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22-1-26 14:53 编辑
两宋时江西人在历史的舞台上开始崭露头角了,在官场上大展宏图,文化上也是席卷之势,不但领导了散文运动,而且领军诗词界。尤其是南宋时,江西文化主导了半壁江山。江西文化又几乎是抚州吉安平分秋色。 江西诗派是历史上最大的诗词流派,是人数最多、作品最多、理论最强、历史最久的诗派。江西诗派中包含了江西词派,江西词派也是历史上人数最多的词派。 《全宋词》共收录流传到今天的词作将近两万首。由于历史的各种原因,这些词人中半数多籍贯不详,剩下有籍贯的据唐圭璋先生《宋词四考》,两宋时期全国有词人867人,江西占153人。实际《全宋词》收1330多家,我查得江西词人170家左右,在有籍贯人数中占近四分之一,够惊人的吧。 由于对古地名不大熟悉,我搜集的《全宋词》江西人未必全面:吉安(庐陵):欧阳修、欧阳珣、周必大、刘辰翁、刘将孙(辰翁子)、刘弇、刘贵翁、刘仙伦、尹济翁、文天祥、彭元逊、王炎午、王从叔、赵文、赵功可、邓剡、周云、朱涣、杨师纯、杨炎正、杨氏、钟过、朱埴、罗椅、胡翼龙、彭叔夏、徐宝之、罗椿、李震、李天骥;杨万里(吉水)、李钰(吉水)、萧汉杰(吉水)、鞠华翁(吉水)、张埴(吉水);张潞(永新)、谭方平(永新)、胡幼黄(永新)、吴元可(禾川,似在永新)、段宏章(和川,似在永新);赵师侠(新干)、余处俊(新干)、利登(金川。今金川镇,隶属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位于新干县城);刘应几(安福)、彭泰翁(安福)、刘景翔(安福);董德元(永丰);刘过(泰和)、刘应雄(泰和)、刘天迪(泰和)、曾允元(泰和)、周孚先(泰和)。(52人)
张生(上饶)、徐安国(上饶)、徐元杰(上饶)、陈秉文(或为上饶);汪存(婺源)、汪宗臣(婺源)、王炎(婺源)、朱松(婺源)、朱熹(婺源);沈邈(弋阳)、陈康伯(弋阳)、谢枋得(弋阳);程邻(鄱阳)、洪皓(鄱阳)、洪适(鄱阳)、洪迈(鄱阳)、姜夔(鄱阳)、张履信(鄱阳)、张辑(鄱阳)、黎延瑞(鄱阳)、徐瑞(鄱阳);郑梦协(玉山)、王奕(玉山);张扩(德兴)、汪藻(德兴)、董颖(德兴)、张焘(德兴);赵汝愚(余干)。(28人)
京镗(南昌)、石孝友(南昌)、莫将(南昌)、宋自逊(金华,居南昌)、李宏模(豫章)、杜良臣(豫章)、赵善括(隆兴。南宋隆兴元年(1163年)改洪州为隆兴府。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置隆兴路,二十一年更名龙兴路,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改为洪都府,次年更名南昌府。)。(7人) 刘云甫(赣州);曾原一(宁都)、曾原郕(宁都);曾逮(河南,今洛阳人,曾几次子。曾几,今江西赣县章贡区人。按籍贯应为江西人)。(4人) 黄水春(宜春)、傅大询(宜春);徐鹿卿(丰城)、徐经孙(丰城)、李义山(丰城)、熊大经(丰城)、刘德秀(丰城)、王武子(丰城)、王义山(丰城)、彭履道(丰城);龚端(宜丰);袁去华(奉新);姚勉(高安)、姚云文(高安)、惠洪(高安);向子諲(临江军清江,析清江、新淦、新喻3县置临江军,设在樟树市的临江镇。清江,五代南唐升元元年 (937) 置,属洪州。治所即今江西樟树市西南临江镇。保大十年 (952) 改属筠州。《寰宇记》 卷106筠州:清江县 “以大江清流为名”。北宋淳化三年 (992) 于县置临江军。元为临江路治。明为临江府治。民国初属江西庐陵道。1926年直属江西省。1949 年移治樟树镇 (今江西樟树市)。1988年改设樟树市。)、郭应祥(清江)、姜个翁(清江)、罗志仁(清江)。(19人) 王寀(九江);黄谈(分宁,今江西修水)、黄大临(修水)、黄庭坚(修水)、黄叔达(坚弟)、徐俯(修水,坚甥);冯去非(星子);曹彦约(都昌)、江万里(都昌)、吕焕(都昌或说福建人);李彭(南康军建昌,今江西永修县)。(11人) 刘敞(新余);黄子行(分宜)。(2人) 鹰潭:连仲宣(贵溪)。(1人) 景德镇:李南金(乐平)、马廷鸾(乐平)。(2人) 刘鉴(鉴字清叟,号立雪,江西人。不第。宋亡隐处,年逾七十而终。有立雪稿,不传。具体籍贯不清);杨樵云(江西凃川,具体位置不明)。(2人) 抚州42人,见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