影响? 从第二句之后两句白脚一个韵脚来看,词词牌的押韵的韵脚并不很密,属于较疏。 只有前两句都有押韵,显比较平稳外,其他句式情感方面皆有变化使得音韵的压抑彰显的不那么突出。 5、 对偶或对仗:有几处满足条件,对偶或对仗所在的位置以及在此拍中起到的作用? 符合对偶的地方只有三四句的四字句式这里,可以做成对偶形式。如果要做成对仗形式,就要注意“中”的平仄两两交替使用,相对。只有做到了这些,此两句才能成为对仗句式。下片同位置两个四字句亦是。 6、总结部分。晏殊这首词牌有五十字,属于中调词牌,且又是上下两阙。所以在布局方面可以上景下情,也可以边景边情,亦可上情下景各种布局手法来写。总篇用回忆手法起笔,倒序写出当年寿堂的情景。又因为句式押韵结构关系,所以起拍的情感缓慢平稳,至第三句开始情感开始出现起伏变化。过片起拍又在变化的基础山慢慢缓和了一下,然后因第二句白脚关系,使得下片此处的情感少压抑,多见舒畅洋溢,情感节奏随着句式的加快,至尾戛然而止。词余味甚浓。
三、《诉衷情令》 双调四十四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六句三平韵 (晏殊)
青梅煮酒斗时新,天气欲残春。东城南陌花下,逢著意中人。 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中中中平 中平中中中中 中仄仄平平 回绣袂,展香茵,叙情亲。此情拚作,千尺游丝,惹住朝云。 平仄仄句仄平平 仄平平 中平中仄 中中中中 中仄平平 1、 句序拍节:长短句的安排对韵律的影响。 句序为上片7/5/6/5;下片3/3/3/4/4/4/4。《诉衷情》此词牌只有上片第一句式七字句式,且又押韵,所以起拍的第一句的情感是缓慢的,第二句因为句式少了两个字且又从第一句连续押韵,所以,整个的第一拍这里的情感是有缓慢循序下沉加快的。第三句又一个六字句,所以情感基调在这里略有稍起,至歇拍的收束句又有下沉。所以此韵律的起伏起伏来变化的。 下片三个三字句一个白脚,押两个韵,所以说此拍虽然因为句式短句原因而导致情感起伏变化较大,但后二个短句的韵字连用使得这块的情有个相对的压制感。尾拍接三个四字句式,只有一个押韵句,所以此处的情感是略升的,相对因为押韵的稀疏所带来的抑减少,使得前面储蓄的情感在最后一拍这里得到了舒展。典型字尽意不尽之词余味遐思悠长连绵。 2、句式结构:是接近律句形式还是逆袭的领字格句式? 此词牌句式结构:七字句为4/3。六字句为3/3。五字句上片第二句为3/2;上片第四句为2/3;可见五字句式是可以32也可以23结构的。 下片三字句为1/2。四字句为2/2 。 本词牌只有上片第一句是比较接近律句形式的。一三位置皆是“中”,律诗又有135不论之说,可见此句式是比较接近的。全篇无领字。 3、平仄安排:是律句形式还是拗句形式,对声情有什么影响? 平仄的安排,因为此词牌“中”的地方比较多,所以在写作时,一定要注意中超过二格相连的地方,不能四个或者三个都用平,或者是仄。要马蹄韵那样两两交替填写,否则虽然能通过检测,也会因为平仄不协而导致声调偏颇,从而带累坏了整个词牌的情感基调。 4、押韵:韵脚平仄显示的情感基调,韵脚疏密的安排对词牌的声情影响? 上片的押韵非常符合律句押韵形式,四句三平韵,且第三句的收尾也是仄白脚,使得上片读来韵律方面比较和谐。句式方面虽然也有影响,但韵字由于符合律句的押韵形式,所以使得上片的情感基调起伏上如细浪般跌宕起伏 下片因为过片是三个短句式,虽然后二句也是韵脚紧连,但因为连续押韵关系,使得此处的情略多压沉,有想发而发不出的情感于其中,词的尾拍因为连着两个白脚句式的跳跃,使得整个由上而来的这块激流情感在这个得到了发挥。最后收束句之所以有这样的效果,得赖于前几拍的起伏变化效果。 5、 对偶或对仗:有几处满足条件,对偶或对仗所在的位置以及在此拍中起到的作用? 对偶方面上片符合一拍之内对偶对仗的地方没有。下片符合鼎足对的地方比较多。过片一拍三个三字句。最后一拍的三个四字收束句都是可以做成鼎足对的。也可以做成流水句式。这个此词牌也是没有硬性要求。 6、总结部分。总之此词牌的特点就是起始平稳缓慢,然后渐渐加快节奏使得情感有起伏变化,至下片时情感尤为加快,至尾拍却在激流之时戛然而止,对于思之情怀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