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5
注册时间2021-12-8
威望548
金钱4584
贡献3918
金牌会员
 
威望- 548 点
贡献- 3918 次
金钱- 4584 枚
|
本帖最后由 浮生半闲 于 2022-2-28 22:17 编辑
孤雁入群也称孤雁混群格。就好像一只孤单的白雁混入一群黑雁一起振翅高飞。在格律诗的创作中,“孤雁入群格”不常用;但是,诗人因为激情澎湃,为了表达一种特殊的情感需要,一时在本韵部里又找不到准确的字眼,不得已之下,借用邻韵部的字眼作为全诗结句的韵脚。所以说,“孤雁入群格”是一种不常用的“格”,但又是某些诗人在某些场合不得不用的一种“格”。
格律诗首句用邻韵,有人称之为“孤雁入群格”,有人称之为“孤雁出群格”。
一部分人称首句用邻韵为“孤雁出群格”,因为只有首句用韵不同,好似孤雁离群而去。相对应的,如果只有尾句用邻韵,则称之为“孤雁入群格”。
另一部分人则称首句用邻韵的为“孤雁入群格”,因为只有首句用韵不同,好似孤雁飞入雁群。相对应的,这部分人称只有尾句用邻韵的为“孤雁出群格”。
那么,古人怎么看这两种说法呢?
明朝人谢榛在《四溟诗话》说,首句押邻韵(借韵),叫做孤雁出群格,而且宋朝人就有了这种说法:七言绝律,起句借韵,谓之“孤雁出群”,宋人多有之。《四溟诗话》。
清朝人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提到了一个孤雁入群格:
前投幕府诗,本用鱼韵,而起借七虞无字,谓之孤雁入群格。
前投幕府诗,就是前面引用的杜甫《投简梓州幕府》,第一句押【虞】韵:无,2、4句押【鱼韵】:书、疏。
两个人的说法完全相反,同是首句押邻韵,明朝人说“孤雁出群”,清朝人说”孤雁入群“。
仇兆鳌认为的孤雁出群格是另一种说法:此题客旧馆,本用青韵,而后借八庚声字,谓之孤雁出群格。
杜甫《客旧馆》如下:
陈迹随人事,初秋别此亭。
重来梨叶赤,依旧竹林青。
风幔何时卷,寒砧昨夜【声】。
无由出江汉,愁绪月冥冥。
这首诗的第六句韵脚是:声,属于【庚】,其他韵脚亭、青、冥都属于【青】。
仇兆鳌说这是“孤雁出群格”,这是中间第三联押了邻韵。
按照唐律来说,第六句这个”声“字,其实也出韵了。假如科举的时候作诗,是绝对不能犯这种错误的。
原来这个问题由来已久的混乱啊?其实只是首、末句的名字倒过来而已。
这两种说法似乎都有道理,但到底哪种说法对呢?
其实这两种说法都不对,“孤雁出群格”和“孤雁入群格”其实是一个意思,都是指首句用邻韵。
为什么?格律诗首句可以用邻韵,但从来没有说过格律诗中间句或末句也可以用邻韵,格律诗末句是不允许用邻韵的,否则就不能称之为格律诗。
原因如下:
一是格律诗首句可用邻韵是因为首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对首句要求相对比较宽松;
二是格律诗首句用邻韵的例子比比皆是,除了上面这首还有王安石的《元日》、李白的《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林逋的《山园小梅》、卢梅坡的《雪梅》等等,但尾句用邻韵的例子少之又少,几乎没有;
三是若末句也可以用邻韵,那是不是中间句也可以用邻韵?那样的话邻韵就通用了,分韵的意义何在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