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楚虞 于 2015-4-16 12:15 编辑
【临江仙·琵琶语】
楼外东风吹雪乱,雨声拨动心声。思量自向曲中听。难将忧绪解,尚有眼波盈。 屈指流年春几度,凭阑认取曾经。当时沈梦未全醒。婆娑千百态,深浅一分情。
是夜,独坐屏前。
窗外下着雨,一连几天透着非是春天的深寒。
听雨,一直是自己非常喜欢的。只是少年听雨,听的是那份纯粹,偶尔来点为赋新词强说愁。而如今听雨,听的是那份错落,不为强说愁,也不为小题词,只是为了听而听。
有诗写雨: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大弦小弦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如此错杂的弹拨,极能拨动一份心弦,想那些该想的与差点忘记的过往。开着音箱,听着古筝,喝着苦荞,顺手填个小令,如此,一点寒意,便也算不得什么。
对于心性敏感,表面装着大咧,内心很细腻的人来讲,听雨,听歌,便是一个缓解生活劳累的好方法。有时候会情不自禁的让眼眸潮湿,非是伤心致极,只是突然的脆弱。
细细算算,一年又一年,花开花落,总感觉过去的点滴清晰如昨。老是清楚的记得,第一次入队,第一次写检讨,第一次传纸条,当然那纸条不是红笺,胜似红笺。
岁月长河洗涮过的地方,都在心里留了痕迹,若说能抹去,那是不可能。若说好清晰,似乎有些已成了碎片。好不容易有个宁静的雨夜,在灯下拾缀起来,想拼凑出完整的从前,却发现,拼凑的过程,的确有些不堪言说。
若是相互亏欠到也好了,公平。偏是独自一方亏欠,而且在一转眼间,已是多年。其实在某个世界里,也没有什么公平与亏欠,在当时,确切的说,应该是打与被打都是心甘情愿。也正因为如此,便是简结与纯粹,一时沈梦,不曾抛却,也不曾全醒,其实,这感觉也蛮好。
若是时光能够倒流,我想,许多人会依然走与当年一样的路,必竟一切都是那么真实与纯真。
想问问自己,最近怎么了?怎么老想这些呢?原因在客观上,可能是《被匆匆那年》,《致青春》,《何以笙箫默》,还有即将上映的影片《左耳》影响。而主观原因就那是,嗯,想家了,也觉得青春跑得太快,很快要连尾巴也抓不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