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相生 趣味俱存 ——朱桂荣先生《题赵钲先生馈赠》品读有感
近日,拜读了泰兴市延令诗社朱桂荣主席新作《题赵钲先生馈赠》,深深被这首诗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吸引。笔者不揣冒昧,试对这首诗作点分析,以与大家分享。 其诗为: 题赵钲先生馈赠
暮云收尽银盘转,金桂花开瑞蔼融。
香透虚空光满地,素娥舒袖溢清风。 这是朱主席收到江苏省诗词协会办公室主任、《江海诗词》美编赵钲先生的《秋色婵娟图》后写的一首馈赠诗。全诗以实引虚、虚实结合,大大丰富了画面的意象,开拓了诗的意境。 清朝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文章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实”是指逼真描写的景、形、境,是客观事物的再现;“虚”是指由“实”诱发、开拓的审美空间,是画面在联想中的延伸扩展,是伴随想象而产生对情、神、意的体味与感悟。那么这首诗描再现了什么?又扩展了什么?下面我们就来对这首诗逐一进行分析。
“暮云收尽银盘转,金桂花开瑞蔼融”这两句是说:夜幕降临,云气收尽,皎洁的圆月旋转在天空;丹桂花开,点点金黄,在月光下氤氲着一片祥瑞之气。“暮云收尽银盘转”为一个化用句,它化用了苏东坡《阳关曲》中的诗句:“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瑞蔼”同“瑞霭”,即吉祥的云气,清方文《喜从子密之京师归》诗云:“江天多瑞蔼,早晚赋梁园。”现在画面上正是瑞气充盈,让人看了心神爽朗。一个“融”字,可谓点睛之笔,它将和谐之景,其乐融融之情融于其中。起句和承句,通过实写描绘了画中景象,我们虽没有看到这幅画,但透过诗句,眼前即能浮现这幅《秋色婵娟图》。 “香透虚空光满地,素娥舒袖溢清风”其意为:袅袅香气,弥漫空中;月光澄碧,流银铺地。在这美好的夜晚,月中仙子嫦娥一定会款款起舞吧,那阵阵清风可不就是她长袖舞出的?“虚空”,为天空、空中意。前面缀以“透”字,则写出了香气的浓度和散发的广度,让我们自然联想到黄巢的“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之句。如果再作比较的话,“透虚空”要远远大于“透长安”了,可见桂花比菊花更香。“素娥”,嫦娥的别称。罗袖舞风轻,这是正常的现象,但诗人去选用了“溢”字,则写出了风的连续不断,有如水满而外流,并哗哗有声。转句和合句,主要采用了虚写的手法,除“光满地”可见之外,“香透虚空” 、“素娥舒袖” 及清风阵阵都为画面不可见的,需要诗人发挥想象补充写出。 那么,这首诗通过写景要寄托什么情呢?从字面上,我们还一时不能把握。下面,笔者想通过《泰州晚报》上的一则报道,试做一下分析。 2012年9月1日的《泰州晚报》对85岁的朱桂荣主席进行了采访,报道上对朱桂荣主席在泰兴诗词上的成就做了介绍。采访中朱主席介绍说:由泰兴市延令诗社主编的《泰兴诗苑》,每期能刊登200首诗词,已出版18期。他有一个梦想:在泰兴建一所国学馆,除了讲述诗词歌赋外,还要讲述琴棋书画、四书五经和诸子百家。现在泰兴的每个乡镇都设有诗词分会,每年桂子花开之际,都会举办诗歌节。透过这个报道,再来理解这句话就不难了。泰兴诗词的发展,离不开省诗词协会赵钲等方家的支持和鼓励,他们的关怀和情意就像素娥舞出的清风阵阵吹来。相信大家共同努力,泰兴诗词之花,一定能开满大地,诗词之乡的诗香定能够长透虚空。 纵观全诗,朱主席这首诗有实景也有虚景,可谓虚实相间。在写实景时,诗人能注意“实中透虚”,触发人产生联想;而在写虚景时又能落到实处,有凭藉依托。可谓深得诗家妙法,读来饶有趣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