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15|回复: 31

南腔北调与秀才识字

[复制链接]

55

主题

709

帖子

491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89
贡献
1188
金钱
1838
发表于 2022-3-30 14:33: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金与九门是一对冤家,俗话说不是冤家不聚头,二人常喜欢在版块谈诗,一个自称纵横,一个别号无敌。
   老金认为写诗当然要押韵,而押韵不妨南腔北调,譬如《大雾诗》花字与滑字押韵,有人认为不可押,因滑字在东南韵是仄声,而花是平声,平与仄怎么相押?老金说,句中平仄理当按东南平水韵,句尾叶韵则不妨宽到词韵甚至北元之中原音韵,是谓南腔北调,盖老金终身读鲁迅,又喜写诗,诗韵每以云贵方言押韵,集成数集,自谓《南腔北调集》。
   九门闻之,喜滋滋点头称妙,谓吴文英亦以南腔北调填词,譬如《夜合花》有句“依前唤酒银罂”,则是以罂入阳韵,何也?盖罂字虽难识,而半边同樱,古吴越人樱大概发ang韵,所以罂虽北调是庚韵,然而在南腔不免发阳韵。
    查九门在北京,金筑子在云南,二人论诗,一问一答之间,常是南腔与北调。

55

主题

709

帖子

491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89
贡献
1188
金钱
1838
 楼主| 发表于 2022-3-31 14:21: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和阳不能通押吗?

九门不再说罂字押方言韵,他搬出晴耕雨读斋的古坟籍《梦窗词集校笺》,有郑氏手批,说:“缸为江韵,而吴文英《夜合花》押阳韵,七阳不可通三江,庚,阳古同用,缸为罂之误”,这位郑氏大概弄错了,《平水韵》中七阳不可通押三江是对的,但《词林正韵》江与阳归并到第二部,可以通押,吴文英《夜合花》是词,不是近体诗,可见专家的书不可轻信。

点评

没办法,死读书的人你跟他说不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3-31 16: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1

主题

9203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律诗绝句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437
贡献
10207
金钱
12870
发表于 2022-3-31 16:33:33 | 显示全部楼层
门外谈诗 发表于 2022-3-31 14:21
江和阳不能通押吗?

九门不再说罂字押方言韵,他搬出晴耕雨读斋的古坟籍《梦窗词集校笺》,有郑氏手批,说 ...

没办法,死读书的人你跟他说不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761
贡献
13774
金钱
16764
发表于 2022-3-31 17:09: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郑氏回到吳文英年代探讨事物是正确的,那时的确没有词林正韵、晚翠轩词韵以及后世一切等等的什么事。

  上说,只支持郑氏探学态度,与当下热论“缸”、“罂”用字正误,韵律正误无关。


点评

查了一下,吴文英之前的北宋 陈师道的南乡子 蔡伸极相思二首都是通押。 南宋仇远的声声慢 也是通押,录如下。 藏莺院静,浮鸭池荒。 绿阴不减红芳。 高卧虚堂。 南风时送微凉。 游鞯践香未遍,怪青春、别我堂堂。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3-31 17:57
宋代没有《词林正韵》,但也不会拿《平水韵》写词吧?郑氏什么水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3-31 17:51
也不能这么说,还是要灵活读书。后面的韵书是对前人用韵的总结。不能因为成书晚就一定不能应用到前人身上。 这个问题其实也好办,查一查吴氏的词或同时代其他词人的作品,有没有江阳韵部通押就解决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3-31 17: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1

主题

9203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律诗绝句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437
贡献
10207
金钱
12870
发表于 2022-3-31 17:3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水有相逢 发表于 2022-3-31 17:09
郑氏回到吳文英年代探讨事物是正确的,那时的确没有词林正韵、晚翠轩词韵以及后世一切等等的什么事。

  上 ...

也不能这么说,还是要灵活读书。后面的韵书是对前人用韵的总结。不能因为成书晚就一定不能应用到前人身上。
这个问题其实也好办,查一查吴氏的词或同时代其他词人的作品,有没有江阳韵部通押就解决了。

点评

什么叫“大家”?他要从古,要行时,要自度词曲,甚至要出个律,都可以,我等又焉知其当时在乐器配音响效果上能否拨弄至可以协调?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3-31 18: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709

帖子

491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89
贡献
1188
金钱
1838
 楼主| 发表于 2022-3-31 17:51: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水有相逢 发表于 2022-3-31 17:09
郑氏回到吳文英年代探讨事物是正确的,那时的确没有词林正韵、晚翠轩词韵以及后世一切等等的什么事。

  上 ...

宋代没有《词林正韵》,但也不会拿《平水韵》写词吧?郑氏什么水平?

点评

这是不是应该撇除平水与词林去考虑问题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3-31 18: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1

主题

9203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律诗绝句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437
贡献
10207
金钱
12870
发表于 2022-3-31 17:5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水有相逢 发表于 2022-3-31 17:09
郑氏回到吳文英年代探讨事物是正确的,那时的确没有词林正韵、晚翠轩词韵以及后世一切等等的什么事。

  上 ...

查了一下,吴文英之前的北宋 陈师道的南乡子 蔡伸极相思二首都是通押。

南宋仇远的声声慢 也是通押,录如下。

藏莺院静,浮鸭池荒。
绿阴不减红芳。
高卧虚堂。
南风时送微凉。
游鞯践香未遍,怪青春、别我堂堂。
闲里好,有故书盈箧,新酒盈缸。

只怕吴霜侵鬓,叹春深铜雀,空老周郎。
弱絮沾泥,如今梦冷平康。
翻思旧游踪迹,认断云、低度横塘。
离恨满,甚月明、偏照小窗。
以上足以证明词可以江阳韵通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761
贡献
13774
金钱
16764
发表于 2022-3-31 18:05: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子规 发表于 2022-3-31 17:32
也不能这么说,还是要灵活读书。后面的韵书是对前人用韵的总结。不能因为成书晚就一定不能应用到前人身上 ...

什么叫“大家”?他要从古,要行时,要自度词曲,甚至要出个律,都可以,我等又焉知其当时在乐器配音响效果上能否拨弄至可以协调?

   

点评

同时代及前代词人都这么干就说明问题了呀。 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3-31 18: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761
贡献
13774
金钱
16764
发表于 2022-3-31 18:21: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门外谈诗 发表于 2022-3-31 17:51
宋代没有《词林正韵》,但也不会拿《平水韵》写词吧?郑氏什么水平?

这是不是应该撇除平水与词林去考虑问题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1

主题

9203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律诗绝句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437
贡献
10207
金钱
12870
发表于 2022-3-31 18:2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水有相逢 发表于 2022-3-31 18:05
什么叫“大家”?他要从古,要行时,要自度词曲,甚至要出个律,都可以,我等又焉知其当时在乐器配音响效 ...

同时代及前代词人都这么干就说明问题了呀。
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

点评

不问你猪跑,问你猪肉味道呢,给跑出味道来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3-31 18: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761
贡献
13774
金钱
16764
发表于 2022-3-31 18:44: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子规 发表于 2022-3-31 18:28
同时代及前代词人都这么干就说明问题了呀。
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 ...

不问你猪跑,问你猪肉味道呢,给跑出味道来了?

点评

可惜,这段话太隐晦,弯儿拐的深。以子规兄捷思也反映不过来,却跑去隔壁站上弄了一大幅帖子。那边,九大爷也在拐着弯儿问你呢:吃过酒糟肉酱没有。 我也没吃过,不过,酒糟大肉、酒糟鱼吃过,不过忘了佳肴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4-1 01: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761
贡献
13774
金钱
16764
发表于 2022-4-1 01:53: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水有相逢 发表于 2022-3-31 18:44
不问你猪跑,问你猪肉味道呢,给跑出味道来了?

可惜,这段话太隐晦,弯儿拐的深。以子规兄捷思也反映不过来,却跑去隔壁站上弄了一大幅帖子。那边,九大爷也在拐着弯儿问你呢:吃过酒糟肉酱没有。        我也没吃过,不过,酒糟大肉、酒糟鱼吃过,不过忘了佳肴的美名了。九爷还顺带问了你一个谜语呢:中国古代什么酒放缸里去会变成猩红色。

点评

那边正在把九大爷按在地下摩擦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4-1 07: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1

主题

9203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律诗绝句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437
贡献
10207
金钱
12870
发表于 2022-4-1 07:25:54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水有相逢 发表于 2022-4-1 01:53
可惜,这段话太隐晦,弯儿拐的深。以子规兄捷思也反映不过来,却跑去隔壁站上弄了一大幅帖子。那边,九大 ...

那边正在把九大爷按在地下摩擦呢。

点评

哈哈,那边的诗例不行呀。不过,九爷只讨论缸,怎回事。 红糟送人,可不是唤个吳姬压酒,然后——嗱,这缸酒渣送你了。 治病、做餸菜备用的,是红麯(糟),非湿漉漉的酒渣渣。 杏糵、仙方,非红糟(麯)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4-1 11:39
九门长于写诗,不擅考据,不过不象金筑子固执,金筑子旧声新韵能坚持十年,九门前天还坚持“罂”的江浙方言韵,今天就改成江,阳不能通韵,庚,阳可以同用,不再提方言韵的事了,见书思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4-1 09: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28
贡献
33010
金钱
52952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发表于 2022-4-1 08:3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点评

是的,现在的专家不比古时,诗词功底差,又好著书,卢盛江《文镜秘府论汇校汇考》,煌煌四大册巨著,费了牛力,不如王利器《文镜秘府论校注》精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4-1 09:27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709

帖子

491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89
贡献
1188
金钱
1838
 楼主| 发表于 2022-4-1 09:27: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穿越梅嶺 发表于 2022-4-1 08:30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是的,现在的专家不比古时,诗词功底差,又好著书,卢盛江《文镜秘府论汇校汇考》,煌煌四大册巨著,费了牛力,不如王利器《文镜秘府论校注》精准。

点评

我手头的就是王利器的校注本。其实买书也是有学问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4-1 12: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709

帖子

491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89
贡献
1188
金钱
1838
 楼主| 发表于 2022-4-1 09:32: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子规 发表于 2022-4-1 07:25
那边正在把九大爷按在地下摩擦呢。

九门长于写诗,不擅考据,不过不象金筑子固执,金筑子旧声新韵能坚持十年,九门前天还坚持“罂”的江浙方言韵,今天就改成江,阳不能通韵,庚,阳可以同用,不再提方言韵的事了,见书思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761
贡献
13774
金钱
16764
发表于 2022-4-1 11:39: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子规 发表于 2022-4-1 07:25
那边正在把九大爷按在地下摩擦呢。

哈哈,那边的诗例不行呀。不过,九爷只讨论缸,怎回事。

  红糟送人,可不是唤个吳姬压酒,然后——嗱,这缸酒渣送你了。    治病、做餸菜备用的,是红麯(糟),非湿漉漉的酒渣渣。

  杏糵、仙方,非红糟(麯)的新法酿酒。

   琉璃钟、琥珀浓,折射出酒滴的颜色如真珠红。
  以上诗例是不是应该这样解?我的理解未必对,子规兄也解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28
贡献
33010
金钱
52952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发表于 2022-4-1 12:38:47 | 显示全部楼层
门外谈诗 发表于 2022-4-1 09:27
是的,现在的专家不比古时,诗词功底差,又好著书,卢盛江《文镜秘府论汇校汇考》,煌煌四大册巨著,费了 ...

我手头的就是王利器的校注本。其实买书也是有学问的。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4-2 07:2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我尽我的全力考证,考证的结果,依旧认为应该是“罂”。本人历来认为,“平仄是不变的,押韵是可变的”,只要作者口音以为是押韵的即可;全依韵书有时是在骗自己!

点评

只要作者口音以为是押韵的即可;全依韵书有时是在骗自己! 老金做学问是认真的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4-2 09:53
宋词押韵按当时语音,没有固定韵书,《词林正韵》是后人总结宋词押韵编的,虽说无固定韵书,但肯定受《平水韵》影响大,至于按方言押韵,个别情况有,但不会普遍,吴文英以精于音律著称,大概不会用方言押韵。 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4-2 07: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709

帖子

491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89
贡献
1188
金钱
1838
 楼主| 发表于 2022-4-2 07:52: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2-4-2 07:27
关于“银缸与银罂”,我尽我的全力考证,考证的结果,依旧认为应该是“罂”。本人历来认为,“平仄是不变的 ...

宋词押韵按当时语音,没有固定韵书,《词林正韵》是后人总结宋词押韵编的,虽说无固定韵书,但肯定受《平水韵》影响大,至于按方言押韵,个别情况有,但不会普遍,吴文英以精于音律著称,大概不会用方言押韵。
   银缸,对应前边剪蜡花,应该是原文。银罂,依前是没有对应的。

点评

词与诗不同,词为宋代时音的产物,它的平仄后人依《广韵》有时可“以仄代平”;韵亦不依诗韵,由作者依声可唱即可。后人总结的词韵与“平水韵”大不相同!清《四库全书》为“缸”,依《广韵》、《集韵》都有依据,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4-2 08: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4-2 08:5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22-4-2 09:03 编辑
门外谈诗 发表于 2022-4-2 07:52
宋词押韵按当时语音,没有固定韵书,《词林正韵》是后人总结宋词押韵编的,虽说无固定韵书,但肯定受《平 ...

词与诗不同,词为宋代时音的产物,它的平仄后人依《广韵》有时才订为“以仄代平”;韵更不依诗韵,由作者依声可唱即可。后人总结的词韵与“平水韵”大不相同!清《四库全书》为“缸”,依《广韵》、《集韵》都有依据,看视合理;但宋《集韵》所收字,庚、阳部有些字音归属就很模糊,如傍、螃、虻,就收入庚韵。古人有人质疑缸为罂之误,不是没有道理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28
贡献
33010
金钱
52952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发表于 2022-4-2 09:53:01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2-4-2 07:27
关于我尽我的全力考证,考证的结果,依旧认为应该是“罂”。本人历来认为,“平仄是不变的,押韵是可变的” ...

只要作者口音以为是押韵的即可;全依韵书有时是在骗自己!


老金做学问是认真的吗?

点评

任何韵文都是先有口语为韵,然后才是依口语之韵统计成书。宋词的起源就是以口语为韵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4-2 10:18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4-2 10: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穿越梅嶺 发表于 2022-4-2 09:53
只要作者口音以为是押韵的即可;全依韵书有时是在骗自己!

任何韵文都是先有口语为韵,然后才是依口语之韵统计成书。宋词的起源就是以口语为韵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86

帖子

121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17
贡献
303
金钱
494
发表于 2022-4-2 23: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金老19楼认为应该是“罂”是对的,符合全词所要表达的意境。银罂既有银光也有“罂”声,若换写作缸字则是咣啷响了,画面质感不一样。加之,“词韵窄,酒杯长。” 暗示酒于酒器,让词人迸发情感,而韵达则不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761
贡献
13774
金钱
16764
发表于 2022-4-3 01:15: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丙集.洞仙歌》:

   “绍兴间,有题《洞仙歌》于垂虹者,不系其姓名,龙蛇飞动,真若不烟火食者。时皆喧传,以为洞宾所为书。浸达于高宗,天颜冁然而笑曰:‘是福州秀才云尔。’左右请圣渝所以然,上曰:‘以其用韵,盖闽音云。’其词曰:‘飞梁压水,虹影澄清晓。橘里渔村半烟草。今来古往,物是人非,天地里,惟有江山不老。雨巾风帽,四海谁知我?一剑横空几番过。按玉龙、嘶未断,月冷波寒,归去也、林屋洞天无锁。认云屏烟障、是吾庐,任满地苍苔,年年不扫。’久而知为闽士林外所为。圣见异矣!盖林以巨舟仰而书于桥梁,水天渺然,旁无来迹,故世人益神之。”

  以上是说以方言韵入词的。

  诗友们人人都是文、白好手,这里,白话文注释欠奉了。



点评

这是个例,作者连名字都不传,宋词如果不依一定韵书,以各自方言来,是怎么做到大致符合词林正韵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4-3 08: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761
贡献
13774
金钱
16764
发表于 2022-4-3 02:04: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钟振振在《杂谈诗词创作第廿六、廿七讲》“我们今天写词用什么韵?”中提《词林正韵》:“……那么我想告诉你,《词林正韵》并不是填词用韵的‘金科玉律’。它只是‘最不坏’的一部词韵。”
“《词林正韵》最严重们问题在哪里呢?在于它并不完全符合唐宋人,特別是宋人填词用韵的实际情况。
  唐宋人填词用韵,是没有‘国标’,即‘国家标准’的。国家并没有组织专人编制词韵,并以国家或国家有关主管部门的名义发布。道理很简单,因为词不是国家考试——选拔官员的科举考试的科目及文体。”

  钟博士还提到今、古词家用韵,事涉主席的《西江月.井冈山》,事涉周邦彦《品令.梅花词》,事涉姜夔自度曲《长亭怨慢》,事涉张炎《忆旧遊.大都长春宫即旧之太极宫也》。
  
  估计,词之用韵,不全依“平水”,不全按“词林”的情况,《全宋词》里,不会是极端个案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761
贡献
13774
金钱
16764
发表于 2022-4-3 02:44: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摘抄一段   中国社会科学网载文《切韵指掌图》与宋词用韵:

  “……有宋一代,词受到了全社会的喜爱。那么,有没有像《广韵》那样,专门约束词人用韵的词韵著作呢?清代沈雄《古今词话》引元代陶宗仪《韵记》记载宋代朱希真(敦儒——山水註)词韵十六条,夏承焘、吳熊和认为‘北宋末年朱希真尝拟应制词韵十六条’(《读词常识》),唐圭璋、金启华也认为‘这当是最早的词韵著作’(《历代词学研究述略》)。鲁国尧遍考陶宗仪的所有著作及存目,均未见朱希真词韵十六条的记载,证明沈雄的引文不可信,故得出宋代无词韵书的结论。”

   关于宋代有否《应制词韵十六条》,钟振振博士说:“著名官员词人朱敦儒(希真——山水註)曾经编过《应制词韵十六条》。因为高宗、孝宗都喜欢词,宫庭中有些休闲娱乐活动,会命文学侍从之臣填词以供艺人演唱。虽然不是什么庄重、严肃的场合,但应制填词,要讨皇上的欢心,有擢升官职或获取赏赐等种种好处,还是马虎不得,要当回事来做好它。因此,编本《应制词韵》还是有用处的。这是特殊情况,一笔带过,横竖这本词韵也未能流传下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709

帖子

491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89
贡献
1188
金钱
1838
 楼主| 发表于 2022-4-3 08:05: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水有相逢 发表于 2022-4-3 01:15
南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丙集.洞仙歌》:

   “绍兴间,有题《洞仙歌》于垂虹者,不系其姓名,龙蛇飞动, ...

这是个例,作者连名字都不传,宋词如果不依一定韵书,以各自方言来,是怎么做到大致符合词林正韵的?

点评

你弄反了,《词林正韵》是依宋词用韵而编成,宋词当然“大致符合词林正韵的? ...”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4-3 09:49
……久而知为闽士林外所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4-3 09: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761
贡献
13774
金钱
16764
发表于 2022-4-3 09:20: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门外谈诗 发表于 2022-4-3 08:05
这是个例,作者连名字都不传,宋词如果不依一定韵书,以各自方言来,是怎么做到大致符合词林正韵的? ...

……久而知为闽士林外所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4-3 09:4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门外谈诗 发表于 2022-4-3 08:05
这是个例,作者连名字都不传,宋词如果不依一定韵书,以各自方言来,是怎么做到大致符合词林正韵的? ...

你弄反了,《词林正韵》是依宋词用韵而编成,宋词当然“大致符合词林正韵的? ...”

点评

少说了一句,那词林正韵又怎么大致从平水韵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4-3 10: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4 12:0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