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71|回复: 10

简论产生于唐的近体诗的平仄韵

[复制链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2-27 08:48: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22-2-27 08:50 编辑

简论产生于唐的近体诗的平仄韵


       自从唐产生了近体诗这种形式,一出现就得到了上至朝廷官员、下至文人韵士们的最广大的欢迎和运用。近体诗的灵魂就是句子讲究字声平仄,押平声韵。
    那么,这四声平仄和用韵的根据是什么?现在人们一般只认为是依“平水韵”规定,死搬硬套,历代不变!
    唐代没有“平水韵”!“平水韵”是宋末人根据唐人近体诗的用韵归纳出来的。唐人用韵是根椐六朝永明体诗的用韵继承下来的。因为唐近体诗选择于永明体的一种最佳形式:五言、四联、八句;中两联对仗,讲平仄粘对。
    问题来了:用韵规范来源于永明体,平仄字声却不完全来自永明体。永明体没有同义平仄两读字;平仄两读字的依据则产生于隋代的《切韵》一书。《切韵》序说得很明白:“以古今声调既自有别,诸家取舍亦复不同,吴楚则时伤轻浅,燕赵则多涉重浊,秦陇则去声为入,梁益则平声似去”。“江东取韵,与河北复殊,因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陆法言只得众采字声,一字同义平仄两读。韵部则尽量细分,例如平声则不是三十部,而是五十七部。“该死”的“十三元”被分成了“元、魂、痕”。“十灰”部“来、台”与“杯、回”也不在同一韵部。然而到了唐人手里,则各取所需:韵字依永明体习惯,押韵相对宽得多;而字声则依《切韵》平仄两读,用起来更加灵活!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2-2-27 09:47:21 | 显示全部楼层
从齐武帝琅琊城讲武应诏诗南梁·沈约
九功播祧墠,七德陈武悬。【去声】
展事昌国图,息兵由重战。
皇情咨阅典,出车迨辰选。
饰徒映寒隰,翻绥临广甸。
……

八咏诗其四霜来悲落桐南梁·沈约
悲落桐。落桐早霜露。
燕至叶未抽。鸿来枝已素。
本出龙门山。长枝仰刺天。
上峰百丈绝。下趾万寻悬。【平声】
……

点评

悬,仄声犹言天下,见《史记》 平声为挂,平仄不同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2-27 10: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2-27 10: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2-2-27 09:47
从齐武帝琅琊城讲武应诏诗南梁·沈约
九功播祧墠,七德陈武悬。悬【去声】
展事昌国图,息兵由重战。

悬,仄声犹言天下,见《史记》
平声为挂,平仄不同义。

点评

赋得夹池修竹诗 东晋 · 贺循 绿竹影参差,葳蕤带曲池。 逢秋叶不落,经寒色讵移。 来风韵晚径,集凤动春枝。 所欣高蹈客,未待伶伦吹。————吹 夜听妓诗 南朝宋 · 刘骏 寒夜起声管,促席引灵寄。 深心属悲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2-27 11:48
咏德诗三首 其三 蜀汉 · 张翼 遥遁播荆衡,杖策憩南郢。 遭动透浪迹,遇靖恬夷性。 拊卷从老语,挥纶与庄咏。 遐眺独缅想,萧神飙尘正。 时无喜惠偶,绝韵将谁听。==========听 习子茂芳标,有欣徽音令。 颖敷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2-27 11:38
看不懂你的歪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2-27 11: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2-2-27 11: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2-2-27 10:14
悬,仄声犹言天下,见《史记》
平声为挂,平仄不同义。

看不懂你的歪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2-2-27 11:3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22-2-27 11:47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22-2-27 10:14
悬,仄声犹言天下,见《史记》
平声为挂,平仄不同义。

咏德诗三首 其三 蜀汉 · 张翼
遥遁播荆衡,杖策憩南郢。
遭动透浪迹,遇靖恬夷性。
拊卷从老语,挥纶与庄咏。
遐眺独缅想,萧神飙尘正。
时无喜惠偶,绝韵将谁听。==========
习子茂芳标,有欣徽音令。
颖敷陵霜倩,葩熙三春盛。
拂翮期宵翔,岂与桑榆竞。
我混不材姿,遗情忘雕映。
虽非峄阳椅,聊以翮泗磬。

李陵录别诗二十一首 其九 魏晋 · 无名氏
烁烁三星列,拳拳月初生。
寒凉应节至,蟠蟀夜悲鸣。
晨风动乔木,枝叶日夜零。
游子暮思归,塞耳不能听。==========
远望正萧条,百里无人声。
豺狼鸣后园,虎豹步前庭。
远处天一隅,苦困独零丁。
亲人随风散,历历如流星。
三萍离不结,思心独屏营。
愿得萱草枝,以解饥渴情。

看柳上鹊诗 北齐 · 魏收
背岁心能识,登春巢自成。
立枯随雨霁,依枝须月明。
疑是凋笼出,当由抵玉惊。
间关拂条软,回复振毛轻。
何独离娄意,傍人但未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2-2-27 11:48:53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2-2-27 10:14
悬,仄声犹言天下,见《史记》
平声为挂,平仄不同义。

赋得夹池修竹诗 东晋 · 贺循
绿竹影参差,葳蕤带曲池。
逢秋叶不落,经寒色讵移。
来风韵晚径,集凤动春枝。
所欣高蹈客,未待伶伦吹。————吹
夜听妓诗 南朝宋 · 刘骏
寒夜起声管,促席引灵寄。
深心属悲弦,远情逐流吹。————吹
劳襟凭苦辰,谁谓怀忘易。

点评

这是不同地方的不同读音。同一地方之音不存在平仄两读。因而于《切韵》才合并为平仄两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2-27 11: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2-27 11:55: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2-2-27 11:48
赋得夹池修竹诗 东晋 · 贺循
绿竹影参差,葳蕤带曲池。
逢秋叶不落,经寒色讵移。

这是不同地方的不同读音。同一地方之音不存在平仄两读。因而于《切韵》才合并为平仄两读。

点评

从齐武帝琅琊城讲武应诏诗南梁·沈约 九功播祧墠,七德陈武悬。悬【去声】 展事昌国图,息兵由重战。 皇情咨阅典,出车迨辰选。 饰徒映寒隰,翻绥临广甸。 …… 八咏诗其四霜来悲落桐南梁·沈约 悲落桐。落桐早霜露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2-27 13: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2-2-27 13:05:40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2-2-27 11:55
这是不同地方的不同读音。同一地方之音不存在平仄两读。因而于《切韵》才合并为平仄两读。 ...

从齐武帝琅琊城讲武应诏诗南梁·沈约
九功播祧墠,七德陈武悬。【去声】
展事昌国图,息兵由重战。
皇情咨阅典,出车迨辰选。
饰徒映寒隰,翻绥临广甸。
……

八咏诗其四霜来悲落桐南梁·沈约
悲落桐。落桐早霜露。
燕至叶未抽。鸿来枝已素。
本出龙门山。长枝仰刺天。
上峰百丈绝。下趾万寻悬。【平声】
……

点评

前面告诉你了,这是不同义的两个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2-27 16: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2-27 16: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2-2-27 13:05
从齐武帝琅琊城讲武应诏诗南梁·沈约
九功播祧墠,七德陈武悬。悬【去声】
展事昌国图,息兵由重战。

前面告诉你了,这是不同义的两个字!

点评

你有什么可以证明:唐朝近体诗的律句,不是四声律而是平仄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2-27 16:51
这是【意义相同,声调不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2-27 16: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2-2-27 16: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2-2-27 16:07
前面告诉你了,这是不同义的两个字!

这是【意义相同,声调不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2-2-27 16:5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2-2-27 16:07
前面告诉你了,这是不同义的两个字!

你有什么可以证明:唐朝近体诗的律句,不是四声律而是平仄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4 01: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