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提顿
提与顿,本来都是书法上的名词。笔锋在书写点画时不可能一样粗细,所谓提笔,是指当点画要求变细时毛笔就要提起,所谓顿笔,则是指线条点画要求变粗变特出时,用力下按,所谓“力透纸背者为顿”。因此,提与顿是相对而言的,互为依存的。提与顿,是两种相辅相成的笔法,没有提,就无所谓顿,没有顿,提也就失去了意义。词中提顿,第一种情况是是提笔在前渲染,而顿笔则在后明白了当地说明意思,这叫做: 正提顿,如:
羌笛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北客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暮。
——朱敦儒《水龙吟》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姜夔《扬州慢》
临断岸、新绿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处。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
——史达祖《绮罗香?咏春雨》
逆提顿,则是顿笔在前实写,提笔在后虚写烘托。如:
无奈云沉雨散,凭阑干、东风泪眼。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庭院。
——王诜《忆故人》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织成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秦观《浣溪沙》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姜夔《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
——姜夔《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门隔花深梦旧游,夕阳无语燕归愁。玉纤香动小帘钩。
——吴文英《浣溪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