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人南方诗词文苑版主
精华9
注册时间2019-10-23
威望330
金钱1539
贡献1013
版主
沧浪诗人南方诗词文苑版主
  
威望- 330 点
贡献- 1013 次
金钱- 1539 枚
|
《旅游诗稿》 易淑国/原创
37,瞻仰邯郸晋冀鲁豫烈士陵园
烈士陵园座古城,庄严肃穆柏森森。
投身革命抛头颅,甘洒热血为人民。
将军丰碑昭万代,领袖题词慰千魂。
誓葆江山色不变,正气浩荡佑后昆。
(注:晋冀鲁豫烈士陵园,位于邯郸市邯山区陵园路,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座大型烈士陵园。1946年3月奠基,1950年10月落成。陵园占地320亩,分南北两院,是我国建筑最早、规模最大、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题词和碑文最多的烈士陵园。 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该烈士陵园是为了纪念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晋冀鲁豫四省的英雄们,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从1937年冬开始创建,到1948年8月与晋察冀边区合并,有着11年光辉战斗的历史。
在此安葬着副参谋长左权、冀南银行行长高捷成(我国金融事业奠基者)、《新华日报》社社长何云、北方局政权工作部秘书张衡宇、冀南银行第二任行长赖勤及其夫人、中共北方局军委书记张兆丰、朝鲜义勇军领导人陈光华和石鼎、抗日英雄范筑先等烈士。)
38,游邯郸秦始皇出生地
千古一帝秦始皇,战国七雄强中强。
并吞六国大一统,郡县集权达中央。
货币统一书同文,灵渠长城功煌煌。
焚坑不仁难长久,错用赵高招灭亡。
(注:据《史记》第六卷《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于秦昭王48年正月生于邯郸,其父曾住在当时的赵国古都邯郸,见到大商人吕不韦的爱姬(史称"赵姬"),悦而取之,生始皇。经有关专家考证,秦始皇出生的确切地点在当时的赵都邯郸的廓城(大北城)温明殿遗址和丛台以南,在今城内中街以东,丛台公园西南的朱家巷一带).
39,观司马相如题词枕有感
草蛇灰线两相如①,一个品高一不足。
升仙桥上题豪志,回车巷里锋芒无。
妙笔生花善辞赋,皓腕胜雪愿当炉②。
负心郎君移情恋,犹赞文君歌当哭。
(注:①历史上名“相如”的,就蔺相如和司马相如两个最著名,据说,司马相如因仰慕蔺相如,改自己名相如,其父为他取名是“犬子”。司马相如出生于四川,成名于长安,似乎和邯郸没有什么关系。可偏偏上个世纪70年代,在邯郸磁县出土了一方元代的磁州窑瓷枕。图中桥头横匾上的“升仙桥”三字表明这是司马相如题写“大丈夫不乘驷马高车,不过此桥”的励志桥。图中两个人物,显然是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东晋《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成都)城北十里有升仙桥,有送客观,司马相如初入长安,题市门曰:'不乘高车驷马,不过汝下’。”人们为了纪念胸怀大志的司马相如,将升仙桥改为驷马桥。后人也叫它“大丈夫”桥。瓷枕现存邯郸博物馆。
②卓文君当炉沽酒。)
40,游邯郸丛台公园
胜日寻幽登丛台①,绿男红女纷纷来。
七贤功高延国脉②,二度梅花竟盛开③。
奉公守法④则国强,胡服骑射⑤展雄才。
父子兄弟争王位,沙丘饿殍⑥实堪哀。
(注:①丛台是邯郸市的象征,又名武灵丛台,国家重点公园,中国百家名园之一。丛台公园相传始建于战国赵武灵王赵雍时期(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99年),是赵王检阅军队与观赏歌舞之地,古称"武灵丛台"。距今两千多年。
颜师古《汉书注》称,因楼榭台阁众多而"连聚非一",故名"丛台"。台上原有天桥、雪洞、花苑、妆阁诸景,结构严谨,装饰美妙,曾名扬列国。现存古台雄伟壮观,是明清以来的修复建筑,虽已非原貌,但仍不失古典亭榭的独特风格。它是赵都历史的见证,成为古城邯郸的象征。邯郸名字的来由据说是因区域内有邯山,而郸是尽的意思,邯郸意为到此为尽。
②走进丛台,首先到达的是七贤祠。“七贤“指的是韩厥、程婴、公孙杵臼、蔺相如、廉颇、李牧和赵奢七位人物。
③丛台顶是据胜亭,拱门门楣上有“夫妻南北,兄妹沾襟”八个大字。指的是“梅开二度”的典故:说唐末一位姓梅的老臣被人陷害,其子梅良玉改名换姓扮作书童逃亡,流落到其父同科好友陈东初家中,与陈家之女陈杏元以兄妹相称,一天陈东初怀念梅良玉的父亲,在自家梅园祭奠,梅花尽落,伤感之余要出家,女儿陈杏元痛苦挽留,陈东初说到“除非梅花二度重开,否则我定出家无疑”。于是女儿祈祷苍天感动花神,第二天陈家梅园果真梅开二度,陈东初认出书童就是梅家之子,便将女儿许配给他,准备成婚之时,又遭到奸臣陷害,陈杏元被迫和番到北国,二人走到邯郸,登上丛台诀别,抱头痛哭难舍难离,后几经周折,除掉奸臣,梅良玉和陈杏元终于重逢团圆,便是“二度梅开”的故事。
④奉公守法:赵奢是赵国负责收税的官员。他到相国平原君家收税,但平原君家人傲慢抗税,赵奢根据律法处治了他们,一连杀了九人。平原君恼怒,要杀了赵奢。赵奢说道:"您在赵国是贵公子,现在纵容您的家臣不奉行公事,法律就会削弱。法律削弱,国家就衰弱。国家衰弱,诸侯就加强战争,诸侯加强战争,赵国就不存在了,您怎么能够得到这样的富足呢?凭着你的尊贵地位,奉行公事,遵守法律,全国上下就太平,全国上下太平,国家就强大,国家强大,赵国就稳固,您作为赵国重臣贵戚,怎么能被天下人轻视呢?"平原君听了赵奢的话,备感惭愧,也深深地佩服赵奢!亲自给赵奢松绑,连连对他道歉。平原君认为赵奢是一个贤能的人,对国王说了这件事。把赵奢推荐给了赵王。赵王任用他管理国家的赋税,没有多少时间,赵国百姓富裕而且国家府库充实。
⑤胡服骑射:赵武灵王是战国时赵国的一位奋发有为的国君,他为了抵御北方胡人的侵略,实行了“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改革的中心内容是穿胡人的服装,学习胡人骑马射箭的作战方法。其服上褶下絝,有貂、蝉为饰的武冠,金钩为饰的具带,足上穿靴,便是骑射。为此,他力排众议,带头穿胡服,习骑马,练射箭,亲自训练士兵,使赵国军事力量日益强大,而能西退胡人,北灭中山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胡服骑射”对国人最大的影响就是让每个男人都穿上了裤子(利于骑马射箭),因为之前男人都是穿裙子(或叫袍子)。现在胡服骑射这个建筑位于东环路与邯大路圆盘处,就是来马台村东南处,附近村庄经济繁华,人们安居乐业,一天到晚都是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这个建筑屹立在一个大转盘中间,所有的车辆经过此处时都要绕过这个大转盘,这样防止发生车祸意外,它属于邯郸吉利的象征。
⑥公子章与惠文王(公子何)争夺王位,兵败,逃到赵武灵王所住的沙丘宫。惠文王派曾经反对胡服骑射的公子成和李兑率兵包围沙丘宫,杀死公子章。断水断粮围困沙丘宫三月,饿死退位的赵武灵王,史称沙丘之变。一代雄才,饿死沙丘。)
41,过邯郸学步桥
学步桥上信步游,寿陵少年现心头。
虚心好学诚可贵,自信图强亦风流。
(注:学步桥位于邯郸市区北关街,沁河公园西段,原为木桥结构,因常遭水冲,于明代万历45年(1617)改建为拱券型石桥。桥身长32米,面宽9米,高8米,两旁各有19块拦板和18根望柱,均雕有历史人物故事和精美的狮子、猴子等动物。桥下设有三个大桥孔,桥孔两侧附设四个小孔,桥孔中心处雕有向下俯视的龙头。桥的规模虽不大,但结构坚固,造型美观,具有民族桥梁建筑的艺术风格。古桥旁边有一座“邯郸学步”的石雕。学步桥根据庄子“秋水”篇的寓言故事取名。)
42,过赵州桥
架石跨洨似飞虹,安渡济民利交通。
千载惊涛全逝去,犹道李春立神功。
(注:赵州桥又称“安济桥”,在河北省赵县城南2.5公里处坐落在河北省赵县洨河上.建于隋代(公元581-618年)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和建造,距今已有约1400多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3,咏南京
金粉六朝都金陵①,布衣平民建大明。
虎据龙蟠城不固,难御鬼子来相侵。
日寇奸杀罪滔天,尸骨成山血淋淋。
百万雄师过大江,横扫南京面貌新。
(①十朝古都,六朝金粉,意思是差不多的。有着6000多年文明史和2400多年建城史的南京,与北京、西安、洛阳并称为“中国四大古都”。自公元229年东吴孙权迁都南京以来,历史上先后有10个朝代在此建都,故有“十朝都会”之称。
“十朝都会”的来历:东吴(229-280年)、东晋(317-420年)、南朝(宋、齐、梁、陈)(420-589年)、南唐(937-961年)、明初(1368-1420年)、太平天国(1851-1864年)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11年)。
“六朝古都”:最早在南京建都的是三国初期的东吴,其开国君主孙权于公元229年从荆州的武昌(今湖北鄂州)迁都建业(今南京)。公元280年东吴灭亡后,晋朝宗室司马睿于317年在建康建立东晋王朝。420年东晋灭亡后,一连又有4个小国在此建都,即南朝的宋(开国君主为刘裕,故史称“刘宋”)、南齐(开国君主为萧道成)、梁(开国君主为萧衍,故史称“萧梁”)、陈(开国君主为陈霸先)。历史上,把东吴、东晋以及宋、齐、梁、陈称作“六朝”。南京是“六朝古都”之说即发端于此。故称南京为“六朝金粉”意思是和“六朝古都”一样的。金粉:旧时妇女妆饰用的铅粉,常用以形容繁华绮丽。亦形容六朝的靡丽繁华景象。)
44,游南京雨花台
瞻仰烈士望遗容,纪念碑前鞠三躬。
幸有长明灯一盏,缅怀凭吊致心衷。
游人嘻戏觅奇景,可有知恩建国功?
都像英雄鲜血染,雨花石上印殷红。
45,游南京偶感
总统府与明故宫,中山路上各西东。
都说金陵多王气,为何府宫皆成空?
46,游古秦淮
秦淮河上文德桥,贡院街前夫子庙。
后庭花曲今不闻,庙前河边竞商贸。
小巷大街人接踵,院里庙内静悄悄。
莫道游人少斯文,进院入庙要门票。
47,游江南贡院①
东接桃叶南抵淮,西临状元北对牌②。
沧桑千年神圣地,鹏程万里涌贤才。
但求梧桐栖双凤,直跃飞虹上三台③。
世变商战代文战,士子不到游人来。
(注:①江南贡院又称南京贡院、建康贡院。位于南京市秦淮区东南隅,南京夫子庙学宫东侧,是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组成部分,夫子庙地区三大古建筑群之一。明远楼为贡院正大门,大门两侧刻有:"明经取士、为国求贤"八个大字,道出了贡院的真正意义。
江南贡院始建于宋乾道四年(1168年),清同治年间,江南贡院达到鼎盛。仅考试号舍就有20644间,加上附属建筑数百间,占地超过30余万平方米。其规模之大、占地之广居全国各省贡院之冠,创中国古代科举考场之最。
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袁世凯、张之洞奏请立停科举,以便推广学堂,咸趋实学。从此江南贡院便结束了它的使命。从贡院落成到晚清废除科举江南贡院为国家输送了800余名状元、10万名进士、上百万名举人,明清时期全国半数以上官员都出自江南贡院。江南贡院中国科举博物馆是中国唯一反映中国科举考试制度为内容的专业性博物馆是中国科举制度中心、中国科举文化中心和中国科举文物收藏中心。
②江南贡院曾经占地约三十万平方米,东起姚家巷,西至贡院西街,南临秦淮河,北抵建康路。东晋大书法家王献之迎接爱妾桃叶之渡口“桃叶古渡”就在贡院东方。
③在江南贡院的考生中,年龄最大的状元是唐朝的尹枢,"应试时年已七十有余",与其弟先后中状元,时人称"梧桐双凤"。在江南贡院帘门外,横有一条宽约十余米的清水池,池水将江南贡院拦腰分作两段。池上架有一座石桥,即"飞虹桥"。当时有一句俗话说的是"卷子过了飞虹桥,举人一半拿到手"。其意思是说,如果某人的乡试经过外帘官员的誉录,对读、初选、分卷、弥封之后送过飞虹桥,交到了阅卷官员的手里,这时,他就已经有了百分之五十被录取为举人的希望。
48,长干桥上
长干桥上望古河,秦淮无语静默默。
当年多少风流事,曲终舞罢唯寂寞。
灯红酒绿口中意,两小无猜难捉摸。
千年烟尘随风散,犹吟太白长干歌。
49,游太湖央视影视城
太湖央视影视城,鬼斧神工更无伦。
桃园尤思三结义,茅庐感佩七纵擒。
人去楼空梁山寨,春回叶繁野猪林。
游客留影假赤壁,烟波浩渺可乱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