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中华诗词论坛/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95|回复: 0

[经典释文] 《孟子·万章章句》

[复制链接]

100

主题

472

帖子

2791

积分

首席版主

晴耕雨读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26
贡献
598
金钱
1064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1-23 20:28: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孟子·万章章句》
9.1万章问曰:“舜往于田,号泣于旻天①,何为其号泣也?”孟子曰:“怨慕也。②”万章曰:“‘父母爱之,喜而不忘;父母恶之,劳而不怨。’然则舜怨乎?”曰:“长息问于公明高曰:‘舜往于田,则吾既得闻命矣;号泣于旻天,于父母,则吾不知也。’公明高曰:‘是非尔所知也。’夫公明高以孝子之心,为不若是恝,我竭力耕田,共为子职而已矣③,父母之不我爱,于我何哉?帝使其子九男二女,百官牛羊仓廪备,以事舜于畎亩之中,天下之士多就之者,帝将胥天下而迁之焉④。为不顺于父母,如穷人无所归。”

天下之士悦之,人之所欲也,而不足以解忧;好色,人之所欲,妻帝之二女,而不足以解忧;富,人之所欲,富有天下,而不足以解忧;贵,人之所欲,贵为天子,而不足以解忧。人悦之、好色、富贵,无足以解忧者,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人少,则慕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⑤;有妻子,则慕妻子;仕则慕君,不得于君则热中⑥。大孝终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见之矣。”

注解:
①旻(mín)天:《说文》:“旻,秋天也。”泛指“天”。《书·尧典》:“钦若旻天。”《诗·小雅·雨无止》:“旻无疾威。”号泣:且言且泣。
②怨慕:既怨且慕。怨,恨也;慕,对父母之依恋。《礼记·檀弓上》:“其往也如慕,其反也如疑。”
③子息:公明高之弟子。公明高,曾子之弟子。恝(jiá),黠部,无忧貌。恝然:漠不关心貌,冷淡貌。恝置:淡然置之,置之不理。恝情:忘情。共:通“恭”。
④胥:皆,尽,全。
⑤少艾:亦作“幼艾”,年轻貌美之人。《战国策·赵策三》:“而王不以予工,乃与幼艾。”《战国策·齐策三》“齐王夫人死,有七孺子皆近”汉高诱注:“孺子,幼艾美女也。”赵岐注:“少,年少也;艾,美好也。”
⑥热中:内心焦急得发热。

9.2万章问曰:“《诗》云,‘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①。信斯言也,宜莫如舜。舜之不告而娶,何也?”
孟子曰:“告则不得娶。男女居室,人之大伦也。如告,则废人之大伦,以怼父母②,是以不告也。”
万章曰:“舜之不告而娶,则吾既得闻命矣;帝之妻舜而不告,何也?”
曰:“帝亦知告焉则不得妻也。”
万章曰:“父母使舜完廪,捐阶③,瞽瞍焚廪。使浚井,出,从而掩之。象曰:‘谟盖都君咸我绩④,牛羊父母,仓廪父母,干戈朕,琴朕,弤朕,二嫂使治朕棲。⑤’象往入舜宫,舜在床琴。象曰:‘郁陶思君尔。’忸怩。舜曰:‘惟兹臣庶,汝其于予治⑥。’不识舜不知象之将杀己与?”
曰:“奚而不知也?象忧亦忧,象喜亦喜。”
曰:“然则舜伪喜者与?”
曰:“否;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⑦。’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⑧。彼以爱兄之道来,故诚信而喜之,奚伪焉?”

注解:
①《诗·齐风·南山》:“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这些诗句可能在舜的时代根本不存在,只是万章认为那个时代也遵从一些规矩办事罢了。信斯言也,宜莫如舜:对这句话的深信不疑的,没有人超过舜。
②怼:怨恨。
③捐阶:撤去梯子。
④谟盖都君咸我绩:谋害都君都是我的功劳。谟,谋划。盖,通“害”。都君,舜也。
⑤二嫂使治朕棲:两位嫂嫂为我叠被铺床。意谓占有。
⑥惟兹臣庶,汝其于予治:《说文》:“惟,凡思也。”段玉裁注:浮泛之思也。于,训作“为”,助也。
⑦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赵岐注:“圉圉,鱼在水羸劣之貌。洋洋,舒缓摇尾之貌。倏然,迅走趋水深处也。”
⑧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所以对于君子,可以用合乎人情天理的方法欺骗他,不能用违反天理人情的诡诈欺罔他。

9.3万章问曰:“象日以杀舜为事,立为天子则放之,何也?”
孟子曰:“封之也;或曰,放焉。”
万章曰:“舜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杀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诛不仁也。象至不仁,封之有庳①。有庳之人奚罪焉?仁人固如是乎——在他人则诛之,在弟则封之?”
曰:“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②,亲爱之而已矣。亲之,欲其贵也;爱之,欲其富也。封之有庳,富贵之也。身为天子,弟为匹夫,可谓亲爱乎?”
敢问或曰放者,何谓也?”
曰:“象不得有为于其国③,天子使吏治其国而纳其贡税焉,故谓之放。岂得暴彼民哉?虽然,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不及贡,以政接于有庳’④。此之谓也。”

注解:
①有庳(bì):有庳,国名。亦作“有卑”,亦作“有鼻”;又名鼻墟、鼻亭。有,词头。相传舜封其弟象于此,故址在今湖南省道县北。
②不藏怒焉,不宿怨焉:有所忿怒,不藏在心里;有所怨恨,不留在胸中。
③象不得有为于其国:象不能在他的国土上为所欲为。
④不及贡,以政接于有庳:可能出自《尚书》一类文献。不必等到朝贡之时,平常也可以假借政务方面的需要来相接待。


9.4咸丘蒙问曰:“语云:‘盛德之士,君不得而臣,父不得而子。’舜南面而立,尧帅诸侯北面而朝之,瞽瞍亦北面而朝之。舜见瞽瞍,其容有蹙。孔子曰:‘于斯时也,天下殆哉,岌岌乎!’不识此语诚然乎哉?”孟子曰:“否;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老而舜摄也。《尧典》曰:‘二十有八载,放勋乃徂落,百姓如丧考妣,三年,四海遏密八音。’孔子曰:‘天无二日,民无二王’舜既为天子矣,又帅天下诸侯以为尧三年丧,是二天子矣。”

咸丘蒙曰:“舜之不臣尧,则吾既得闻命矣。《诗》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而舜既为天子矣,敢问瞽瞍之非臣,如何?”曰:“是诗也,非是之谓也;劳于王事而不得养父母也。曰:‘此莫非王事,我独贤劳也。④’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如以辞而已矣⑤,《云汉》之诗曰,‘周余黎民,靡有孑遗’⑥。信斯言也,是周无遗民也。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诗》曰:‘永言孝思,孝思维则。⑦’此之谓也。《书》曰:‘祗载见瞽瞍,夔夔齐栗,瞽瞍亦允若。⑧’是为父不得而子也?”

注解:
①咸丘蒙:孟子弟子。咸丘,鲁国地名,此以地名为姓氏。
②考妣:父母。郭沫若云:“周彝器中父之严(死后其灵不灭曰严,亦曰鬼)曰考,其配曰母;父以上曰祖,其配曰妣。《尧典》有‘如丧考妣’之语,乃伪托也。”
③四海遏密八音:四海,民间。《尔雅·释诂》云:“遏,止也。”密,《说文》作“谧”云:“谧,静语也;一曰,无声也。”八音,指八种质料(金、石、丝、竹、匏、土、革、木)所制作的乐器而言。
④《诗》云以下几句皆出自《诗·小雅·北山》。率,循,环绕着。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捕鸟的丝网。本义:捕鸟的丝网。《说文》:“率,捕鸟毕也。”贤劳,多劳。贤,多也。《小尔雅》:“贤,多也。”

⑤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所以解说诗的人,不要拘于文字而误解词句,也不要拘于词句而误解原意。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这就对了。逆,揣测、推测。
⑥出自《诗·大雅·云汉》,周宣王求雨之诗。
⑦出自《诗·大雅·下武》,赞美周武王能继承文王之大业。永言孝思,孝思维则:永远讲究孝道,孝道就成为天下的法则。
⑧出自《尚书》逸篇。祗,(zhī):音脂。《尔雅·释诂》:“祗,敬也。”载,事也。夔夔齋栗,敬慎战惧貌。《朱熹集注》云:“允,信;若,顺。”


9.5万章曰:“尧以天下与舜,有诸?”孟子曰:“否;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曰:“天与之。”“天与之者,谆谆然命之乎?①”
曰:“否;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曰:“以行与事示之者,如之何?”
曰:“天子能荐人于天,不能使天与之天下;诸侯能荐人于天子,不能使天子与之诸侯;大夫能荐人于诸侯,不能使诸侯与之大夫。昔者,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②,而民受之;故曰,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曰:“敢问荐之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如何?”
曰:“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天与之,人与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故曰,天也。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篡也,非天与也。《太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③’此之谓也。”

注解:
①谆谆然命之乎:反复叮咛地告诫他吗?《说文》:“谆,告晓之熟也。”《诗·大雅·抑》:“诲尔谆谆。”《广韵》云:“谆,告之丁宁。”
②暴之于民:暴(pù),显现,指的是公开引见给百姓。
③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百姓的眼睛就是天的眼睛,百姓的耳朵就是天的耳朵。

9.6万章问曰:“人有言:‘至于禹而德衰,不传于贤,而传于子。’有诸?”孟子曰:“否,不然也;天与贤,则与贤;天与子,则与子。昔者,舜荐禹于天,十有七年,舜崩,三年之丧毕,禹避舜之子于阳城,天下之民从之,若尧崩之后不从尧之子而从舜也。禹荐益于天,七年,禹崩,三年之丧毕,益避禹之子于箕山之阴。朝觐讼狱者不之益而之启,曰,‘吾君之子也’。讴歌者不讴歌益而讴歌启,曰,‘吾君之子也’。丹朱之不肖,舜之子亦不肖。舜之相尧、禹之相舜也,历年多,施泽于民久。启贤,能敬承继禹之道。益之相禹也,历年少,施泽于民未久。舜、禹、益相去久远,其子之贤不肖,皆天也,非人之所能为也。”

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匹夫而有天下者,德必若舜禹,而又有天子荐之者,故仲尼不有天下。继世以有天下,天之所废,必若桀纣者也,故益、伊尹、周公不有天下。伊尹相汤以王于天下,汤崩,太丁未立,外丙二年,仲壬四年,太甲颠覆汤之典刑,伊尹放之于桐,于桐处仁迁义,三年,以听伊尹之训己也,复归于亳。周公之不有天下,犹益之于夏、伊尹之于殷也。孔子曰:‘唐虞禅,夏后、殷、周继,其义一也。’”


9.7万章问曰:“人有言,‘伊尹以割烹要汤’,有诸?①”
孟子曰:“否,不然;伊尹耕于有莘之野②,而乐尧舜之道焉。非其义也,非其道也,禄之以天下,弗顾也;系马千驷,弗视也。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③。汤使人以币聘之,嚣嚣然曰:‘我何以汤之聘币为哉?我岂若处畎亩之中,由是以乐尧舜之道哉?汤三使往聘之,既而幡然改曰:‘与我处畎亩之中,由是以乐尧、舜之道,吾岂若使是君为尧、舜之君哉?吾岂若使是民为尧、舜之民哉?吾岂若于吾身亲见之哉?


“‘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非予觉之,而谁也?’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而内之沟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如此,故就汤而说之以伐夏救民。吾未闻枉己而正人者也,况辱己以正天下者乎?圣人之行不同也,或远,或近;或去,或不去;归洁其身而已矣④。吾闻其以尧舜之道要汤,未闻以割烹也。《伊训》曰:‘天诛造攻自牧宫,朕载自亳。’⑤”

注解:
①伊尹以割烹要汤:割烹,切菜炒菜,即庖人。要,干禄也。伊尹用厨艺向汤王干禄。伊尹为庖人见于先秦典籍《墨子·尚贤篇》、《吕氏春秋·孝行览第二·本味》,以及《史记·殷本纪》等。
②有莘之野:莘,古国。今在河南陈留县东北有故莘城。
③一介:一点儿。王引之《经义述闻通说》以为“介”即“个”字。
④或远,或近;或去,或不去:皆是相对于君主而言。归洁其身而已矣:保持自身不同流合污罢了。
⑤天诛造攻自牧宫,朕载自亳:出自《尚书》逸篇之《伊训》。造,始也;载,始也。上天的讨伐最初的根源起自夏桀的宫室,我不过从殷都亳邑开始谋划罢了。

9.8万章问曰:“或谓孔子于卫主痈疽,于齐主侍人瘠环①,有诸乎?”孟子曰:“否,不然也;好事者为之也。于卫主颜雠由。弥子之妻与子路之妻,兄弟也②。弥子谓子路曰:‘孔子主我,卫卿可得也。’子路以告。孔子曰:‘有命。’孔子进以礼,退以义,得之不得曰‘有命’。而主痈疽与侍人瘠环,是无义无命也。孔子不悦于鲁卫,遭宋桓司马将要而杀之,微服而过宋③。是时孔子当厄④,主司城贞子,为陈侯周臣。吾闻观近臣,以其所为主;观远臣,以其所主⑤。若孔子主痈疽与侍人瘠环,何以为孔子?”

注解:
①主:以……为主人。即依附于人。痈疽,《史记》作“雍渠”,卫灵公的宦官。瘠环,齐国人,也是宦官。古代,结交宦官是丑事。
②弥子:弥子瑕,卫灵公的宠臣。兄弟:姊妹。
③微服:改变服饰,化妆,隐秘行事,避人耳目。
当厄:正处在困难的境地,正在点儿背之时。
吾闻观近臣,以其所为主;观远臣,以其所主:我听说,观察在朝的臣子,看他所招待的客人;观察原来的臣子,看他所寄居的主人。


9.9万章问曰:“或曰:‘百里奚自鬻于秦养牲者五羊之皮,食牛以要秦穆公。’信乎?”孟子曰:“否,不然;好事者为之也。百里奚,虞人也。晋人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假道于虞以伐虢①。宫之奇谏,百里奚不谏。知虞公之不可谏而去之秦,年已七十矣;曾不知以食牛干秦穆公之为污也,可谓智乎?不可谏而不谏,可谓不智乎?知虞公之将亡而先去之,不可谓不智也。时举于秦,知穆公之可与有行也而相之,可谓不智乎?相秦而显其君于天下,可传于后世,不贤而能之乎?自鬻以成其君,乡党自好者不为,而谓贤者为之乎?②”

注解:
①晋人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假道于虞以伐虢:垂棘、屈,皆为地名。屈产之乘,屈地所产的骏马。假道伐虢,唇亡齿寒,详见《左传·僖公二年、五年》,公元前655年。
②自鬻以成其君,乡党自好者不为,而谓贤者为之乎:把自己卖了以成全他的君主,这样的事就是乡里一位洁身自好者都不会去做,反说贤者会做吗?

10.1孟子曰:“伯夷,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横政之所出,横民之所止,不忍居也。思与乡人处,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也①。当纣之时,居北海之滨,以待天下之清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②。伊尹曰:‘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亦进,曰:‘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此道觉此民也。’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与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而内之沟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也。”

柳下惠不羞污君,不辞小官。进不隐贤,必以其道。遗佚而不怨,厄穷而不悯③。与乡人处,由由然不忍去也。‘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④故闻柳下惠之风者,鄙夫宽,薄夫敦。孔子之去齐,接淅而行⑤;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可以速而速,可以久而久,可以处而处,可以仕而仕,孔子也。”

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⑥;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智,譬则巧也;圣,譬则力也。由射于百步之外也,其至,尔力也;其中,非尔力也。⑦”

注解:
①他以为与乡巴佬相处,好像穿戴者礼服礼帽坐在泥涂或者炭灰之上。
②顽夫廉:顽,通“贪”。
③遗佚而不怨,厄穷而不悯:自己被遗弃也不怨恨;陷于艰难困苦也不忧愁。
④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袒裼裸裎(tǎnxīluǒchéng)《朱熹集注》:“袒裼,露臂也。裸裎,露身也。”;浼(měi),玷污。
⑤接淅而行:《说文》:“淅,汰米也。”(jiēxī)捧着已经淘湿的米就出发了。《朱熹集注》:“接,犹承也;淅,渍米也。渍米将炊,而欲去之速,故以手承米而行,不及炊也。”后以“接淅”指行色匆忙。
⑥振:收。金声而玉振之也:先敲钟后击磬。条理:音乐的脉络;层次;秩序。
⑦由:通“犹”,犹如。

10.2北宫锜问曰:“周室班爵禄也,如之何?①”
孟子曰:“其详不可得闻也,诸侯恶其害己也,而皆去其籍②;然而轲也尝闻其略也。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凡四等。不能五十里③,不达于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天子之卿受地视侯,大夫受地视伯,元士受地视子、男。大国地方百里,君十卿禄,卿禄四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禄足以代其耕也。次国地方七十里,君十卿禄,卿禄三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禄足以代其耕也。小国地方五十里,君十卿禄,卿禄二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禄足以代其耕也。耕者之所获,一夫百亩;百亩之粪④,上农夫食九人⑤,上次食八人,中食七人,中次食六人,下食五人。庶人在官者,其禄以是为差。”

注解:
①北宫锜:卫国人。班:列,分为……几等。
②而皆去其籍:都把那些文献毁了。
③不能五十里:不足五十里。不能,不够,不足。
④百亩之粪:一百亩施了肥的农田。
⑤上农夫食九人:上等的农夫可以养活九个人。食,养活。

10.3万章问曰:“敢问友。”
孟子曰:“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①。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孟献子②,百乘之家也,有友五人焉:乐正裘,牧仲③,其三人,则予忘之矣。献子之与此五人者友也,无献子之家者也。此五人者,亦有献子之家,则不与之友矣。非惟百乘之家为然也,虽小国之君亦有之。费惠公曰:‘吾于子思,则师之矣;吾于颜般,则友之矣;王顺、长息则事我者也。’④非惟小国之君为然也,虽大国之君亦有之。晋平公之于亥唐也,入云则入,坐云则坐,食云则食,虽蔬食菜羹,未尝不饱,盖不敢不饱也。然终于此而已矣。弗与共天位也,弗与治天职也,弗与食天禄也,士之尊贤者也,非王公之尊贤也。舜尚见帝,帝馆甥于贰室,亦飨下敬上⑤,谓之贵贵;用上敬下,谓之尊贤。贵贵尊贤,其义一也。”

注解:
①挟(xié):仰仗,依仗。
②孟献子:鲁国大夫仲孙蔑,卒于鲁襄公十九年(公元前554年)。孟子的先祖。
③乐正裘,牧仲:皆当时名士。
④费:小国名。费国,春秋末期兴起的小国,为鲁国季孙氏据其采邑费(今山东临沂费县西北)所立。
⑤尚:通“上”。甥,女婿。甥馆,女婿在丈人家的住所,后甥馆用为女婿的代称。

10.4万章问曰:“敢问交际何心也?①”
孟子曰:“恭也。”
曰:“‘却之却之为不恭’,何哉?②”
曰:“尊者赐之,曰,‘其所取之者义乎,不义乎?’而后受之,以是为不恭,故弗却也。”
曰:“请无以辞却之,以心却之,曰,‘其取诸民之不义也’,而以他辞无受,不可乎?”曰:“其交也以道,其接也以礼,斯孔子受之矣。”
万章曰:“今有御人于国门之外者,其交也以道,其馈也以礼,斯可受御与?”
曰:“不可;《康诰》曰:‘杀越人于货,闵不畏死,凡民罔不譈。’是不待教而诛者也。殷受夏,周受殷,所不辞也;于今为烈,如之何其受之?③”
曰:“今之诸侯取之于民也,犹御也。苟善其礼际矣,斯君子受之,敢问何说也?④”
曰:“子以为有王者作,将比今之诸侯而诛之乎?其教之不改而后诛之乎?夫谓非其有而取之者盗也,充类至义之尽也。孔子之仕于鲁也,鲁人猎较,孔子亦猎较。猎较犹可,而况受其赐乎?⑤”
曰:“然则孔子之仕也,非事道与?”
曰:“事道也。”“事道奚猎较也?”
曰:“孔子先簿正祭器,不以四方之食供簿正。⑥”
曰:“奚不去也?”
曰:“为之兆也。兆足以行矣,而不行,而后去⑦,是以未尝有所终三年淹也。孔子有见行可之仕,有际可之仕,有公养之仕。于季桓子,见行可之仕也;于卫灵公,际可之仕也;于卫孝公,公养之仕也。⑧”

注解:
①交际何心也:以何种心态与人交际。此处“交际”应该是广义上的人际关系。
②却之却之为不恭:一再拒绝人家的礼物就是对人家的不恭敬。
③杀越人于货,闵不畏死,凡民罔不譈(duì):杀死别人,抢夺财物,横强不怕死,这种人,是没有人不痛恨的。御,《朱熹集注》:“禦,止也。止人而杀之,且夺其货也。”
④苟善其礼际矣,斯君子受之:假若把交际的礼节搞好,这样一来君子也就接受了。
⑤比:去声,《礼记·乐记》郑注云:“比犹同也。”故译为“一例看待”。夫谓非其有而取之者盗也,充类至义之尽也:不是自己所有,而去取得它,把这种行为说成抢劫,这只是提高到原则性高度的话。充类至义:充其类极其义。猎较:较,古音“角”。赵岐注云:“猎较者,田猎相较夺禽兽,得之以祭,时俗所尚,以为吉祥。”
⑥孔子先簿正祭器,不以四方之食供簿正:《朱熹集注》引徐氏云:“先以簿书正其祭器,使有定数,不以四方难继之物实之。本器有常数,实有常品,则其本正矣。彼猎较者,将久而自废矣。”
⑦兆:始也。指的是试用期效果如何,根据效果决定下一步是去是留。兆足以行矣,而不行,而后去:试用的结果表明自己的主张可行,但是君王不想进行下去,然后不得已再离去。
⑧见行可之仕:见到自己的道可行而出仕。际可之仕:以礼相接待,礼遇。公养之仕:国家有供养贤人的政策。

10.5孟子曰:“仕非为贫也,而有时乎为贫;娶妻非为养也,而有时乎为养①。为贫者,辞尊居卑,辞富居贫②。辞尊居卑,辞富居贫,恶乎宜乎③?抱关击柝④。孔子尝为委吏矣,曰:‘会计当而已矣。’⑤尝为乘田矣,曰:‘牛羊茁壮长而已矣。’位卑而言高,罪也⑥;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耻也。⑦”

注解:
①时乎:时候。《史记淮阴侯传》:“夫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也——时乎时不再来。”养:孝养父母之意,不是传宗接代之意。养,读去声。
②尊、卑:指的是官位之高低;富、贫:指的是俸禄之多少、厚薄。
③恶乎宜乎:居于什么位置才合宜呢?
④抱关击柝:《荀子·荣辱篇》杨倞注云:“抱关,门卒也。”杨倞,唐宪宗年间弘农(今河南灵宝县南)人,杨汝士之子,大理评事。著《荀子注》一书,是现今流传《荀子》的最早注本。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的下属,韩愈为其父杨汝士的同僚,故杨倞生活年代约为唐穆宗时期。赵岐注云:“柝,行夜所击木也。”
⑤委吏:古代管理粮仓的小官。赵岐注云:“主委积仓廪之吏也。”乘田:春秋时鲁国主管畜牧的小吏。赵岐注云:“苑囿之吏也,主六畜之刍牧者也。”会计当而已矣:出入的数字都对了。牛羊茁壮长而已矣:牛羊都壮实地长大了。
⑥位卑而言高,罪也:位置低下,而议论朝廷大事儿,这是罪行。
⑦本朝:即“朝廷”之义。谓自己的国家为“本国”。

10.6万章曰:“士之不托诸侯,何也?①”
孟子曰:“不敢也。诸侯失国,而后托于诸侯,礼也;士之托于诸侯,非礼也。”
万章曰:“君馈之粟,则受之乎?”
曰:“受之。”
受之何义也?”
曰:“君之于氓也,固周之。②”
曰:“周之则受,赐之则不受,何也?”
曰:“不敢也。”
曰:“敢问其不敢何也?”
曰:“抱关击柝者皆有常职以食于上。无常职而赐于上者,以为不恭也。”
曰:“君馈之,则受之,不识可常继乎?③”
曰:“缪公之于子思也,亟问,亟馈鼎肉④。子思不悦。于卒也,摽使者出诸大门之外⑤,北面稽首再拜而不受,曰:‘今而后知君之犬马畜伋。’盖自是台无馈也⑥,悦贤不能举,又不能养也,可谓悦贤乎?”
曰:“敢问国君欲养君子,如何斯可谓养矣?”
曰:“以君命将之,再拜稽首而受。其后廪人继粟,庖人继肉⑦,不以君命将之。子思以为鼎肉使己仆仆尔亟拜也⑧,非养君子之道也。尧之于舜也,使其子九男事之,二女女焉,⑨百官牛羊仓廪备,以养舜于畎亩之中,后举而加诸上位。故曰,王公之尊贤者也。”

注解:
①托:依托,依靠。指的是没有职务,不作事情,依托他人生活。寄居。
②氓:外国来的人士。周:赒济。
③不识可常继乎:不知道可以经常如此吗?
④鼎肉:究竟是熟肉还是生肉,大儒们无定论。
⑤于卒也,摽使者出诸大门之外:最后一次,子思便把来人赶出大门。摽(biào):挥之使动。摽梅:《诗·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有,助词。摽梅,谓梅子成熟而落下。后以“摽梅”比喻女子已到结婚年龄。《南齐书·海陵王纪》:“督劝婚嫁,宜严更申明,必使禽币以时,摽梅息怨。”唐郑世翼《看新婚》诗:“初笄梦桃李,新妆应摽梅。”
⑥盖自是台无馈也:台,始也。《说文》:“始,女之初也。从女,台声。”
⑦将:《尔雅·释言》云:“将,送也。”继粟、继肉:继,接济。
⑧仆仆尔:赵岐注:“仆仆,烦猥貌。”形容烦琐,屡屡之意。
⑨女女焉:第二个“女”,去声(rù):茹去声。以女妻人曰女。《书·尧典》:“女于时。”

10.7万章曰:“敢问不见诸侯,何义也?”
孟子曰:“在国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皆谓庶人。庶人不传质①为臣,不敢见于诸侯,礼也。”
万章曰:“庶人,召之役,则往役;君欲见之,召之,则不往见之,何也?”
曰:“往役,义也;往见,不义也。且君之欲见之也,何为也哉?”
曰:“为其多闻也,为其贤也。”
曰:“为其多闻也,则天子不召师,而况诸侯乎?为其贤也,则吾未闻欲见贤而召之也。缪公亟见于子思,曰:‘古千乘之国以友士,何如?’子思不悦,曰:‘古之人有言曰,事之云乎,岂曰友之云乎?’子思之不悦也,岂不曰:‘以位,则子,君也;我,臣也;何敢与君友也?以德,则子事我者也,奚可以与我友?’千乘之君求与之友而不可得也,而况可召与?齐景公田,招虞人以旌,不至,将杀之②。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③。孔子奚取焉?取非其招不往也。”
曰:“敢问招虞人何以?”
曰:“以皮冠,庶人以旃,士以旂,大夫以旌④。以大夫之招招虞人,虞人死不敢往;以士之招招庶人,庶人岂敢往哉?况乎以不贤人之招招贤人乎?欲见贤人而不以其道,犹欲其入而闭之门也。夫义,路也;礼,门也。唯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诗》云:‘周道如底,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视。’⑤”
万章曰:“孔子,君命召,不俟驾而行⑥;然则孔子非与?”
曰:“孔子当仕有官职,而以其官召之也。”
注解:
①传质:质见(6.3)注释。庶人的质用鹜,即今之野鸭;士用雉。
②齐景公:齐景公(?~公元前490年),姜姓,吕氏,名杵臼,齐灵公之子,齐庄公之弟,春秋时期齐国君主。
③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有志之士不怕(死无葬身之地,)弃尸山沟;勇敢的人(见义勇为)不怕丢了脑袋。
④以皮冠,庶人以旃,士以旂,大夫以旌:旃(zhān),《说文》:“旃,旗曲柄也。”旂(qí)《说文》:“旗有衆鈐以令众也。”《说文》:“旌,游车载旌析羽。”——用牦牛尾或兼五采羽毛饰竿头的旗子。
⑤引自《诗·小雅·大东》篇。周道如底:底,通“砥”,磨刀石也。小人所视:《广雅·释诂》云:“视,效也。”
⑥《论语·乡党篇》云:“君命召,不俟驾而行矣。”

10.8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①。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②”
注解:
①尚:通“上”,追比。
②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所以要讨论那一个时代,这就是追溯历史与古人交朋友。

10.9齐宣王问卿。孟子曰:“王何卿之问也?”
王曰:“卿不同乎?”
曰:“不同;有贵戚之卿,有异姓之卿。①”
王曰:“请问贵戚之卿。”
曰:“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
王勃然变乎色。
曰:“王勿异也。王问臣,臣不敢不以正对。②”
王色定,然后请问异姓之卿。
曰:“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
注解:
①贵戚之卿:同姓一个宗族的大臣。
②异:奇怪。正:通“诚”。《论语·述而篇》:“正唯弟子不能学也。”郑玄注云:“鲁读‘正’为‘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香港铜锣湾集团|大中华购物中心联盟|(香港)大中华诗词论坛/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3-29 13:3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