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14-11-27
威望60
金钱153
贡献79
中级会员
 
威望- 60 点
贡献- 79 次
金钱- 153 枚
|
发表于 2015-4-16 02:0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碧溪钓叟 于 2015-4-16 02:57 编辑
佳音传送早,候鸟入归迟。星月长无限,山川共有期。
二人天作合,一口日分离。杯酒逢君醉,风歌待我思。
——要说求砸,我真砸一下!四联全是对仗,要写好真不容易!一般首联对仗工稳的话,颔联就要放宽(或者不对仗),否则就会陷入呆板。例如:唐王勃的《送杜少甫之任蜀川》“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又由如唐李白的《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篷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以上两例有人认为是偷春体)关于“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此句是否对仗,我有一点看法,第一“是”这个词在唐代是否属于判断词,常规知识,古汉语中“是”是“此”“这”的意思,属于指代名词,那么“与君”和“同是”就能对得上,又如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这里“寻常”对“几度”从意义上来讲就不对仗,但从字面上来讲就相对,因为“寻”字在古代表示量词,八尺表示一寻。这是题外话。香烟隔断,再表对仗。最难的要数尾联对仗了,尾联对仗不好就会给人感觉文章不够完整;尾联对仗又要宕开一笔,又怕收不住,弄不好飘了!此处尾联单独看,写得不错,但从全诗来看尾联没有放开,没有出奇之笔!从章法上看,此诗属于卒章显志的写法,前三联分列单独为阵,最后一联收束全文,点明中心,结构完整!我们讲意境的圆融统一,这里虽然没有统一在一个意境里,但也不失为一种章法。例如老杜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就是属于意境的不统一(常规看法),四景分列,但是前两句和后两句一对照你就觉得统一了,这就是高手的高明之处,我把他这种诗词的境界叫做“大开大合”,他正是这样借景抒情,把自己复杂的心情通过不同景致的时间和空间的大开大合的变化表现出来的(虽然结句写思乡之情)。先生此作从局部意义上和杜诗有相同之处,不同的是唐诗主情重描写,宋诗主理重议论,这一点上先生之作又有宋诗的影子。宋诗鼻祖梅尧臣有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先生的“二人天作合,一口日分离。”确实达到此一说,为难得的佳句!以上谬评十之有一能称先生之意则万幸!问好先生! |
|