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34|回复: 0

许敬宗等“奏合而用之”的目的为何?

[复制链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3-18 09:55: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22-3-18 15:13 编辑

许敬宗等“奏合而用之”的目的为何?

       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卷二“声韵”条:
       隋朝陆法言与颜、谢诸公定南北音,撰为《切韵》,凡一万二千一百字,以为文楷式。而先仙、删山之类分为别韵,属文之士共苦其苛细。国初,许敬宗等详议,以其韵窄,奏合而用之。法言所谓“欲广文路,自可清浊皆通”者也。

       先说陆法言的《切韵》:“欲广文路,自可清浊皆通;若赏知音,即须轻重有异”。“因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遂取诸家音韵,古今字书”,“定之为切韵五卷”。
     《切韵》的字音以“轻重有异”,成韵193部。其“苛细”当然不利于“欲广文路”,文路即写诗之用韵组词之路,朝廷以文取士,于是发生“属文之士共苦其苛细”,遂有许敬宗等的“奏合而用之”,以《切韵》韵部划分了“同用”“独用”。但许敬宗又是根据什么准则去划分“同用”“独用”呢?当然是用历代以来诗人的用韵继承标准即永明体的用韵标准划分的。许敬宗有自编诗27首,多为长韵,可见他的标准即为永明体标准。举例:

       安德山池宴集
       许敬宗|

戚里欢娱地,园林瞩望新。山庭带芳杜,歌吹叶阳春。
台榭疑巫峡,荷蕖似洛滨。风花萦少女,虹梁聚美人。
宴游穷至乐,谈笑毕良辰。独叹高阳晚,归路不知津。

       “新人辰滨津”《切韵》为十七真,“春”则为《切韵》十八醇。而“真、醇”“同用”则是永明体诗的用韵。

       奉和行经破薛举战地应制
       许敬宗
混元分大象,长策挫修鲸。于斯建宸极,由此创鸿名。
一戎乾宇泰,千祀德流清。垂衣凝庶绩,端拱铸群生。
复整瑶池驾,还临官渡营。周游寻曩迹,旷望动天情。
       “鲸” “生”《切韵》为十二庚;“名”“清” “营”“情” 《切韵》为十四清。庚清同用则是永明体诗的用韵。
       可见许敬宗自己写诗的用韵即继承于永明体,他的奏请“同用”“独用”的依据也是永明体的用韵规律!

       其实“同用”“独用”只是朝廷“欲广文路”的实用主义,是一种拉郎配方法,脱离了字音本身的协韵规律。宋人编的《集韵》,其中同样注有“同用”(它叫“通用”)“独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4 01: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