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 铁马秋风塞北 杏花春雨江南的出处 1、“铁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椰树骄阳海岛,牦牛冰雪高原” 这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的《识字6》。 2、美学家朱光潜1897年-1986年)《文艺心理学》第十五章“刚性美与柔性美”中引用了“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 网上“余光中《听听那冷雨》用典一览表”一文中第2条: 杏花春雨江南:东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元·虞集《风入松》:“为报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徐悲鸿甲申年(1944年)书赠流丹仁弟自题联:“白马秋风塞上,杏花春雨江南”,吴冠中改为“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 与之差不多的“《听听那冷雨》相关诗词典故辑录”一文中也是这样说。 还有“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铁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两种说法,更不知早出最早出处。 只可惜,这些说法都没有说明具体出处。但肯定不是徐悲鸿的原创,应该是“集联”。因为 “杏花春雨江南”出处很具体。 前一句中“白马”改为“骏马”、“铁马”,感觉越来越刚劲矫健。“塞上” 改为“冀北”、“塞北”,这几个地理名词意思都是指北方。 “铁马秋风”和“杏花春雨”应该都是从南宋诗人陆游的诗句化来的。“铁马秋风”是从陆游七律诗《书愤》颔联两句“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化来。“杏花春雨”应该是陆游七律诗《临安春雨初霁》颔联两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明朝深巷卖杏花”化来。 还从网上查到两条有关的材料: 一则是:“铁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椰树骄阳海岛,牦牛冰雪高原” 这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的《识字6》。“椰树骄阳海岛,牦牛冰雪高原”虽然能相配,但感觉有点像高鹗续写的《红楼梦》后四十回。 另一则是:美学家朱光潜1897年-1986年)《文艺心理学》第十五章“刚性美与柔性美”中引用了“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