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说 “心”(散文) 如今提起“钱”,那都是人人喜爱谈论的话题。可是就在昨日下午,我走进集镇街道,却遇到几个老年人坐在一起谈“心”。那些老人几乎都感叹的说:“如今有道德良心的人真的不多了。”“那是,有几个人还有报恩之心呢!”“贪心的多,真心的少。”“真是人心隔肚皮。”“人心不足蛇吞象。贪官都是‘不到黄河心不死’。”只有一个老人说:你们说的都没错,但是 “好心人”还是有的……我听到这几个老人的呱呱的对话闲聊,于是也就想到来简单的说说“心”。 心是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世上万物,只要有生命的东西,都有“心”,动物、植物都不例外,没有心都难以存活下去。但是最复杂的却只有“人心”,最不好分辨的也是只有“人心”。常言说的那句“画虎画骨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流传了数千年,如今还被诸多人用着,可见是颇有道理的名言,算是经久不衰的精品佳作。 对于 “人心”,一般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心”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就是说心是心脏,没有心脏,人的整个身体就不能运行;所以古代在处治犯人时就有“剜心破腹”的刑罚。战争中也有“直捣敌人心脏”的战术。更有“攻心为上”的兵法。可见“心”的重要了。第二说“心”是人的一个意识,“心”就是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一种意志力量,一种情绪感染。有了“坚强的心”,任何力量都攻不破这座城府;有了“勇敢的心”,任何困难艰险地可以去克服;有了“大爱的心”,任何积德的善事好事都乐意去做……。还有在古代,哲人们还把“心”的意识功能称之为“禅”,叫“禅心。”于是就有把中华文化说成是“禅的文化”,“心的文化”。 据动物学家研究说:凡是哺乳动物,从受精卵发育出来的第一个器官就是心脏,心脏是伴随着生命开始,直到生命的结束的唯一器官;所以“心”是不能受到任何伤害的,“人怕伤心,树怕剥皮。”枪毙罪犯就是让他的心脏立即停止跳动。 同时心脏是一个接收外界信息的站台、把那些诸多的信息在这里进行过滤,与大脑配合思考狗,形成同步善恶是非的判断、继而做出相应的意识调整。可见“心”是引领人获得生命高度提升的器官。 《孟子》说:“ 心之官则思。”古代人以心为思维器官,故后沿用为脑的代称。“思想”就成了“心”的表现。心喻口,口喻心,指的是反复思量、反复揣度。于是心中的心里 的活动也就难以一下子表露出来,还可以隐蔽起来叫“深藏不露”。于是就有了“心智”“心计”“心机”等一类的词语,那那些头脑机敏灵活的说成为“心猿智慧”、《诗·小雅·巧言》中说:“他人有心,予忖度之”,那时就开始提出要注意分辨人心了。还总结出“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的格言作为识别人心的经验。 “心”也表现在人的精神上 。人有志气抱负 叫“心量”;有思想有意识脚“心体” 或“心识” ;有思想感情叫“心想” ;有思想行为叫“心用” 思想和主意就叫“心裁”; 神志不清,迷迷糊糊、恍惚不安叫“心神惝恍” 或“心神仿佛”。 心神如猿猴般变化难以控制叫“心猿意马”、 分心,心绪不集中叫“心持两端”, 思虑太多叫“心事重重”,不守诺言叫“变心”也叫“心趄”。 所以不管你的“心”怎么隐藏或化装,终究都会表现出来,“露出马脚”,遗留下“蛛丝马迹”,让人把你看穿看透!成语就有“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一说。 只要打开汉语词典粗略一番,就可以发现用“心”字组成的词语,成语、俗语、歇后语简直是不可胜数,我粗略统计一下,就有三千多个,那些带“心”字的词语有表情的,有表意的,有描绘的,有贬谪的,有歌颂的,有揭露的,有……简直是精彩纷呈,势若繁星,那意思独到深刻,入木八分。这里我为了节约篇幅,不再一一举例了,读着诸君自己去翻阅字典,也可以到手机电脑里去查看,不多做浪费了。 古人写诗词,都爱用“心”来表达情感,用“心”来写出千古名句。如唐朝孟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极写母爱。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刻画战乱。孟浩然“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写出友情的纯真。李商隐的那些“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句句都把爱情表达得淋漓畅快。王昌龄的一句“一片冰心在玉壶”也是千古绝唱。王安石“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写出了梧桐的本色。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大气凛然,有口皆碑。白居易《琵琶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情景交融,令人叹惋。“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我就是以为这才是真正思乡之情。中国古代好的优秀诗词,就是“心”的经典,就是“心”的凝聚,没有心,何谈诗词文化!古人写诗,都是用心的,唐代诗人卢延让写诗是“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诗人贾岛也是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从这里我们可以想到古人治学的严谨,想到写文章的“心”! “有形之心”指的是人的心脏,它以不停地跳动来推进人体的血夜循环;“无形之心”指的是人的精神和情感的表达。就生命的价值来看。“无形之心”比“有形之心”还重要许多。所以孔子说:“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次之。”如果一个人仅仅有健全的“有形之心”而没有健康的健全的“无形之心”,那么这个人的生存价值就仅仅是活着,再没有其它存在的价值了,甚至可以不被称为“人”了。所以做人关键就是要做好自己的“心”。 做人,首先要秉持一颗“良心”,传承一颗“善心”,保持一颗“好心”;千万不可有“坏心”,更不能有“黑心”和“人面兽心”。对祖国,对人民,对父母。永远要保持一颗“赤子之心”。 做事,首先要“下定决心”、鼓足信心;接着就要“用心”“细心”“精心”“专心”“虚心”,保持“耐心”“恒心”,把事尽量做好做完美。就算遇到挫折也不要“灰心”,不要有“怨心”“悔心”。绝不能有“二意三心”、“胡乱花心”。 人与人之间相处,首先提倡“热心”,拿出“诚心”,掏出“真心”,保持一颗“爱心”,更要“互相关心”,真正做到“将心比心”,“同德同心”。当然不能“有口无心”“假仁假心”。当然,对待那些陌生人不可一下子就“全抛一片心”,相反还得“处处留心”“时时小心。” 古话说:“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对儿女总是“操心”,即使操碎整颗心,父母都很“甘心”,所以做儿女的要理解父母的“苦心”,,要对老父母“贴心”,对父母要保证有“孝心”。 如果当上领导干部,就要对肩负的事业责任“尽心”,要有满腔的“雄心”,要有爱人民的“丹心”,做事处事保持“公心”,一定要戒除“私心”,不要有“贪心”,保持“知足心,”面对诱惑不要“花心”不能“动心”,绝对不能生出“贼心”。 我们普通人要始终拥有一颗“平常心”。因为人生绝对不会有时时的“开心”“舒心”“爽心”。难免会生出“烦心”“闹心”“恼心”“揪心”“不顺心”,甚至会觉得很“痛心”。遇到这种情形,你就要学会“调心”,把自己的心态调理到平和的位置,做到“静心”,“宽心”,消除一切“计较心”“ 攀比心”。保持我就是“我的寻常心”。
自古以来,圣哲贤人都提倡人要“修心为本”。孔子自己也带头“三省吾身”。因此人人都要修炼自己的心、性、情。人活在天地间,要为真理,为民族,为国家,为天下苍生担起重负。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境界。宋代理学家张载有名言说:人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几句话足以体现张载的胸怀,也足以表现“无形之心”的最高境界。倘若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了这样一颗“心”,那真的就是不负此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